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玫琳凱創業資金 貧困女性闖出新天地
發布: 2009-02-10 22:57:43 作者: admin 來源: 北京晚報

人勤春早。新春伊始,在各地婦聯的組織下,一場場農家女招聘會正在荊楚大地如火如荼地展開。2006年以來,全省婦聯直接或聯合有關部門,培訓農村婦女60多萬人,培訓轉移就業率達80%以上。
“木蘭花”開香飄四方
“過年沒回家,雇主剛生伢,一刻也離不開我。”昨日上午,記者在武昌某小區看到了忙得不亦樂乎的月嫂胡立軍。兩年前,在當地婦聯的介紹下,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從黃陂老家來到武漢“木蘭花”家政服務公司接受職業技能培訓。沒想到這次培訓竟成為她人生的轉折點,現在她不僅拿到了中級育嬰師資格證,收入也由當初的每月五六百塊錢漲到兩千多塊。
在武漢“木蘭花”家政服務有限公司,許多下崗女職工也找到了滿意的工作。經過專業培訓,她們有的成為大型企業里的清潔能手,有的活躍在高校后勤集團,就連武昌造船廠的常規潛艇里,都能看見“木蘭花”家政服務人員忙碌的身影。
“木蘭花”是省婦聯精心培育的女勞動力轉移品牌。2006年8月,該品牌進行了商標注冊登記。目前,“木蘭花”已成為湖北特色勞務品牌之一。
為推動各地家政服務業的發展,省婦聯聯合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啟動了“萬名巾幗家政服務員培訓工程”,建立了家政服務講師團,舉辦了首屆家政服務員技能大賽。目前,全省共建立縣以上巾幗家政服務實體117個,培訓家政服務員3萬人,幫助2.1萬人實現就業。
扶持“能人”帶動一方
孝昌縣衛店鎮趙蘭華有一手婚紗珠繡技術,每年有上萬元固定收入。縣婦聯干部得知后,先后20余次上門勸其擴大規模,并幫助趙蘭華創辦了“孝昌卓蕾服飾代加工廠”,與廣州一家外貿出口企業簽訂了婚紗、晚禮服珠繡編織長期生產訂單。目前,該廠解決了1000余名婦女就業,人均年收入4000元至1萬元。去年年底,為降低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趙蘭華調整思路,與省內多家服裝企業聯系,簽下了不少國內訂單。
依托女能人,各級婦聯大力組織農村婦女發展挑花、珠繡等傳統手工制品加工業和養殖業,培育“沒有圍墻的工廠”,幫助農村婦女“不離土不離鄉”,實現轉移致富。
引進項目,幫助山區、革命老區貧困婦女創業,也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重要途徑。去年,省婦聯爭取100萬玫琳凱女性創業資金,在7個縣(市區)投放,以大戶帶動的方式,幫助340多戶貧困女性創業;爭取35萬元香港回歸扶貧項目資金,在嘉魚、麻城、公安、保康等地實施,以基地或公司的方式,帶動100戶貧困婦女發展種植養殖業;在孝感市實施全國婦基會援助單親特困母親項目資金10萬元,為143名貧困婦女提供了小額信貸資金幫助。
培訓輸出供需對接
每年春季,省婦聯抓住外出務工高峰期,舉辦農家女現場招聘會,有組織地輸送農村婦女勞動力。省婦聯連續3年分別在宜昌、荊門、襄樊設立主會場,其他市、州設立分會場,舉辦農村婦女現場招聘會活動,累計有5000多家用工企業參加招聘,提供崗位近40萬個,全省約有29.2萬名婦女參加應聘,達成就業意向者9.9萬人。
婦聯還與農業、科技、扶貧辦等單位廣泛合作,把農村婦女組織到“陽光工程”、“星火培訓工程”、“雨露計劃”等農民工培訓工程中,使她們充分享受國家勞動力轉移培訓優惠政策。2008年,全省各級婦聯共培訓農村婦女1.89萬人,轉移1.66萬人。
沙洋、京山、廣水等地婦聯以本地工業園為平臺,根據企業需求,分期分批組織農村婦女進行技能培訓,培訓合格后直接到工業園上班。巴東縣婦聯與北京市婦聯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爭取項目資金60萬元,幫助300多名婦女就業。目前,各地通過婦聯組織搭建的勞務輸出基地有100多個,大量進城務工婦女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