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氏騙局”的警示
發布: 2008-12-24 09:13:48 作者: 吳成良 來源: 人民網

金融危機讓在華爾街行騙20年的麥道夫真相敗露。他采用的騙術——“龐氏騙局”,實則早已有之。所謂“龐氏騙局”,是指一種欺騙性的投資運作,它以不正常的短期高額回報來騙取投資者加入。投資者的回報并非來自真實的商業業務產生的利潤,而是來自新加入的投資者支付的金錢。
這種騙局以“龐氏”命名,是因為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商人首次在美國波士頓精心策劃了這樣一個投資騙局。龐茲1903年從意大利移民美國,1919年開始騙人向一個事實上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因為他向投資者保證可以在45天內獲得50%的高額利潤,短短幾個月間,便使4萬人被騙,金額達1500萬美元。這場陰謀持續了大約一年便敗露,龐茲本人也落得鋃鐺入獄的下場。
“龐氏騙局”是最典型的金融騙局之一。后來的許多騙術,包括人們熟悉的“拉人頭”、“吃下線”的金字塔式的傳銷,就是“龐氏騙局”的變體。
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類似騙局還有很多,如連環信騙局和彩票騙局。前者由某一始作俑者通過郵局發出第一封格式化的連環信,信中要求收信人將一定數額的錢寄到信中列出的幾個名字名下,然后將這封信復制寄到其他地址。連環信中許諾,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用小投資賺大錢。彩票騙局中,有組織的犯罪團伙給一些家庭打電話,告訴他們中了彩票大獎,而要兌獎,必須先繳納一定數額的手續費。
發生于18世紀的英國“南海泡沫”事件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早的股票內幕交易詐騙案。處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初期的英國,為了向南美洲進行貿易擴張,專門成立了一家公司——南海公司,授以壟斷南海貿易的特權。南海公司拿到這個特許權以后開始造勢,說這個地區發現了金礦、銀礦、香料等等。人們被南海公司海市蜃樓般的利潤前景所吸引,狂熱地買入該公司股票。然而,在股價越漲越高的時候,當時的政府官員(可以被稱為最早的內幕交易者)開始賣掉所持有的股票。1720年南海泡沫終于破滅。許多不知情的投資者損失慘重,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科學家牛頓。他在南海泡沫中損失超過2萬英鎊。事后牛頓自嘆道:我可以計算天體的運行,卻無法計算人類的瘋狂。
金融騙術不斷花樣翻新,令人防不勝防,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人上當受騙。縱觀形形色色的金融騙局,一個基本的特點是以高額的投資回報為誘餌,誘使貪財的人上鉤。因此,對付各種騙局,除了需要政府依法打擊之外,還要求人們提高警惕。麥道夫利用“龐氏騙局”縱橫金融界達20年之久的案例再次警示人們,要控制自己的貪婪和欲望,時刻保持理性的頭腦,方能避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