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演講技巧:長話短說,演講也精彩
發布: 2009-04-01 21:12:46 作者: 戎雪楓 來源: 《演講與口才》

人們一般把冗長的演講稱為“馬拉松式”的演講,這種演講往往空洞無物,占用別人的大量時間,不僅使聽眾不能受益,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即便是言之有物,但冗長的時間也往往使聽眾抓不住演講重點,并且感到煩悶。所以,演講人要注意演講的場合,注意時間的掌握,在不宜多說的時候,要長話短說,而三言兩語的演講往往也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美國著名幽默作家、演講家馬克·吐溫生平最頭疼冗長的演講。有一次,他在教堂里聽牧師演講,開始幾分鐘,他還聽得津津有味,感到演講很有力量。于是準備在募捐時,將口袋里的錢悉數捐出。可是過了十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就改變了主意,決定給自己留下整元的錢,而只給牧師一些零錢。又過十分鐘,牧師還未講完,他就決定一分錢也不捐了。待牧師講完,收款的盤子遞到他面前時,馬克·吐溫非但沒給錢,反而從盤子里拿出兩元錢。
這篇趣聞對喜好長篇大論“馬拉松式”演講者是絕好的揶揄和諷刺。
因此,演講不僅要言之有物,還要言簡意賅。在一般的情況下,沒有必要滔滔不絕、長篇大論。
丘吉爾勵己勵人
丘吉爾是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首相之一。他領導英國人民度過了戰爭的動亂災難年代,引導英國走向輝煌。丘吉爾一生最后的一次演講是在劍橋大學的一次畢業典禮上的演說。在上萬名學生的注視下,丘吉爾在隨從的陪同下走進了會場,揮揮手走向講臺。他脫下大衣交給隨從,然后摘下帽子,默默地注視所有的聽眾。一分鐘后,丘吉爾說了一句話:“Never give up!”(永不放棄)。說完后,丘吉爾穿上大衣,戴上帽子離開了會場。這時整個會場鴉雀無聲,幾秒鐘后,掌聲雷動。
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演講。丘吉爾,這位偉大的英國首相要在劍橋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演講一下自己成功的秘訣。每個人都渴望從他的身上學到成功者必須具備的才智和品質。于是,這次演講吸引了眾多的媒體和廣大市民,場面空前的壯觀。大家都在等待著聆聽這位偉大的英國首相發表長篇的精彩演講,等待著感受這位偉大領袖的智慧和口才。但是丘吉爾的演講完全出乎大家的預料,他的演講只有短短的幾個字,簡單得甚至不能稱為一句話,“永不放棄”,說完這幾個字之后,丘吉爾首相就離開了,似乎所有的人一時都沒有聽明白“永不放棄”的含義,靜默著,但是僅僅過了幾秒鐘,大禮堂里就響起來一陣陣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永不放棄”,這句話雖短,但濃縮了丘吉爾成功的根本原因。正是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丘吉爾領導英國在極端艱苦的情況下挺過了倫敦大轟炸,最終戰勝德國贏得了二戰的勝利。
郁達夫現身說法
20世紀30年代,福州新聞界、文學界邀請文學家郁達夫去做一次學術性演講,郁達夫對當時學術界那種冗長空洞的演講十分反感,認為這是空耗時間,浪費生命,他本人不愿意接受邀請,但盛情難卻,還是去了,他一到會場就跑上講臺,在黑板上寫了三個大字“快、短、命”,隨后朝臺下看了看,開始了他的演講:
本人今天要講的是文藝創作的基本概念,就是這三個要訣:快——就是痛快,寫得快;短——就是精簡與扼要;命——就是不離題,詞達意。說話和作文都是一樣,如我現在所說的,就是這個原則,不說得天花亂墜,離題太遠,或者像纏腳布那樣又臭又長。完了!
伴隨著熱烈的掌聲,郁達夫結束了他的演講。
郁達夫簡短的學術演講,其所包含的內容卻不亞于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他先把要說的內容高度概括成三個字,突出中心,加強印象,再加以簡明扼要的說明。最后就地取材,現身說法,用自己的即興演講作正面論證;并列舉三種情況和“快、短、命”相對,作反面論證,戛然而止,余音繞梁。
林語堂詼諧發倡導
1967年6月,臺北某學院舉行畢業典禮,特邀林語堂參加,并請他即席演講,安排在他前面的幾位頗有身份的演講者,似乎為了炫耀和賣弄自己的口才,演講冗長乏味,輪到林語堂發言,他快步走到講臺,說道:“紳士的演說應該像女人穿的迷你裙,越短越好。”說完就退下講臺。
此話一出口,大家先是一愣,幾秒鐘后,會場上“嘩”地響起了哄笑聲,而剛才還在臺上口若懸河演講的幾位此刻卻是面紅耳赤如坐針氈。
林語堂先生不愧是語言大師,他的演講非常精辟,巧用比喻,選擇通俗而形象的喻體,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婉轉地批評了冗長的演講習氣,有人認為林語堂的比喻有傷大雅,實際上這正是林先生詼諧、幽默的高明之處。信手拈來的一個比喻,語出驚人,夸張而富有形象,更易給莘莘學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鄒韜奮短句寄哀思
40年代,鄒韜奮先生出席公祭魯迅先生大會,輪到他發言,時間已經不多,鄒先生當機立斷,作了一句話的演講。
“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話來紀念先生:許多人都是不戰而屈,魯迅先生是戰而不屈。”此語—出,贏得了一片掌聲,大會在高潮中降下了帷幕。
鄒先生贊美魯迅的話很多,但是這時時間已經不多,聽眾心理也有微妙的變化。鄒先生首先說明自己的哀思僅有一句話,安定了大家的情緒,接著說出經過高度濃縮的內容。鄒先生指出很多普通人“不戰而屈”,是為鋪墊,再贊美魯迅先生“戰而不屈”的斗爭精神,以詞序的調換顯示其意義上的截然不同,從而形成鮮明的對比,有力地烘托了魯迅先生堅韌不拔的精神,同時也對魯迅先生的一生斗爭做出了極為精準的概括。
以上數則精短的演講都注意到演講的對象,注意到了演講的場合,做到了長話短說,用精煉的語言,傳達出豐富的內容,受到人們的交口稱贊。
(摘自《演講與口才》)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