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關于“直銷價值應該回歸”的談話
發布: 2008-12-24 09:08:31 作者: 吳垠 來源: 當代直銷

(一)直銷人應該實現價值回歸
我今天趕到珠江新城來見你,是選擇地鐵作為出行工具的。當我在地鐵里面大概呆了半個小時之后,我終于回到地面,來到傳說已久的廣州CBD。我是一個擁有11年經驗的直銷人,直銷已經成為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正是因為這種工作長年累月的全國奔波性,雖然我在廣州已經成家立業,可我還是一直沒有時間來這里逛逛,感謝我的傳統工作給我帶來了這點時間上的自由,同樣,也感謝直銷思維令我無時無刻不在感恩。
這種感覺和我的直銷生涯很相似。地鐵是一種交通工具,但不是出行方式的全部,打個比方,好比你開車遇見大霧,有幾種選擇:一、用雨刷把前面玻璃擦清晰;二、找個高倍望遠鏡,看清楚前方的路;三、主動把車停下來。
在這三種選擇中,我更傾向于主動停車,也許前面就是能致人粉身碎骨的萬丈深淵。
我選擇傳統,但不淡出直銷
我選擇傳統,但不淡出直銷。我現在覺得,直銷的多層次是死路一條,就像小老鼠永遠變不成豬,豬也膨脹不成大象一樣。
我在戰略上決定不涉及多層次,但我看好傳統的點對點銷售。直銷的面對面服務優勢,是可以發揚光大的。我習慣了11年的畫圈圈,談了11年的獎金制度,我現在決定不談了。
那個獎金制度的圈圈,的確有其魔力。這一年來,很多兄弟伙問我,老謝,沒有那個圈圈,怎么好做啊?
坦率地說,我也不知道好不好做,可是,真實地活下來,強過夢幻中的瞎子吧?我每天經過我家小區的時候,都會發現有人在看成功學的書籍,而書店里面成功的演講書籍和音相都賣得很好。這說明我們都有成功的訴求,就像大家都知道共產主義好一樣,可是我們都不知道達到那條路需要多久。
中國直銷到現在差不多走了20年,誰能想到10年、50年,甚至100年以后的日子?大家都不知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是如果這個行業不主動變革,未來不是被邊緣化的問題,而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直銷于普通人的機會在于,可以挑戰自己的命運,享受自我的舞臺,就像水只有流入身體每一個末端才能發揮肌體的效能一樣,如果直銷持續被邊緣化,那這個水份永遠成不了“最好的醫藥”。
從去年春節開始,我原來所從事的企業開始走下坡路了,公司去年7 月召開的“整頓大會”并沒有挽回這種頹勢。
在我11年的職業生涯中,我做的這家臺灣企業一波幾折,可我那些從事雅芳、玫琳凱、完美、南方李錦記的朋友們卻在不斷地突破。
市場對我們的排斥,企業生存的掙扎,國家對這個行業的高壓,我們發自內心的不自信,都是一點點吞噬這個行業的原動力。所有的不良結果,都源于我們自己。這個行業如果沒有帶頭的企業或者企業家,一群無頭的人,將再次亂掉這個行業。
他們選擇的企業是不斷轉型的,認真、負責、踏實。而我們的企業卻在內訌、打口水仗、撤資。怨不得老板,心平氣和地回憶往事,任何的指責都是徒勞,我們是自食其果。
我們確實需要好好地反省,真正的直銷是掛靠到實體經濟上的,源于產品的獨特性與專一效能性,踏踏實實地作銷售,用電子商務的方式也能實現對商品終端的服務。
做正確的事情,不要在錯誤的方向中堅持。那條河我已經跋涉過十余年,現在就應該走到高山上,看得更遠!
在大直銷的環境里,離開了畫獎金那個圈圈,關注一些中小企業,特別是那些成功創業的中小企業,我們也就能生存下來。
泛直銷的藍海在哪里?
有個寓言故事很形象,說的是蚊子和大象都在森林里,各自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食物。大象踩不死蚊子,蚊子叮不死大象,這說明仁慈的上帝給了每一種生物以生存的空間。
我認為這就是“藍海”的意義,我們能據此干些什么呢?那就是發現一個真正有用的產品,并以產品為根本,通過直接銷售的方式,找到消費者的訴求并對其服務。
今年春節過后,我就一直對未來的方向在做著定位,也在對接下來的市場行動做著細分。這種“產品導向”是個全新的體驗,它要求我們擺脫直銷只是單純地宣揚成功的理念,教我們踏踏實實得做事,作一個小企業老板,這很重要。
我是目睹了我的一個朋友走連鎖經營道路成功的事情后,我鐵了心的——要走創業這條路。2002年,我老婆剛剛懷孕,她挺著肚子,陪我到惠州大廈,去考察現在這個朋友的皮鞋連鎖店。
2002年,我做直銷還小有積蓄,在廣州也有物業費收著,我的那個朋友那會兒什么也不是。一晃幾年過去了,我一直認為的永續財富管道漏了水,朋友卻成了資產上千萬的老板,在全國開了700多家連鎖店。
人總是在追求進步,在經驗中成長,在經歷中成熟。看好一個項目,就要行動起來!我想我如果不靜下心來,在傳統中做出點什么,我這輩子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這就好比我們站在山腳下望天,天是云,云是天,云也是云,看起來天和云是一樣的;走走山頂再試試,站在山頂看云,云是云,天是天,看完云,再走下山來也無妨。這時候想起電視劇《長征》里面一個精彩的片段:長征開始了,紅小鬼問毛主席要去那里,毛主席說,伢子,我們也不知道去哪里,但我們知道去的地方錯不了。
誰也不知道,國家會對直銷這個行業管治到何種程度,但國家絕對不會排斥這種面對面的銷售的。因此,我們只要找到好的產品,用好直銷培訓中好的技巧去完成銷售——直接銷售——將大有可為。
我認為,“泛直銷的藍海”就在于保留直銷的創業者思維,并學習連鎖經營等其他傳統管理的精髓,深入、熱忱地為顧客去服務。
(二)直銷人如何實現價值回歸?
從傳統轉入做直銷不容易,從直銷轉行做傳統也不容易。為了深入探尋一個直銷人轉型的心路歷程,上次見面后,記者與謝桂冬有了下面這樣一段問答。
積極與傳統對話
問:你覺得直銷的現狀是什么?
答:中國直銷的現狀就是在實現價值回歸,而價值回歸是直銷的必然趨勢。
問:你覺得直銷人應該如何完成價值回歸呢?
答:讓自己靜下來,只有世界開闊了,視線才能開闊起來,思路也才能清晰。也只有站在高處,才能看到清晰的方向。
問:你感受到傳統和直銷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答:兩者都有創業家的思維,不同的是格局。直銷是依靠團隊的力量,而傳統更強調單打獨斗;傳統更容易受到條條框框的限制,而直銷由于很多地方不受限制,容易出現“一放就亂”的現象。規避這種情況,只有不斷地思考、理性地判斷、科學地學習,并踏實地去論證。這好比有人喜歡用手搞點小動作,為了避免他犯錯誤,唯一的方法就是別讓他亂抓東西。
問:那我們怎樣從傳統中學習并借鑒知識呢?
答:積極與傳統對話,對傳統中很多好的東西努力學習,比方說投資理財的知識。從去年淡出我所在的公司之日,我就一直扎根在股市中,泡在股市這潭水中,學會了很多分析行情的方法。我們常說,散戶怕莊家,莊家怕基金,基金怕大股東,大股東怕政策,政策害怕趨勢。
趨勢是什么?直銷的趨勢,就是做好優質的產品服務。
跟股市相似的是,直銷救市永遠靠我們自己。一定要反省我們,自己所在的公司倡導的是一種什么理念,近期將怎樣做好產品服務。
問:我們怎樣才能在直銷生活中做好產品服務呢?
答:新直銷時代,直銷將由“賣夢想”回歸到“賣產品”的原點,這是一種巨大的進步。經歷了賣夢想的人,再回歸到賣產品,會變得理性而踏實,產品好賺錢才輕松,這是保證業務員生存的底線。
每個營銷人員,都要努力學習產品知識,并借鑒傳統保健、化妝品行業,對個人技能的培養,不斷充電補充,個人成為產品的愛用者和分享者,稱為產品的形象代言人。
價值回歸的關鍵要素在于人心的回歸
問:你認為價值回歸的關鍵要素在哪里呢?
答:價值回歸的關鍵要素在于人心的回歸。我們很多人要把自己的人情債歸還,很多人因為急功近利,在直銷里面賠盡了自我的人脈,很多人連人格都遭到破壞。不說那些改名字,換電話號碼的操盤手,單是很多中下級別的直銷員,為了傾銷手中的貨物,不得不打折或者反復地騷擾人家。
問:實現價值回歸的步驟是怎樣的呢?
答:所有的步驟都是為了我們不再被邊緣化,真實地實現我們的銷售,所以價值回歸的第一步,就是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動,帶動團隊伙伴,或者身邊的人實現價值回歸。我們絕對不碰政策的高壓線,要走穩健的創新路,扎根消費市場,服務一線客戶。
問:那我們怎樣用價值回歸的思維影響他人呢?
答:首先是自己做到,才能把這種思維發散給他人。我們打個大樹的比方:一棵 20年樹齡的大樹,要保障樹木的活力,只有剪掉那些枯萎的舊枝,讓新的小枝丫發出嫩苗。一個人需要OPEN的心態,一個團隊才能被覆蓋得開放而具有活力。
問:那價值回歸僅僅是從賣夢想回歸到賣產品嗎?
答:那只是一部分,我們回歸到賣產品,還是會看重那些對做銷售有激情的人,他們實干踏實,做事是根本。那些有一定銷售能力的人,他們把激情變成了團隊協作的能力,與創業的思維,這就好辦了。
問:直銷倡導價值回歸能帶來什么影響呢?
答:所有的行動都是為了社會的和諧。如果很多業務員成天吃不飽飯,這就不是和諧社會。同樣,如果一個業務員深更半夜呆到人家里面,賣不出去東西就不走,這也不是價值教育訓練出來的良好業務員。
問:那在價值回歸的過程中,直銷員將成為怎樣的一個人呢?
答:直銷員會成為一個獨立思辯的人。當網絡上瘋傳“老鼠愛大米”這首歌曲的時候,如果所有的人都說好,這反而不正常。直銷人最怕人云亦云,簡單的認同一個東西,勢必會帶來淺薄的浮躁。直銷人要多學習傳統老板的成功,學習他們企業家的思維,從高、中、低突破,我們離開了那個畫獎金制度的圈圈,也一樣可以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