監管部門不能卷入直銷行業的惡性競爭
發布: 2009-10-20 20:35:11 作者: 歐陽文章 來源: 中國直銷網

近期在直銷企業調查發現,少數地方的直銷監管部門卷入直銷行業的惡性競爭,嚴重影響了直銷市場的有序發展。這個問題不解決,一方面會產生監管部門的腐敗,一方面會助長直銷行業惡性競爭風氣的蔓延,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和高度警覺。
直銷行業的惡性競爭一般是指用不正當的手段擠垮競爭對手。在直銷市場從不成熟到成熟發展過程中出現這一現象是常有的,因此,努力改變直銷行業惡性競爭的狀況,是監管部門規范直銷行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但是,少數地方監管部門不是從規范直銷的角度出發,而是出于某種利益的考慮,卷入了直銷行業的惡性競爭。比如,在同一個城市,由于甲企業的一支直銷團隊的種種原因,到乙企業去開展直銷業務。這本來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但是甲企業認為是乙企業通過不正當的手段“挖”了直銷團隊,于是也就通過利益杠桿的不正當手段到公安、工商報案,說乙企業的一支直銷團隊涉嫌傳銷。結果這支直銷團隊受到嚴查,甚至是被拘。很明顯,監管部門已經直接卷入了直銷行業的惡性競爭了。這一極不正常的現象必須加以整治,絕不能容許其繼續存在和發展。其由如次:
第一,監管部門卷入直銷行業的惡性競爭,將會嚴重損害了監管部門的國家形象。監管部門是代表國家來監管直銷行業的,如果監管部門卷入了直銷行業的惡性競爭,監管部門的國家形象則就蕩然無存。試想:為什么這支團隊在甲企業就不是傳銷,受到當地公安、工商的保護,而到了乙企業就是涉嫌傳銷受到嚴查甚至是被拘呢?這里面難道就沒有腐敗嗎?難道就沒有利益驅動嗎?明白人一看就知道這里的“貓膩”到底有多大。所以,監管部門如果真的卷入直銷行業的惡性競爭,給人們的社會觀感絕對是負面的,這就嚴重損害了監管部門的國家形象。因此,如果一旦查清卷入直銷行業惡性競爭的監管人員的違規和違法的事,一定要加以嚴肅教育,觸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監管部門卷入直銷行業惡性競爭,將會嚴重影響直銷行業的健康發展。直銷行業的健康發展必須要有序。《直銷管理條例》、《禁止傳銷條例》實施以來,我國整個直銷行業的發展總的來說是有序的,這是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但是,如果監管部門卷入直銷行業的惡性競爭,直銷行業發展的有序性將會受到嚴重破壞,健康發展的“肌體”就會受到“病毒”侵蝕。因此,作為對直銷行業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學者,我們不能不高度關注這一現象。我們建議,如果監管部門卷入直銷行業惡性競爭而嚴重影響直銷行業的健康發展,直銷行業的企業、專家學者和直銷人員,也應該對這一“怪現象”實行必要的反向監督,堅決制止此類現象的再度發生。
第三,監管部門卷入直銷行業惡性競爭,將會嚴重損害直銷行業的社會形象。一般情況下,監管部門是以打擊傳銷的名義來卷入直銷行業惡性競爭的,這就嚴重損害了直銷行業的社會形象。直銷企業除非不銷售產品,除非光拉人頭,才能有涉嫌傳銷的可能。試想,我國24家有自己研發產品并在市場銷售的直銷企業,而且都是以銷售產品業績為依據來計算直銷人員報酬的直銷企業,能涉嫌傳銷嗎?就因為一支直銷團隊從甲企業轉到乙企業就成了傳銷,這樣的監管是在真正打擊傳銷嗎?這樣的結果,只能讓社會公眾得出“直銷企業就是搞傳銷”的錯誤結論,其遺害真是無窮。因此,監管部門這樣卷入直銷行業的惡性競爭,對直銷行業社會形象的損害將是非常嚴重的。可以斷言,所有具有公德的直銷企業是絕對不歡迎這樣的“假監管”的。對此,少數地方的監管部門難道還不應該深刻反省嗎?
以上三點,歸納到一點,就是監管部門不能卷入直銷行業的惡性競爭。在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沖擊下,直銷行業為緩解我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今年,我國直銷企業的營業額可望沖破600億人民幣大關。因此,監管部門要關愛直銷這個行業,而不能為了蠅頭小利而卷入直銷行業的惡性競爭。這是直銷企業的期待,更是廣大直銷人員的期待。希望直銷監管部門真正看到他們的這一期待,從而為我國直銷經濟的發展關心好、服務好。這,才叫真正的直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