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度消費投訴:培訓陷阱多 網絡購物維權難
發布: 2008-12-14 22:37:17 作者: 吳宏 王瓊 來源: 北方網

今年第四季度天津市和區、縣消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925件,接待消費者咨詢9549人次,通過市消協網站回復消費者網上咨詢372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36.3萬元。從投訴類別來看,服務類投訴中針對各類培訓的投訴以及快遞服務投訴較多;同時,電視、電話直銷、網絡購物維權難。
教育、駕照培訓成新熱點
本季度服務類投訴有所上升,共受理投訴200件,占總投訴量21.6%,主要集中在房屋裝修、美容美發、洗衣業、金融保險、快遞服務以及培訓服務方面,其中教育、駕照培訓及快遞服務作為本季度服務類投訴的新興熱點尤其值得關注,共受理80余件。
教育培訓陷阱多——本季度以來,共受理因教育培訓方面的投訴達15件之多,引發糾紛的主要原因:一是培訓學校做無依據的承諾;二是夸大宣傳師資及辦學條件;三是不按協議和規定進行培訓;四是為求效益,拼湊學員,不按時開課。
駕照培訓遙遙無期——隨著汽車進入千家萬戶,學習駕駛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必修課,因此而引發的消費糾紛也不斷增多。主要表現:一是部分駕校,只圖賺錢,不認真傳授駕駛技術,導致消費者錢花了并沒有學好駕駛技術;二是個別私人駕校,收費時承諾培訓的時間及要達到什么樣效果,但因生源不夠,學習時間一拖再拖,有的甚至半年也沒開幾次課,影響消費者正常生活工作安排。
市消協提醒消費者,要慎重選擇一些有資質、信譽好且正規的培訓學校,并認真地閱讀和簽訂相關協議,以免出現糾紛后,難以解決。
快遞行業投訴日趨增多
主要表現:一是未按約定時間送達。快遞公司未按事先約定日期按時送達快遞物品有6件,占快遞投訴總量50%;二是“先簽收、后交貨”。現在有不少快遞公司的快遞員把貨物一送到目的地后,就趕緊要求收件人在快遞單上先簽字蓋章后再交貨;三是快遞公司承攬的代收貨款業務不規范;四是個別快遞公司只有簡單辦公地,一旦出現問題就關門大吉,造成消費者經濟損失無法挽回。
為此,市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堅持“先驗貨、后簽字”,依法維權,對于物品價值較大的,應當事先做好投保手續以防不測,貨物一旦發生丟失或損壞,有證可查,依法索賠。
電視、電話直銷、網絡購物維權難
本季度以來,因電視、電話直銷、網絡購物引發的消費糾紛越來越多,消協系統共接待咨詢和投訴50多件。其主要表現:一是虛假宣傳,實物與廣告宣傳不符;二是網絡購物詐騙,有的承諾各種證照齊全,絕對真實可靠,讓消費者把錢匯到某帳戶上,結果卻財貨兩空;三是虛設辦公地址,異地寄送,一旦發生消費糾紛,給消費維權帶來很大的難度。
市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通過電視、電話、網絡購物要慎重,“過分廉價”的宣傳不可輕信。確需通過電視、電話、網絡購物的,要盡量選擇貨到付款的方式,并注意保存好購物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