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盛:用謙虛的心廣納別人的空間開創喜樂自在人生
發布: 2009-02-04 23:34:50 作者: 夏盛 來源: 夏盛博客

解決外在事物的障礙比較容易,除去心中執迷不悟的魔障就困難多了。所以,平常多要節制自我意識膨脹,用謙虛的心量廣留容納別人的空間,方有可能跟人溝通共事,開創喜樂自在的人生。
不去追求靈性的安寧,而似利與得觀點去執著物質與財富,最后必會受其左右牽絆,而墜入無底的深淵。從沒有人在倚仗財富來行使權利的同時,還能安心坦然的。
人的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有因果關系的存在。而人我之間,似信用為先,承諾或守信就是我們找回失落的依靠和信賴,也是重建心靈花園的重要支柱。
反省,是一個人自我完善的開端。
不論掩飾自己的借口議論多么冠冕堂皇,都會被那些能夠斬斷妄執根源的人給粉碎。須知,戲弄波浪的風,總想使波浪更為高漲,無法從正面加以反駁的言論,則會引起更強烈的妄執。因此,若無法斬斷此惡性循環,既無法獲得自由。人生的束縛,除了我們自己以外,沒有別的了。
修行功夫的層次千差萬別,方法也很多,可是如果少了忍讓的功夫與消化的心量,再好的心法也是無濟于事的。因此,對任何人事,都要存在著感恩,寬容的心去善解,如此就能常保歡心自在了。每個人都應該實現自己的資賦和能力,而不是向外追求,把自己變成別人。人,只有肯定自己的本真時,才有可能過著喜悅幸福成就的生活。
由于無法看清事物的真像,往往拘泥于眼睛所接觸的幻覺,才會讓心系魂縈,無法超脫。能夠正視真相的人,就能夠在探究事理的意識下,逃離幻境,置身度外,獲得逍遙。
人生存在的價值,不在追求高爵厚祿,富貴顯榮,因為那些都是無常的身外物,會隨著人的過往而歸于空無。可想而知,人生的可貴,當在于如何立德,立功及立言,為社會增進福利。
往往一個念頭,就會改變一個人一生命運。因此,照顧腳下就是要我們照顧自己心里的步伐,一步差錯就可能會換來一生悔恨。而腳下的這一步,是走向快樂的天堂還是痛苦的地獄,就要秤一秤心中善惡的輕重了。
當我們將歡樂奉獻他人時,我們的心靈也就隨之獲得快樂。稱贊,對精神高尚者來說,會產生更上一層樓的刺激,但是對心力脆弱者來說,就會成為一種目的與企圖了。有時明知道是謊言,也會喜歡受到贊美,結果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存在,甚至墜落在虛偽或虛妄的名聲里而不自如。
大部分的人都要等到臨終那一刻時,才開始懂得珍惜生命,卻也滿心懊悔,這是多么令人悲傷啊!
憤怒是不能解決憤怒的,只有用愛才能消滅無名之火。如果有人對我們生氣,我們就以牙還牙,事情往往就會變得更不可收拾。反之,如果我們能夠控制心中怒火,以瞋作喜,表現出慈悲,容忍,耐心的態度,不但可以保持自己心境的平和,別人的怒氣也會漸漸消退的。
我們要在人情世事中,增添些許的坦然與風趣,才能從“不平”的世間,理出一些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