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中人剖析金融危機三大根源
發布: 2008-11-17 10:50:28 作者: 解樹江 來源: 市場報

曾任雷曼兄弟公司高級風險分析師的何眾志博士
專訪布魯克大學(Brock University)金融學教授何眾志(Zhongzhi Lawrence He)博士
目前全球金融危機呈現出不斷蔓延與加速的趨勢,這場危機發源于美國,從次貸危機演變為全面的金融危機,并開始波及歐洲、亞洲等地區,全球金融危機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最重要的話題。加拿大布魯克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中國事務代表、中央財經大學客座教授何眾志(Zhongzhi Lawrence He)博士曾經于2000年到2003年間在雷曼兄弟公司紐約總部擔任高級風險分析師,既具有金融理論的造詣又具有金融實戰的經驗,本期我們采訪了何眾志博士并與他共同探討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成因與趨勢。
華爾街就像一個圍城
《市場報》:您是美國“9·11”之后離開雷曼的,在那次災難中,當時您也算是非常幸運的,您當時的感受如何?為什么離開了雷曼兄弟?
何眾志:我們的風險管理部是在美國世貿大廈1幢38層,當時要求我們每天8點半上班,那天我正在查郵件,就發生了不幸的事。清楚地記得我們當時被通知撤離,到一層后直奔岸邊,然后逐一登上渡船,疏散至河對岸。當渡船行駛到河中央時候,看到世貿大廈第二幢先倒塌的。當時非常非常震驚,不相信這樣的事實。我們從接到疏散指令再下樓,大約用了45分鐘。從離開大廈到大廈倒塌大約40分鐘左右,也可謂生死一線了。如果沒有這件事,我可能還會繼續在雷曼兄弟工作!9·11”對我來說是一個契機,逼迫自己去反思,思考在這樣的一個環境里,自己生存的意義何在?華爾街就象一個圍城,對外人來說是一個絢麗的光環,外面的人想進去,而像我這樣里面的人卻想出來。
金融危機產生根源(一)
美高住房率埋下禍根
利率調節失誤頻頻
《市場報》:您是如何看待當前美國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源呢?
何眾志:這次金融危機發自美國,實際上現在已經有推向世界的趨勢。究其根源可以總結為三點:首先是美國在政治、宏觀經濟上的政策,是直接導致金融危機的直接原因。第二點是金融機構(尤其是投行) 在巨大利潤驅使下的金融產品創新,是導致美國的房貸危機擴散到全球的主要原因。最后是監管制度和風險管理上存在著重大漏洞。
第一點先說政治上,早在布什政府2000年剛剛執政的時候,就向美國人民許諾,將大幅提高人民住房擁有率。
《市場報》:還記得2004年布什在進行連任總統競選時,其夫人勞拉在共和黨大會的致辭中提到“近年不斷增長的住房所有權登記記錄”,這在當時還作為布什政府的一項政績,如今卻已成為這場金融危機的一大根源。
何眾志:是的,布什政府確實也一直在努力兌現這一承諾。到2007年,美國住房擁有率達到了69%—70%,而這樣的住房擁有率在西方國家是非常罕見的。比如法國、德國這樣在歐洲比較發達國家的住房擁有率是在40%以下。其實,美國在這樣高的住房擁有率的表象下,很多人是沒有能力負擔房貸的。我2000年從加拿大搬到美國,房東是一家很普通的美國人。男房東沒有固定收入,靠裝修房子維持生計。他們家有三個孩子,最小的三歲,女房東認為自己該出去工作了,去了一家房貸公司工作。這樣的家庭的收入不是很高,而且也不穩定。當時我們家租住他們的一套獨立房,他們自己住一套連體房,同時出租連體的另一套房。這樣普通的一家已經擁有三套住房,如一直有我們這樣的固定房客,他們供房是不成問題;但是如果沒有我們呢?如果他們不能將閑置的房屋出租,收不到穩定租金的時候,生活質量和供房將沒有保障。我們當時就考慮他們這樣的一個家庭怎么會擁有三套住房。這本身就是不健康的社會現象。說明美國有很多這樣沒有收入或者很低收入的人會有一套房子,稍微有些許購房資格的人就會擁有三套住房,人都處在這樣的環境下,沒有資格的也去申請,而房貸公司還幫助他們,滿足他們的購房愿望,結果可想而知。此外,在這樣房價大漲的驅使下,各階層都會有炒房投機的意識。因此,很多原本收入穩定的中產階級也都不切實際地擁有兩、三套房(甚至更多),卷入次貸危機中了。
《市場報》:這個例子很有代表性,當一個國家許許多多的國民都超出支付能力而大規模購置房產的時候,那么這個國家爆發危機也就是遲早的事了。有人講,美國可以沒有總統,但不能沒有格林斯潘?涩F在格林斯潘的神話也隨著美國經濟危機的爆發而破滅了。
何眾志:美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幫助布什政府實現了政治許諾,從而導致次貸危機。格林斯潘應該負主要責任。他負責美國利率的升降,結果是2002年—2004年,連續下調美國基準利率。2002年的下調是為了緩解當時的經濟衰退,美國剛遭受“9·11”打擊,整個高科技企業泡沫破裂,當時下調利率確實幫助美國經濟迅速走出衰退。但到2003年—2004年仍然下調利率,并不是為緩解經濟衰退(經濟衰退僅持續了3個月),而是為了維持當時房市的繁榮。到2004年上半年基準利率已經降到了1%,這就使得低收入的人群很容易地借到貸款,也有能力償還低利率的貸款。但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為了抑制由于原油、商品價格上漲而引發的通貨膨脹,美聯儲又連續17次上調基準利率,直至2007年的5.25%。由于美國房貸絕大部分實行的是浮動利率,就使得低收入人群無法供房,同時房價的下跌導致斷供的房屋無法出手,從而引發大規模的、系統性的次貸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