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利益鏈構建起“傳銷天堂”
發布: 2009-07-02 09:19:04 作者: 宋桂芳 來源: 新華網

7月1日《南國早報》消息說,近日,在廣西打擊傳銷違法犯罪專項整治電視電話會議上,自治區副主席、公安廳廳長梁勝利指出,廣西背上“傳銷活動天堂”的恥辱之名,與一些地方政府、執法部門對打擊傳銷違法犯罪存在錯誤認識有關,這就要求全區有關部門聯合起來,拿出超常規的力度和措施,迅速深入地掀起打擊傳銷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的高潮。
“90年代看廣東,00年代看廣西”。據民間反傳銷組織“中國反傳銷聯盟”統計數據,廣西的傳銷大軍已高達200萬之眾,吞噬資金達數百億。這個西部欠發達省區,已經取代1990年代的廣東躍升為“傳銷大本營”。知恥近乎勇,當地有關部門終于能正視罵名,是有望得力整飭的第一步。同時,值得欣慰的是,在歸咎傳銷泛濫之責的時候,當地政府部門也已然看到“與一些地方政府、執法部門對打擊傳銷違法犯罪存在錯誤認識有關”,而沒有簡單地把亂象之責全盤推給社會。
然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廣西成為全國傳銷者趨之若鶩的“天堂”也非一日之功。在當地不少小城,街頭四處兜售“傳銷床”,日雜店推出了“傳銷套餐”,租給傳銷者居住的樓房如雨后春筍,電信部門甚至專門推出針對“外地人”的網內套餐,當地人卻得不到這個優惠……如此繁盛而環環相扣的“傳銷產業鏈”,肯定不是一夜風起。某種意義上說,打擊傳銷,就等于止住了當地GDP傳銷飲血式癲狂。
傳銷被稱為經濟邪教,其危害無須贅言,家破人亡者有之,謀財害命者有之,個別人非法牟利的所謂“成功”無非是建立在圈錢騙錢的基礎之上。然而,公眾一直弄不明白的是,既然非法傳銷如過街老鼠,為什么一些政府部門常常見而不打?或者打擊整治也常常是雷聲大雨點小?要說取證等技術上有難度,傳銷可謂禿子頭上的虱子:一干人等神神秘秘聚會聚餐,聲勢浩大,又不會隱身術,何至于打不到抓不著?
民間俗語說屁股決定腦袋,具體到監督打擊傳銷來看,顯然是利益決定作為。傳銷是禍害,民怨四起,不打擊不足以平民憤;傳銷也是興奮劑,刺激了當地相關產業的突飛猛進發展,真狠心打下去政績就跑不快——這種糾結而復雜的心態必然導致打擊傳銷行為在有些地方成了“手臂高高揚起,巴掌輕輕落下”,現實的版本就是“以罰代管”。
真要清理傳銷土壤、戳破傳銷天堂幻象,根本還在于斬斷其背后與公權、政績千絲萬縷的利益關聯。利益鏈不斷,打擊的“高潮”就會淪為風暴式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