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直銷業的“四小龍”格局叫好
發布: 2009-04-29 16:23:54 作者: 龍贊 來源: 中國直銷專業網

近來,北京研究直銷的一批專家小聚,共同分析當今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的特點和趨勢,大家幾乎眾口一詞地將話題聚焦到四家企業,即:三生公司、金士力佳友天津有限公司、江蘇安惠生物、富迪月朗公司。正如上世紀在亞洲出現了經濟“四小龍”的現象一樣,專家們很高興地發現,以上四家企業正呈現出中國直銷“四小龍”的發展格局。
所謂“四小龍”,它們給業界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它們集中爆發出的行業活力。眾所周知,中國的直銷業是在“規范”也就是“嚴格約束”的基調背景下運行的。規范當然重要,但規范的目的不是使行業變得沉寂,不是扼殺蓬勃發展的生機。
該出手時就出手,是四家企業的相同節奏;它們的可貴之處就在于,能夠處理好“規范與發展”的關系,能夠準確把握好“低調和張揚”的藝術。反看業界風云,有的企業在“低調”方面“低”得過分,“低”得太做作!仿佛只要祭出“低調”的大旗,就是對法規不折不扣的遵守,就是與職能部門拉近了關系。另一方面,也有個別企業無視自身的身份與資格,體現出無知的“張揚”,最后被清理門戶。因此,在“過分低調”與“無知張揚”之間,一定有一個中間地帶,那是非得有高度的藝術細胞才能發現并悄然定位于之的一個活力地段。在這方面,中國直銷“四小龍”是英雄所見略同的!
所謂直銷“四小龍”,第二點,是它們本來都是這個行業的新手,但歷經短暫的發展,都在直銷專業化方面得到了飛速的提升。無論是閻希軍、黃金寶,還是陳惠、陳懷德,都是傳統產業的商業翹楚,對直銷業的進入時間都不長。應當說,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規”,經歷時間的長短與對其規律的把握程度是有正比關系的。但在直銷行業、尤其是在中國式直銷行業,直銷新手反而更能爭取成功的概率。因為他們頭腦中沒有墨守陳規的框框,對直銷業的理解只有少部分(20%)來自于“直銷祖宗之法”,更多的(多達80%)是對自己傳統產業成功經驗的有效嫁接。因此可以說,在他們的直銷專業化系統中,屬于自己的創新成分占據了更大的比例。
今天,已經不是一個“正統直銷”的時代,而是一個徹底的“創新直銷”的時代,沒有讀懂這一點,就很難在此行業去生存和發展。就好像,在洪水到來的時候,你攀上房頂或樹梢是聰明之舉,但洪水退去后,你還繼續掛在那里不愿下來,那就滑稽可笑了!
所謂直銷“四小龍”,第三點,是四個企業的企業文化都流淌著中華情,凝結了民族魂。盡管從其資本架構上各自身份不同,有的是中外合資,有的是直接外資,有的是完全內資,還有的是通過控股外資母公司完成企業收購,但其產業底蘊與文化根源卻始終沒有改變,與其領導人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進行傳統產業創業時一脈相承。因此,在實際的市場運作過程中,其民眾號召力將會凸顯。
四個企業都是拿到直銷經營許可證的獲牌企業。直銷批牌,是企業能否運營直銷的門檻,也算業界一個明顯的趨勢和潮流。越不過這道“檻”,就可能嗚呼哀哉,更談不上跟上潮流!在這方面,四家企業應該都體現了自己的產業優勢及對資源的整合智慧。而有了牌,如何使用,則更體現出企業領導人的戰略決策水平。
當前,四家企業在直銷界的影響力已經不可小視,我們為這種別具一格的“集群效應”表示由衷的高興。無論是將直銷業看做是恢弘的“藍海”也好,還是將其視為紛繁復雜的“江湖”也罷,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有類似“四小龍”之類的“龍”在其中抬頭,直銷業就不可能是一潭死水,就有超越發展、達成輝煌目標的遠景!
回過頭來認真總結,中國直銷“四小龍”的活力所帶來的影響力形象地體現在:如果把中國直銷比作一臺演出,漏掉了這四個節目,整臺演出一定索然寡味;如果將中國直銷比作一副牌,拿掉了這四張,必然殘缺不全!
“四小龍”是中國直銷業的晴雨表,其精致的格局是推動中國直銷大格局發展壯大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