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有兩個必然的要素
發布: 2009-05-31 15:20:35 作者: 直銷美樂家 來源: 中國直銷網-zhixiaowang

成功的要素就是兩個,遠大的目標和堅強的意志:“成功屬于那些敢于做夢,同時又傻得要去實現這些夢的人。”
世界上的思想家,深明事理,都常常以不同的方式來說明堅持不懈的重要性。穆罕默德曾說:“好運和堅持的人在一起。”莎士比亞則用美妙的比喻來闡明這條真理:“雨能穿石”。
石頭是堅硬的東西,但是小雨珠不斷地滴在石頭上,終究會洞穿石頭。其實,中國古代哲學家造就相似地說過:“水滴石穿”。可見,在一條真理面前,智者的看法總是驚人的相似。 競技場上的法則是,誰是真正的勇敢者,誰能堅持到最后,誰就是勝利者。林肯深深地領悟到了其中的道理,他說:“此路破敗不堪又容易滑倒,我一只腳滑了一跤,另一只腳也因此站立不穩,但我回過氣來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了一跤,并不是死掉再也爬不起來了。'”
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應該這樣,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記住永遠不要放棄,一直運用堅持的原則,并且用這樣的話來鼓勵自己:盡管問題像山一樣高大,只要你的想法比山高,你就可以超越任何困難。成功就是這樣,往往躲在拐角后頭,靜靜地等著那些執著的斗士們。所以,失敗的后面可能就是成功,只需要你再堅持一會,再挺進一步。 可使人們往往把失敗歸咎于自己能力有限,他們常常這樣說:“我做不成這件事,因為我不是這塊料。”
可是他們也許沒有想過:誰一開始就是這塊料呢?所以這種說法,僅僅是不負責任的推托之辭。
有一個海洋學院的實驗室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用透明玻璃把一個水箱分隔成兩部分,各放一條予魚和鯡魚。眾所周知,予魚乃是鯡魚的天敵。如今狹路相逢,予魚自然決不客氣。轉眼之間,予魚就朝鯡魚沖去。只聽得砰一聲,它狠狠地撞在玻璃上。 但是,它一轉身,立刻又沖過來,砰! 過了幾個星期,予魚被玻璃撞得鼻青臉腫,終于明白了一件事:獵食鯡魚等于痛苦。于是,它再也不去追逐鯡魚了。這時,把分隔的玻璃拿掉,予魚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了,寧可餓死也不妄圖抓近在身邊的鯡魚充饑。
因為在它潛意識中,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無論如何也不能抓到鯡魚的。 予魚的故事可悲嗎?是的。它在現實的打擊中失去進取之心。其實,這正是人類共通的故事。我們雖然沒有撞上玻璃,卻一而再地遭到困難的折磨,受到難題的打擊。這些挫折仿佛規定了我們適合做什么,只能做什么,其他的事我們都不能做成。可悲的是,很多人也以為自己與成功之間有一塊“玻璃”相隔一樣,一旦失敗之后就再也不肯跨出一步了。
他們說:“我曾經全力以赴地為學業、婚姻、事業奮斗,但是事事不能如意……現在,我只有聽天由命了。”
放棄總是嫌太早。許多有目標、有理想的人,他們工作,他們奮斗,他們用心去做,但是由于過程太艱苦,他們越來越倦怠,越來越泄氣,終于半途而廢,甚至功虧一簣。后來,他們都會發現,如果他們能再堅持久一點,如果他們能看得遠一點,他們的努力就會得到回報,他們的目標就會實現。在距離成功一步之遙的地方放棄,怎不令人抱憾終生?
現實中是必定有苦難的,人生正是由于苦難才能激起美麗的浪花。失敗使強者越強,勇者更勇,弱者更弱。只有正視失敗,在遭受失敗后仍不放棄,才能鍛造出一種堅韌不拔的品質。
貝多芬曾陷入絕望的境地,在他達到聲望的高峰時,他的雙耳竟失去了聽覺。多少次,他因為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想一死了之。幸運的是,他對音樂的熱愛調整了他的心理,幫助他重新樹立了信心,他才得以堅強的面對現實:“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事實上他也做到了,他創作了舉世聞名的《命運》交響曲,那澎湃的音樂,時而兀立如高山,時而奔流如瀚海,讓人激動不已。因為這是生命之歌,這是與命運抗爭的強者之歌。
如今的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在競爭中就一定會有失敗者,如果你因為一次失敗就放棄努力,你只能永遠失敗;如果堅持不懈,即使這次失敗,甚至下次仍然失敗,成功也一定在不遠處等候著你。 我有一個朋友,因為工作需要,他經常要出差,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
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后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后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
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個座位背負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覺得為此不值的。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與生活中一些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愿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是啊,自信、執著、富有遠見、勤于實踐,會讓你握有一張人生之旅永遠的坐票。
在求偶定律中,除了“一見鐘情”之外,“男怕慊,女怕粘”成就了大量佳偶。男女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因為一方的追求執著,使有情人終成眷屬。
一位著名的企業家說:“人人都知道,要成功必須努力,但是真正難的是持續的努力。”“持續的努力”,他的意思是指專注和堅韌,永不放棄。他在找到第一份工作之前曾經被拒絕過271次,其中最多的一次一天就被拒絕81次。后來,他有了第一份工作。他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每周工作100小時以上,這個習慣他保持到六七十歲。 經歷過許多次的求職,后來他結束了自己的打工生涯,開辦了自己的公司,依靠這種“持續的努力”,公司非常成功,他自己也成了億萬富翁。功成名就之后,他將自己的成功道路比喻成一條拋物線:“人生之路絕不是線性的,而是一條拋物線。
80/20的原則在這里也適合。也就是說,你用80%的時間卻只能得到20%的財富,當你越過轉折點后,卻只需用20%的時間卻得到了你80%的財富。我的轉折點就是我的第一家公司上市之日。”
回首往事,他得出結論,成功的要素就是兩個,遠大的目標和堅強的意志:“成功屬于那些敢于做夢,同時又傻得要去實現這些夢的人。” (Success belongs to the ones who dare to dream the dreams and who are also foolish enough to realize their dreams.) 即知即行:
1. 上天給予我們苦難,正標志著我們是幸運兒。因為他從蕓蕓眾生中選擇了我們,讓我們去成就偉大的事業。而在成功之前,他還要再次刪選,將我們置于熔爐和砧板上磨練,看誰能堅持到最后。偉人之所以偉大,關鍵就在這里:當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喪失理智,而他則下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
2. 無數成功人士總結成功經驗時,總會提煉出四個字,那就是“堅持不懈”。在競技場上的法則是,誰是勇敢者,誰能堅持到最后,誰就是勝利者。成功不是輕易能得到的,成功往往是躲在拐角后頭。我們難免會有失敗,但是不要灰心,因為失敗的后面很可能就站者成功,只需要你再堅持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