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極:“三個五”延續李錦記的百年基業
發布: 2009-10-26 09:02:14 作者: 鳴仁 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

位于廣州珠江新城中軸線上的富力盈悅國際近日悄然變身“無限極中心”,成為了這片CBD的新地標。脫胎于百年老字號“李錦記”的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花3億元買下這里7層寫字樓,作為新一輪擴張的總部。
當健康產業內的眾多企業還依然在國內“血拼”的時候,無限極今年已經開始把中國的健康產品和健康理念推向國際:9月17日,無限極(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銅鑼灣揭幕;隨后,無限極(臺灣)和無限極(馬來西亞)分別于9月26日和10月10日開始試營業。
誕生短短17年,無限極已經變身為國際化企業,這在國內健康產品行業內,是屈指可數的。支撐這家企業發展的動力在哪里?
記者見到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主席、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惠森的時候,他正忙著向1500多名新老員工宣導無限極將從明年開始實施的“三五計劃”。
作為李錦記的第四代傳人之一,他創造性地將“五年計劃”概念移植到無限極身上。“從2001年到2009年,兩個‘五年計劃’的成功實施,讓無限極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接下來要做的是提升企業使命,走品牌國際化道路,讓無限極成為與李錦記同樣成功的百年品牌。”李惠森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
追尋百年老字號之外的“光環”
提到李錦記,人們脫口而出的往往是“醬料”。的確,121年的悠久歷史,使香港李錦記作為醬料世家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但這并不是李惠森想聽到的唯一答案,自從1992年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創立以來,其全資子公司“南方李錦記”及旗下的“無限極”品牌就開始了在中國內地的業務發展。為此,他更希望大家能了解到“李錦記是一家擁有兩個使命的民族企業”。他的父親李文達老先生也曾毫不諱言:“希望無限極成為李錦記集團第二個世界級品牌”。
這或許正是今年3月底“南方李錦記有限公司”更名為“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的最好注解。
以壯士斷腕的勇氣,與李錦記百年老字號的“光環”進行品牌區分,無限極底氣何在,它果真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嗎?
業界為此一度引發了廣泛熱議,有贊賞,也不乏質疑。對此,李惠森坦然地表示,這正是無限極成功實現兩個“五年計劃”的必然結果,是其全球發展戰略的需要,也為無限極實施“三五計劃”打下了一個鋪墊。
“在2000年之前,無限極一直經歷著行業大起大落的影響。”李惠森回憶說,完全空白的中草藥健康產品領域、備受曲解的直銷方式,讓無限極的發展歷經坎坷,“隨著1998年國家緊急叫停直銷的一紙‘禁令’,無限極陷入低谷,開始了轉型的探索。”
一路風雨走來,讓李惠森深刻領悟到了家族“永遠創業”精神的真諦。“李錦記的字典里沒有‘守業’兩個字,因為在變化的世界上,就沒有能守住的東西。唯有永遠創業,才能在變化的時代里保持持續、健康的發展。”李惠森開始思考無限極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為企業量身定做“五年計劃”。
“必須要弄清楚自身站的位置,外部的環境趨勢及其與自身的聯系,我要去到哪里,為此需要做哪些關鍵的事情,從而心無旁騖地把最重要的資源集中到和目標關聯度最大的重要項目和核心問題上。”李惠森說。
“讓員工替領導做決定”
2000年,無限極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出爐。時至今日,無限極的老員工們依然清晰地記得“一五計劃”從孕育到誕生那段緊張而興奮的日子。
“當時,無限極組織了由10位員工組成的戰略思維小組,在公司內部逐級研討、確認。從總經理、總監、經理、主任到一般員工,甚至包括生產車間的基層人員,都參與到了對公司5年乃至未來的規劃設計中去。”談起往事,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國晉深有體會。
與此同時,無限極派出員工下到全國各地的市場,針對“一五計劃”的初步方案廣泛征求意見。“大約有3000多名業務伙伴參加了當時的意見征詢,前后開了200多次會。”楊國晉回憶道。
隨后,1萬多條文字意見被整理出來,擺上李惠森的案臺。經過綜合考慮評定之后,“一五計劃”終于塵埃落定:把發展中草藥健康產品作為主題;把顧客企業一體化作為主線;把發展現代化高效銷售通路作為推動力;把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
2001年,無限極“一五計劃”正式實施,并于2004年9月全面完成各項指標,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就這樣,無限極創造了“五年計劃”成功在企業應用的歷史。
2005年2月26日,無限極公布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當時正面臨著中國直銷業進入立法時代,行業前景撲朔迷離。無限極并沒有急于爭搶市場,而是將“二五計劃”的核心定為打造“獨特的企業文化,獨特的健康理念”。
現年40歲的陳蕾正是在那時候進入無限極的,如今她已是公司的資深經銷商了。此次,她特意陪同幾名準經銷商從湖南來廣東實地考察。
陳蕾感慨:“無限極不是用制度在管理,而是用文化影響人”。“無限極‘思利及人’的核心價值觀和獨特的企業文化,已經形成了一種可操作的體系。在這一體系下,經銷商和員工都會自發地去了解公司,將自己的夢想和公司的成長結合起來。”
相比之下,李惠森看上去似乎“輕閑”得多。他很少在辦公室處理瑣事,而是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思考發展戰略、落實企業文化等方面上。
“要使企業永續經營,只有一個方法:創造適合員工發揮的機制,讓各個層面的管理者,都能換位思考,替老板做決定。領導者一定要認識到,要做百年企業,一定有更多的同事與你一樣強,甚至比你更強。”對于自己創立的獨特的“自動波”領導模式,李惠森頗引以為豪。
“再造一個百年品牌”
“‘二五’期間,我們的業績增長了500%,市場規模擴大了2.5倍,新產品的數量提高到原來的近8倍。”回顧近五年的發展,李惠森用“創造歷史的五年”來形容。
2008年底以來,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無限極不僅沒有“踩剎車”,反而提出“雙腳踩油門”。今年初,無限極投入近2億元加強硬件和品牌建設,其中包括增資1.3億元建設生產基地二期工程。建成投產后,整個生產基地的年生產能力將由50億元直線上升到100億元,整整提高一倍。8月13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無限極中草藥多糖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這不僅使無限極在新的科研領域內搶占了又一先機,而且為其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再次增添了一張王牌。
“事實證明,睜著眼睛走路和蒙著眼睛走是不同的;搖搖擺擺地走,和大踏步堅定地走也是不同的。”李惠森表示,五年計劃的機制對于企業來說,就如同一盞指路的“明燈”。
如今,無限極的第三個“五年計劃”也已醞釀成熟,2010年將正式實施。走過了明確定位、打基礎,樹立企業文化、搭建系統兩個階段后,無限極提出了以“堅持優勢、跨越發展”為主題的“三五計劃”,把第三個“五年計劃”的核心立足在已有的獨特優勢上,實現企業的跨越發展。
“去年以來,中國直銷業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刻,無限極抓住機遇也做出了眾多的戰略調整,但總的目標是不變的,那就是把無限極做成與李錦記齊名的百年品牌。”采訪的最后,李惠森借用了父親李文達先生的一句話,“李錦記已經基本完成了第一個使命,就是將中國傳統飲食文化通過醬料傳播到全世界。現在,無限極正承載著李錦記集團的第二個使命,奮力前行,要將中華優秀養生文化通過中草藥健康產品傳播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