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傳銷“可恨”與“可畏”之處
發布: 2009-08-20 09:44:28 作者: 盛斌子 來源: 中國營銷傳播網

傳銷模式據說在美國是風光無限,但在國內卻是被禁止的營銷模式。這源于國內缺乏有效的法制監管,其異化變種后對社會造成了極壞的影響。現在,一提起傳銷就象過街老鼠,人人都喊打。不過,我們可以辯證的看問題,無須將傳銷全盤否定。我自己做管理,最頭痛的事情,就是常無法有效的激勵下屬全力以赴的做事,我想這也是所有管理者頭痛的問題。管理能力最難的是激勵自己與激勵他人,因為人的問題,是管理的頭等問題。經典的管理學著作中,對激勵的探討很多都停留在假設層面,可操作性不強。
但是,在直銷行業與傳銷行業(“傳銷”這個詞臭名昭著后,傳銷企業搖身一變改為“直銷”,但其本質,還是大量沿用原有的傳銷模式),卻讓傳銷者意亂情迷、神魂顛倒。其有效的“激勵”模式,應當是其他行業借鑒的樣板。那么,傳銷企業有哪些值得借鑒的激勵模式呢?筆者多年前曾親身感受過傳銷組織的“迷魂大法”——
一、儀式化的管理
傳銷企業儀式化的活動很多,人在這樣的氛圍中,很容易潛移默化中被洗腦。比如反復呼喊口號、日常固定動作、例會、集會、拓展、懺悔、催眠音樂……傳銷組織把這個上升到儀式化的程度,從管理上講,只有儀式化的東西最容易使人形成習慣。這正如宗教,去過教堂或信基督教的朋友應該會大有同感。基督教對教徒的管理也是由一系列程式構成的,比如:禮拜日、贊美詩、懺悔、讀圣經、定期聚會、學習體會等,無一不對教徒有催眠力。這些儀式化的東西,都讓我們感同身受,相信冥冥中有一個萬能的主宰——上帝存在。試想,一個不信教者長期浸淫在一幫信徒中,如果不與外界接觸,自然而然容易神魂顛倒。有興趣的朋友不防去親身感受一下傳銷的氛圍,自然會大有感觸。實際上,一般的人意志大多不堅定,在一個固定化儀式中,一個人是很難把持自己的。
心理學定律告訴我們,人的性格,外化的表現其實是一種習慣,只有習慣才是不需要管理和監督的,人會依自己的習慣非常樂意的去做某件事,而不需要強迫。那么習慣是如何形成的呢?那就是反復的、不斷的重復。正如文革時的“階級斗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儀式化的東西,其實是通過重復的動作,強化人形成一種習慣。不管這種習慣是好的,還是壞的。但對于傳銷組織而言,這種儀式化的東西,就是讓參與者形成一種“迷信”產品的習慣。
二、描述一個夢想
每個人在童年少年時,都有一個五彩斑斕的夢想。但世道的艱難、競爭的激烈,很多人都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變得麻木不仁、得過且過。對生活也開始疲于應付。夢想雖被雪藏,但并不被消滅,而傳銷,卻通過儀式化的活動告訴人們,只要做XX,夢想是可以實現的。傳銷企業說,實現夢想的過程,又掙錢、又開心!真有這種好事,誰不樂意去做呢?在儀式化的活動中,反復訴說夢想,描述夢想,交流夢想,是傳銷者固定的工作。將夢想具體化,比如什么時間,多少資產,開什么樣的車,住什么樣的豪宅,享受什么樣的生活,去哪里渡假……一切都那么具體,好象近在咫尺,觸手可及。中間穿插著“愛”、“感恩”等風馬牛不相及的字眼。為追求財富包上了一些華麗高貴的外衣。那些現實生活中的失敗者,那些社會最低層混的人,那些自我感覺平庸自卑的人,無一不在催眠術中尋找到了夢想帶來的快感。我身邊就有一哥們,十年來婚姻失敗,事業無成,十余年來換了近二十余種職業,窮困潦倒之際,發現了“網絡傳銷”這根“救命稻草”,于是一發不可收,整個人都完全陷入而不可自拔。被傳銷洗腦之人,覺得傳銷之外的人是需要拯救的,就象我們覺得他們需要拯救一樣。
三、多層次激勵方式:
傳銷的基礎當然是物質激勵,而且是承諾短期走捷徑的致富。如果能夠實現,那是多么大的一種誘惑啊!說實話,一般人如果不是機會特好,要想通過正規渠道,比如創業、比如打工,要想致富,成功率畢竟不高,因為社會財富的分配遵循金字塔原則:4:3:2:1,即只有10%的人發大財,40%的領導居于社會底層。但是傳銷企業設計了一種步步擴展,層層突破激勵方式,讓人覺得發財可以走捷徑,覺得快樂與財富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如產品銷售提成、返利、臺階返利、發展下線提成、鉆石獎、出國旅游、翡翠獎、終身成就獎……讓人步步套牢,就象吸毒一樣欲罷不能。
四、典型案例、典型人物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群體里永遠看不到“成功人物”,群體也就看不到希望。傳銷企業總是告訴我們,有哪些方式可以獲得成功,哪些人獲得了成功,這些人獲得了成功后又掙錢又開心,一心一意在傳播奉獻與愛心……榜樣,以及那些看上去的“成功人士”總是親臨現場現身說法,介紹自己成功之道。他們的演講極富煽動力,聽之讓人如癡如醉。一番狂風暴雨式的洗腦后,聽眾往往俯首就擒……
五、突破自我設限
客觀的講,成功學是爭議較大的學問,不過,愚意以為,在魚龍混雜的成功學中,有些內容還是值得肯定的。比如他對改變人的自我設限起的作用很大。筆者自己就不拒絕“成功學”。當然,成功學說保證人的成功,但筆者卻不以為然。傳銷組織,對學員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幫助學員突破自我設限,以飽滿的激情與必勝的信心去做事。我有個大學同學,是班上最內向、最“蔫”的人,畢業后在我們班也算混得比較差。近來,整個人好象改頭換面了,變得激情洋溢。在QQ中的個性簽名都改成了“堅持不懈,直到成功”。我一看他變化這么大,于是在QQ中和他神聊海款起來,原來,我這同學參加了直銷組織(其營銷模式本質還是傳銷)。并主動的幫我洗腦。
一般而言,人總是很難改變自己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也。除非生活的沉重打擊,或遭遇變故等,人才會主動尋求改變自己。而傳銷組織能人為制造“痛苦”、激發“幸福感”,讓人行動。傳銷企業用何種方式讓原本的“菜鳥”生龍活虎呢?前面所講的四點功不可沒。在儀式化的管理、成功案例分析、多層次激勵、激發夢想、煽情的演講中,將一些成功學的原理運用進去,如心理學、催眠術等。
一個人被消滅了羞恥感,很多事情就好辦了。傳銷對人的自我突破,還有將人的“羞恥感”與作人的一些底線化解,達到“不要臉”的地步。俗話講“人至賤則無敵”,將泯滅羞恥感而做的事說成是“愛”、“感恩”等,是傳銷組織最擅長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