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不要“深刻”,要“快樂”!
發布: 2009-05-27 08:37:05 作者: 蔣軍 來源: 中國營銷傳播網

上周五,收到同事發來的一封倡議書,號召大家進行一個自由發揮的創意活動,以達到快樂工作、快樂生活之目的,即一定過好即將來臨的“6•1”。當然這只是一個“創意活動”。但筆者覺得這件事情很有意思,同時也很重要,因為它可以激發大家對生活、對工作的熱情。很多時候,銷售就是需要這樣的熱情和積極的投入。
很多人都在說銷售之苦、銷售之痛,但是,筆者更想說說銷售之樂。不管是銷售,還是其他行業,沒有快樂,就沒有生活,沒有了生活便沒有一切。
不記得誰曾經這樣說過:沒有正常的生活,是干不好工作的。然也,筆者也想說:沒有快樂銷售的心態也斷然干不好銷售的。
銷售需要“快樂”,但拒絕“深刻”。我見過很多“深刻”的場面,但這些“深刻”的場面無一例外的都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甚至還產生諸多負面的影響。
眼下,飲料的銷售旺季就要來臨了,旺季是生命線,完不成任務一年的日子就很難過了。為了更好的完成任務,某位領導徹夜難眠,有時枯坐,有時踱步,更多時候在抽煙思考,把自己關起來“深刻”的思考。有用嗎?大多是沒有用的,因為好的想法不是苦思冥想得來的;另一類是開會、開會、再開會,把大家罵的狗血噴頭,讓銷售人員不敢直視,結果如何?一潭死水,沒有波瀾,但日子還是這樣繼續,沒有改觀。
深刻換來的只是壓抑,沉悶,沒有效率、更沒有效果。但真正能做到快樂銷售的企業或個人多嗎?恐怕很少。
有一家小企業,人不多,公司每年的口號是:快樂工作。但只是口號,沒有實質的內容,即用什么來支撐這個快樂工作口號?有什么具體內容呢?我想,首先應該有快樂工作的環境,如果大家在公司不敢說話,不想說話,談什么快樂;其次有快樂工作的保障,大家在工作中獲得了成績,要進行獎勵,諸如對長期出差在外的同事,公司不要忘記了,就算在節假日打個電話,發個短信問候一聲,這應該算是最起碼的尊重或重視吧。
事實上,就這簡單的兩點,很多公司也很難做到。
說到環境,著重說一說。每次開會,某企業的某位領導異常嚴肅,還美其名創意會,在這種情況下,會有創意嗎?另外,制度或文化的保障,也好不到哪里去。某些員工來到某公司就出差,等到離開這家公司的時候,很多人還以為他是來公司報道的。試想,這樣的沒有歸屬感,能做好工作嗎?
這使我想起了前中國國家足球隊主教練米盧,他是一個“可愛”的人,他的“快樂足球”已經深入人心。他帶領著中國足球“走向了世界”――打入了日韓世界杯,那幾年中國足球的水平得到了提升,形象也大幅上升了。有人會說,那是抽簽的問題,是在亞洲舉辦,避開了很多強勁的對手等等,沒錯,有這些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如果是現在,就算亞洲又舉辦世界杯,你猜會怎么樣,一樣會被打得丟盔棄甲,出不了線。信不信,由你去想吧。
如果認為足球是一項任務,是很嚴肅的事情,那么就完蛋了。為了完成任務,中國足球什么辦法都想了。徐根寶提出的:搶、逼、圍,所謂是“前門后門兩把鎖,開口閉口搶逼圍”;戚務生提出的“每天萬米跑”;朱廣滬獨創的“瘋狗精神”等等,但哪一個人的哪一套理論使中國足球變化了,進步了?不都是鎩羽而歸,灰頭土臉!
為什么?那是因為嚴肅的、深刻的對待足球不是目的,把其作為目的是本末倒置。僅僅是從短期的成績來考慮問題就太短視了。派健力寶留洋就是這種短視的真實寫照,看看,以前或現在中國足球是留洋能治理好的嗎?那些沒有留洋的人,如孫繼海、鄭智、李瑋峰等沒有去留洋倒是取得了成功,這才是中國足球要好好反思的問題。
現在,留洋的李金羽、李鐵、張效瑞在哪呢?想通過這種方法,短期突擊提升整體水平,簡直就是一場鬧劇。幾年以后,很多球員在被問及誰對他影響最大時,大部分會說是米盧。這是因為,球員們不僅僅是把足球當成工作、任務,而是當成了“游戲”――一件好玩的事情。最后在享受足球中取得了成績,這樣不好嗎?
扯了這么遠,說了這么多題外話,無非是想說明:“深刻”的對待銷售,一樣會成為“災難”。
銷售,為什么不要“深刻”?
這里所說的“深刻”,不是叫你隨便做事,也不是要你“不專業”,而是要有一種正確的態度、大氣的胸懷來看待銷售。銷售工作不僅僅是用來謀生的,它是可以給你帶來終生的“財富”的――各種經驗,對待人、處理各種復雜事物以及融洽人際關系等等。最關鍵是可以給你積累豐富社會資源和人生閱歷。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你怎么對待和利用好技術。
“深刻”是一種負擔。記得幾年前,一個老業務員說了一句現在我還記憶猶新的話:你懂什么!從這句話里,現在想來,他是要體他作為老業務的資歷和“深刻”,要表達:我做了這么多年,你不配跟我爭什么,聽著就行了。他那時的處境是危險的,公司認為他是老銷售了,應該很“深刻”、很“專業”,但做了好多年,成績卻差強人意。他不由得為這個“深刻”背負了太多的包袱。之所以會說:你懂什么!是因為他僅留下的一點點“深刻”的外表,我們還需要給他保留一下,僅此而已。
蝸牛為了那個硬殼要背負一輩子,銷售人員最好不要為了那個歷史上的“成績單”負擔一輩子。
“深刻”是一種無奈。把銷售作為一種謀生手段是無奈的,因為要生存,所以要把自己裝扮成一個“專家”,至少要是客戶或下屬的“專家”,其實很無奈。現在我才慢慢感覺到,客戶把你當成專家還不如當成朋友,因為朋友之間的友誼是長久的,而生意永遠只是利益,而利益永遠是短暫的。這個道理,以前不明白,現在這個概念漸漸清晰了。所以說,在客戶面前如果你永遠只是專家,永遠那么“深刻”,我可以肯定的說,這是失敗的。
不懂得人性和溝通的專家和技術永遠起不到最好的作用。回過頭,看我們說前面說到的足球的事情,那些好的教練,大多并不是球踢得最好的,而是“整合”做得最好的。別人就不說了,兩代“球王”貝利和馬拉多納都當不好教練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難道他們對待足球還不夠“深刻”和專業?
往往那些球踢得不是最好的人,成了最好的教練?而踢得好的,卻大多帶隊就不行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我想,這是因為踢得最好的人,在踢球時,他們很快樂,沒有那么多功利性,他們在追求快樂,快樂了,就成功了。相反,成了教練之后,他們不再有這樣的快樂,更多的是背負了以前成就的無奈。
銷售,為什么要“快樂”?
正如前面說到的,快樂了,就成功了。我不太相信這樣的事情:如果一個人不喜歡做一件事情,“殘酷”的忍受下來會大獲成功,當然要排除那些投機取巧的事情。銷售的事情是青春的事情,是激動和激情、艱辛和付出,但一定不是痛苦的,而是快樂的。
快樂是一種境界。人的一生會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工作中會碰到困惑,生活上會有各種牽扯,職業道路上會有不同階段的瓶頸,但是心態上要平和,無論你現在是成功或是暫時的失意。銷售中的快樂是不斷達成小目標,最后完成大目標,循序漸進,水到渠成。
快樂就是人生。銷售是要不斷達成目標,實現公司和個人的目標,體現價值。重要的是你要快樂,即使面對很多無法想象甚至自身無法解決的矛盾,要堅信,這些都將會得到改善,也許不是在你的這個層面抑或不是你現在所想的辦法能夠解決,但在更高的層面總會得到解決。
叔本華說:人生就是痛苦。我以為人生的痛苦只是沒有擺正自己的喜好和自身的真實需求。按照營銷學的觀點來看,要了解需求,管理和控制需求,做到這些,那么人生就應該是可控的,是快樂,一定是快樂的!
就像“球王”馬拉多納享受足球一樣去享受銷售,足球不是任務,銷售也不僅僅是任務。不做銷售的“深刻”者,做一個銷售的“快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