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予甫:環保,是對自然的尊重和回報
發布: 2009-04-16 22:12:03 作者: 錢瑋玨 來源: 南方日報

46年前,一位在職場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女性,決定以化妝品為橋梁,向人們傳遞“豐富女性人生”的理念,這就是玫琳凱的由來。創始人玫琳凱·艾施女士堅持“信念第一、家庭第二、事業第三”的生活優先次序,也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原則。在玫琳凱,占重要地位的家庭,不只是每個人各自的小家,也是人們身處的社會,是共同生存的地球。因此,玫琳凱追求可持續發展,始終信守四個不變的承諾,對社會和環境的承諾便是其中之一。
日前,記者就環保的相關話題采訪了玫琳凱大中國區總裁麥予甫先生。這位祖籍臺山的“廣東鄉親”喜歡自己動手侍弄花草,美國家中的樹木花草都是他一手打理的。在他看來,環保并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而是對自然的尊重,“我們生活在這個環境中,天空,大地,空氣,水源,樹木都是家的一部分,愛家,就要愛惜家里的所有”,他希望自己,員工,所有的人,“講環保理念不只是為工作,而要把它帶入自己的生活當中”。
南方日報:為什么玫琳凱中國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主要集中在婦女、兒童和環保這三部分?
麥予甫:玫琳凱倡導“玫好家園”公益理念,倡導每個人將和諧與美麗帶入個人小家、社會大家和全人類的共同家園地球。玫琳凱致力于“豐富女性生活”,關愛女性和兒童,成就每個人幸福的小家。投身環保是為了回報地球的饋贈,使之成為我們所有人共同的“玫好家園”。另外,企業的經營活動,本質上都是從自然界提取資源,再轉化為財富的過程。如果只是一味地提取,很快所有的資源都會用光,只有不斷地回報自然,才能獲得可持續的發展。
南方日報:的確,環保已逐漸成為時尚行業的普遍訴求,玫琳凱在這方面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麥予甫:化妝品并不是一個高污染的行業,很多時候對環境的污染是由生產的浪費引起的,因此我們力爭在每個生產環節做到節能減排。2006年我們改進了生產設備的清洗程序,污水排放量減少超過45%;我們投資建立了廢水處理站,處理后的廢水,水質遠遠優于國家環保部門所規定的排放標準,把它用于生產中心的綠化、甚至養魚;去年開始在生產中循環使用水,每天節約用水至少1噸;我們發現生產過程中,不同的設備并不需要同一種轉速,于是改進馬達變速裝置,每天能夠節約用電400度。其實環保并不是件高成本的事,設備改造的投入并不需要很多,而回報是很快的。
此外,環保也不需要付出產品的代價,我們在產品設計方面,盡量考慮到環保再生環保的需要。比如玫琳凱最新的一款彩妝盒,采用了磁性設計,消費者可以循環使用,并自由組合搭配各款彩妝產品,實現環保的同時,時尚性一點都不弱。
南方日報:如何幫助員工來樹立環保意識?
麥予甫:作為家中的每一個個體,我們希望環保是可以從每個員工做起的,從日常小事做起。我們鼓勵員工盡量做到節水、節電、垃圾分類、紙張兩面使用等。取消了一次性紙杯,建議同事們自備茶杯,既環保又衛生,公司的許多審批系統都實現了電子化,節約紙張的同時還提高了工作效率。
環保點子不只來源于科學家。在員工網站上,我們還提供平臺向員工征集“節能環保金點子”,僅2008年,我們就收集到數百條金點子,不少已經成為現實,比如“將紙質工資單改為電子工資單”等。
南方日報:很多人認為環保遙不可及,如何幫人們做到環保?
麥予甫:在環保方面,企業能做的畢竟有限,但我們可以在自己影響范圍內,感染更多的人加入這個行列。曾經玫琳凱每年要消耗上百萬個塑料袋,從2007年開始,我們就首先對美容顧問取消免費使用塑料袋,改用環保袋,去年4月份我們啟動了“Loveo自然oKiss”項目,向消費者推出環保袋等一系列環保工具,每出售一個環保袋,其中的1元錢就會被用于環保公益,一年下來已經募集到近40萬元。我們希望幫助消費者意識到,環保是一種時尚,而且并不是那么遙不可及,它其實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真正美麗的女性,應該注重細節,將環保的理念融入自己每一天的生活。
前不久我們還參與了由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活動,除了關閉公司各機構正常生產之外的全部工作及景觀照明,各地的美容顧問還邀請他們的顧客一起參與到活動中。
南方日報:近期玫琳凱在環保方面還有哪些行動?
麥予甫:種樹!我們很愛種樹的(笑)。去年,玫琳凱在沙漠化嚴重的甘肅種樹,在杭州亞太生產中心一以及杭州所在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我們也種植了大量樹木,清明假期后,上海總部的同事們還將組織到周邊種樹。我們生產的化妝品使用了很多紙質的包裝產品,從自然中獲取,我們也希望通過植樹造林來回報自然。今年我們還將有更多的植樹造林計劃,目前還在評估當中。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