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從業者的三種身份與網絡21的生意指標
發布: 2009-02-20 12:50:14 作者: 風肖肖 來源: 直銷論壇

優惠客戶只是有卡的顧客而已,獎金制度其實與他無關。就算當月優惠客戶團購了九萬以上的產品,也拿不到一分錢的報酬。安利中國設計這個身份的目的是為了合法規避直銷員備案和考試,另外給22歲以下的從業者一個過渡的身份:優惠客戶也可以介紹別人辦安利卡,在適當時候再轉成銷售代表身份。
銷售代表身份說白了就是個推銷員身份,安利公司根據你個人的銷售業績按等級給你發放9%-27%的報酬,這跟傳統銷售員的報酬計算沒太大的區別。無論銷售代表所組織的團隊有多少業績,均與銷售代表本人無關。這正是安利中國根據直銷法要求的單層次計酬之下無奈的選擇。
如果只有這兩個身份,誰還會去替安利公司發展市場呢?安利中國為了與全球市場的獎金制度保持一致,不放棄與公司命運息息相關的營銷人員,搞出了一個法人團酬制中國特色的獎金制度。也就是說雖然自然人無法團隊計酬,那我就企業團隊計酬吧-傳統的營銷企業不是也根據市場的大小給下流企業更低的折扣嗎?2007年12月安利公司壓線獲得直銷牌照,已說明政府部門默許了這種轉型,而雅芳公司走進另一個“偏平化”的極端,這也使這兩家大牌的直銷企業在中國走入不同的發展軌道,差矩越拉越大。這不是本文討論的話題,有興趣去網上查相關資料。
根據安利公司不成文的規定,當一個銷售代表在半年內有三個月超過了100PV(今年為900靜額。靜額可以簡單理解為除稅之后的銷售額,為銷售額的85%左右,在取貨單據上有),或者其中一個月600PV,一個月有100PV,就可以帶上工商部門辦理的營業執照,填表申請成為經銷商。成為經銷商之后,成為真正意義上的IBO(獨立生意擁有人)了。
多層次直銷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與國際接軌,開放團隊計酬將是遲早的事。這似乎跟我們的日常運作無關。而我無意中發現:安利的三種身分卻十分巧合地跟網絡21的生意指標以及運作驚人吻合。
網絡21本是全球最成熟、最專業,也是占市場份額最大的安利市場運作方法(把耶格、貝瑞德、網絡21都算成獨立的系統),它的基本運作流程跟進中自然把跟進對象分成三類:A類、B類、C類。C類相當于中國的優惠客戶,只是在管道中使用產品,當然,優惠客戶如果愿意成為經銷商身份也可以越來越便宜的使用產品(這是網絡21的一大特色-深度策略:讓消費者也獲利,盡可能地穩定消費市場)。B類相當于銷售代表,自己使用同時可能會服務一些周圍的朋友。而A類就是經銷商,在內部叫核心組員,他們是愿意按系統的流程發展自己生意的生意建造者。
網絡21的生意計劃的一開始,就是告訴你建立的不是提桶式的主動收入,而是管道式的被動收入(也可以叫做資產收入,指不用時間、技能換來的收入,比如商鋪租金等)。在直銷生意里,也就讓你不要看重你的團購、銷售獲得的酬金,他不可能給你帶來長久、穩定的收入,你應該建立的是級差獎、領導獎金等世襲收入。當然要獲得被動收入,在中國,目前你一定得成為經銷商。
對于A類,想要成為經銷商,可以選擇每月銷售或自用1000元左右的產品,連續三個月。而網絡21建議的做法,就是成為步伐設定者,步伐設定者的生意指標為每月帶進管道2個人,完成100PV,參加持續教育計劃(訂購CEP)。因為國外運作是通過網絡購物的,在給A類做起步時被推薦人并沒有安利編號,所以復制下來是允許第一次進貨用推薦人的身份換一些日常使用的產品的。這樣很容易完成100PV.如果完成三個月的步伐設定,剛好可以申請成為經銷商,而A類人員也一般能夠完成LC指標了。
從系統化動作來看,不用去過份了解產品示范、產品價格、產品功能、產品成分、獎金制度、推銷技巧,對新人來說起步比體系運作更加簡單:取得安利卡后爭取做核心組員,也就是養成將用得到的產品換成安利產品、周圍需要產品的朋友幫他帶帶貨、看書、聽CD、講計劃、參加推薦的聚會、推崇咨詢不交叉的習慣而已,這只是一個態度問題。每月講15場以上計劃成為15+,按機率就可以完成步伐設定指標,三個月或半年之后就一般能完成LC小組指標了。以后的工作就是復制LC,帶出LC而已。就算用三到五年時間建立三個LC小組,隨著時間的推移,符合生意指標的小組會自動分裂復制,如此架構遲早都能獲得30萬以上每年的被動收入,你認為值得不值得呢?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