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藥業穩增 健康元借機打開歐美市場
發布: 2008-11-27 10:05:43 作者: admin 來源: 南方日報

"對不起,剛才還在開招標會",身兼健康元集團和旗下海濱制藥總經理之職的蘇慶文匆匆走進辦公室,臉上是掩不住的喜色。海濱制藥正在籌建主打產品美羅培南新的項目車間,參與設備招標的全部是歐洲企業,如果新車間順利投產,將打開歐美規模數億的市場。
在位于廣州蘿崗的香雪制藥公司,副總經理莫子瑜邀請記者品嘗公司剛剛投產的"素糖涼茶",這款針對白領女性、兒童和糖尿病人研發的新款涼茶,在不久前的中國(寧波)食品博覽會上大放異彩。"開發涼茶,我們有中藥配方優勢,香雪的發展藍圖中涼茶跟中成藥平分秋色"。
"在未來三年到五年時間內,廣藥旗下企業逐步遷入到這塊熱土,這就像十個指頭收攏攥成強有力的拳頭,必將為今后的飛躍式發展凝聚力量",11月6日在廣藥集團落戶廣州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番禺園區簽約儀式上,廣藥董事長楊榮明興奮地表示,廣藥集團將利用廣藥工業園整合旗下的大小藥企資源,發揮聚合優勢。
金融海嘯席卷全球,各行各業紛紛受到波及,而對經濟周期不敏感的醫藥行業成為了風暴中的避風港。近期,記者深入廣州、珠海、深圳等廣東主要醫藥企業以及行業協會調查采訪后獲悉,廣東各大藥企依然增長穩健,同時正在積極應對省外同行的競爭以及挖掘新農村建設和醫改大幕開啟帶來的市場機會。像健康元等有實力的醫藥集團,甚至已開始抄底海外同行優秀的專利技術和人才。
"危機危機,有危險才有機遇",廣東醫藥行業協會會長、健康元集團董事長朱保國樂觀表示。相對于海外制藥巨頭,廣東醫藥企業還很"青澀",但是在海外同行發展放緩,而中國政府刺激內需、推進醫改的巨大利好背景下,如果利用好期間的機會,廣東醫藥企業將迎來質的飛躍。
現狀綜述
集體增持股份彰顯信心
"一件衣服可以穿十年,但醫藥是一次消費品,跟經濟環境關系不大。另外,藥企發展主要靠自身滾動發展,不依賴銀行,不是靠資金來推動,不會受銀根緊縮的制約",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廣東醫藥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俊修向記者介紹了今年前三季度廣東醫藥工業的情況。
今年1到9月,廣東省醫藥行業(不含獸藥)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46.97億元,同比增長17.7%,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112.2億元,同比增長17.14%;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上升,行業發展呈良好態勢。全行業累計實現銷售產值347.23億元,同比增長20.3%。而且產銷兩旺,平均產銷率達到了94.9%。"醫藥行業多年來增長都在2位數以上,未來也能保持",張俊修表示。
而從已經上市的龍頭醫藥企業來看,也是喜報連連。
今年前三季度,健康元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2.4億元,同比增長22.16%;藥品和保健品銷售實現的利潤總額為3.87億元,同比增長了22.31%。其中,健康元控制的麗珠集團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83億元,同比增長26.37%。而位處揭陽的康美藥業,由于公司高品質產品利用中藥飲片行業調整時機迅速擴張,飲片業務增長高達97%,使得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達83%。而廣東醫藥業的"大象"廣藥集團,雖然因為新的銷售渠道還在整合期以及會計口徑變化影響,導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利潤大幅下滑,但是增長"火車頭"王老吉藥業表現喜人,實現銷售收入接近9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凈利潤1.46億元,同比增長90%。
雖然股市大跌,但是廣東醫藥企業卻掀起了集體增持潮,彰顯了對自身未來發展的信心。例如,廣藥集團在9月22日分別增持100萬股白云山A股和50萬股廣州藥業A股;康美藥業大股東康美實業在9月23日增持了103萬股,截至10月31日,健康元董事長朱保國通過百業源投資已增持195萬股,同時之前麗珠集團也在國內首度拋出了B股回購計劃,涉資1.6億港元,目前待外匯管理部門批準后即可實施。
擔任廣東醫藥行業協會會長的朱保國樂觀地對記者表示,"隨著醫改和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如果實現全民醫保覆蓋,醫藥行業未來增長是非常龐大的,我相信在未來乃至相當長的時間里,中國醫藥行業將保持30%的增長速度,三年翻一番,麗珠和健康元都會牢牢抓住醫藥這個主業"。包括廣藥、香雪等企業,也非常珍視醫改帶來的機會,以謀求更大發展。
面對經濟環境整體發展放緩態勢,廣東一些藥企也開始嚴陣以待。香雪制藥公司副總經理莫子瑜向記者表示,"香雪"目前還處于"免疫"狀態,但企業內部對市場的即時變動非常關注,已采取相應措施,如加大節能力度。制藥企業如此,醫藥公司也存憂慮。廣東粵峰藥業董事長黃學峰認為,現在已進入"現金為王"時代,不少企業收縮戰線,減緩了擴張步伐。
實地調查
外患不大內憂待解
內需穩定化解海外沖擊波
和其他依賴出口的行業相比,醫藥工業出口占比非常之少。麗珠集團副總經理陶德勝向記者解釋,中國"入世"后,向海外制藥巨頭放開了市場,當前醫藥行業的主戰場在"內"而不在"外",所以海外市場變化對于國內藥企影響不大。
在醫藥諸多子行業當中,健康元起家的保健品業務受到的影響最為明顯。"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當時亞洲經濟受沖擊;這次主要是歐美,我想影響是類似的:有錢也不敢消費。"健康元的當家人朱保國承認,由于居民購買力的下滑,健康元藥品業務基本不受影響,受到影響最大的是保健品業務,但是由于內需市場啟動,保健品業務的空間還很大,期間有不小機會。
不久前,國務院公布了4萬億元的刺激內需方案,而早在今年6月初,健康元啟動事業部改革,由公司元老張實偉出任健康品事業部總經理,開始加大進軍二三線市場力度。用朱保國的話說就是,"長三角珠三角等富裕地區,推進到村;華東和中原地區做到縣;像內蒙古、西藏就推進到市"。這種深挖內地市場的策略立竿見影,據張實偉向記者透露,"山西去年一年的銷量是460萬元,今年6到11月就達到了580萬元"。
"上升期是魚龍混雜,調整期是大浪淘沙",張實偉對保健品的未來充滿信心,公司還在計劃開發參茶飲料。而廣東其他藥企也沒有忽略居民生活品質提高后對健康的渴望。針對廣東涼茶市場的走俏,香雪制藥在"上清飲"的基礎上研發出了"素糖涼茶"。據公司副總經理莫子瑜介紹,瞄準白領女性和糖尿病人等特定人群,新配方用三氯蔗糖代替了蔗糖,保留了甜味,又不會發胖。同時在包裝外觀上,獲得了迪斯尼"維尼熊"的授權,"在寧波食品博覽會上,很多小孩子圍著不肯走。涼茶是廣東藥企的優勢,未來空間很大,我們計劃做到和藥品各占一半"。
進軍海外,借機抄底
相對于制造業,歐美市場對醫藥產品的門檻定得很高,除了原料藥外,國內藥企在成品藥上一直難以敲開海外市場大門,而金融海嘯卻讓很多廣東藥企瞄準了機會。
"今年我們邁出了與國際接軌的第一步,進行了歐盟認證的前期工作包括差距分析,我們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推動內部的提升,同時為今后的發展開辟一個新的空間",廣州白云山制藥股份總經理、白云山制藥總廠廠長陳矛告訴記者,公司正在有計劃地實施重點產品專利海外布局,對主要國家和地區如歐盟、美國、日本等通過PCT(專利合作協定)以及巴黎公約渠道申請專利。
而在主打產品美羅培南制劑成功殺入白俄羅斯和越南等國后,海濱制藥又將目光瞄準了專利保護將在明后年分別到期的歐美市場。為此,海濱斥資過億籌建新項目車間,目前已經進入設備招標階段,如果順利將在明年下半年竣工,計劃于2010年接受歐洲和FDA檢查,謀求將產品推向歐美和日本市場,如果成功將帶來高達數億元的銷售增量。"這將打破中國無菌注射制劑在歐美銷售的空白,投資很大,壓力很大,但是我們有信心",總經理蘇慶文樂觀地表示。
金融危機帶來的機會不僅僅是市場準入。"我們已經立下命令,趁機以最便宜的人力成本引進歐美、德國和日本藥企的高級管理人員包括生產總監。整個集團都在找境外專才,引進他們先進的管理技術,這正是提升自身的機會",朱保國向記者透露。而負責麗珠集團研發的副總經理陶德勝則告訴記者,"現在海外不少中小醫藥研發機構,因為缺錢研發不下去,希望跟我們合作。現在麗珠已經成立專門的團隊,有十幾個人,研究和評估合作可行性。麗珠在國內藥企里第一個愿意花錢買專利(艾普拉唑),口碑好,他們愿意跟我們合作"。
政策門檻加速行業洗牌
同廣東大型藥企積極尋求機會相比,大量中小藥企正在面臨危機的考驗。近兩年來,隨著行業面臨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新環保標準的進一步施壓使得廣東中小藥企的生存難上加難,在政策壓力下,行業的洗牌正在加速。
"醫藥行業主要受政策的影響",廣東省醫藥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俊修向記者表示。例如,今年年初,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實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認證的最后期限已至,但廣東省近160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中,僅有36家取得認證,上百家中藥飲片企業因沒有通過GMP認證已經被廣東藥監局勒令停產。
相對于現金流充裕的大企業而言,資金緊張、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綜合作用導致廣東中小制藥企業經營困難的不在少數,不少藥廠在現階段采取了壓縮生產和裁員的過渡性措施,甚至有的企業在尋求轉讓,但乏人問津。"我跟很多中小企業家討論過,現在首先是活著,死了就沒有翻身的機會。所以現金流非常重要",朱保國坦言。
省外同行"壓價",粵企創新自救
雖然海外金融沖擊波對廣東主要醫藥企業沖擊不大,但是來自"自己人"的激烈競爭正成為廣東藥企直面的問題。
去年,廣東省經貿委、醫藥行業協會同部分廣東藥企座談,議題正是作為傳統中醫藥大省的廣東,正在遭遇來自一些內地省份的有力競爭,一些原產廣東的特色中藥,反而被外省市的企業憑借低成本和強勢的營銷手段搶去了不少市場。
"現在中成藥采取審批制而非備案制,配方都要公開,而內地省份在水、電、煤、人工等方面成本優勢明顯,廣東藥企相對處于劣勢地位",張俊修稱,"同樣的藥,內地同行的賣價比我們的成本還低,怎么競爭?但同樣的藥名,由于工藝和用料的差別,療效其實是不同的,但優質優價難以體現出來"。香雪制藥副總經理莫子瑜也表示,現在媒體輿論總是說吃藥貴,看病難,政府藥品采購政策也以限價競價為主導,導致低價質次的藥反而容易中標。
針對同行的競爭,廣東藥企沒有選擇惡性競爭,而是憑借創新積極應對。
莫子瑜告訴記者,香雪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高達20%,而國內行業平均水平為3%到5%,特別是投資700萬元為香雪抗病毒口服液做"指紋圖譜",穩定了藥品療效,提高了合格率,成本下降。并通過研發不斷提高技術門檻,全國有20多家企業生產抗病毒口服液,但是中國藥檢委委托香雪來起草行業標準。"中成藥,不保護配方,但是保護工藝,通過工藝革新,可以抬高門檻,增加了對手的競爭成本和難度"。香雪還通過贊助冠名足球隊,以擴大知名度。
針對同行的競爭和成本的壓力,海濱制藥在生產工藝上積極革新,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大幅降低化工原料、水電等成本,其中一項合成美羅培南中間體的新工藝就節省了1500萬元的成本,該項工藝已經申請了專利。
老牌藥企白云山也在加大研發力度。公司總經理陳矛向記者透露,今年白云山獲得了鹽酸普盧利沙星等6個品種規格產品的新藥證書,清熱解毒中藥新藥的發明專利獲得了授權,江南卷柏片獲得了中藥品種保護;同時積極爭取政府支持,頭孢硫脒技改項目、緩控釋制劑產業化平臺建設等項目均獲政府立項資助。同時不斷壯大"抗之霸"的產品群,力爭培育出像仙力素、世福素這樣廣受歡迎的名牌產品。
呼聲與建議
做響"廣東中藥"品牌政府應加大推廣力度
建議一借鑒韓國推廣經驗
面臨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如何借助地緣優勢率先走出去,是廣東中醫藥強省發展路徑之一。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后,韓國韓醫學研究院又要開始為"傳統醫學"制定全球標準,以期與中國和日本進行角逐,在傳統醫學國際標準化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這一消息震驚了國內醫藥行業。
"這讓我感觸很深",香雪制藥副總經理莫子瑜告訴記者,前兩個月,韓國地方政府帶隊來廣東推廣高麗參,"廣東建設中醫藥強省的設想很好,但在完善中醫藥理論,加大政府推廣力度等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他建議,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辦展覽、專家評審等手段提高廣東中醫藥產品的知名度,另外,政府可以牽頭同海外國家藥政管理部門對接,并對有出口業務的企業進行培訓。
建議二加大對優質企業的保護
在張俊修看來,當前的部分政策對廣東建設中醫藥強省并不利,特別是中成藥的"審批制"。他表示,"現在(中成藥)采取審批制,方子都是公開,勢必造成同類產品泛濫,帶來低價沖擊。但實際上,復合中成藥是沒有辦法檢測的。"
"藥品第一是質量,第二是價格",張俊修建議,完善藥品采購,采取優質優價;同時對中成藥進行備案,而是審批制。
也有制藥企業老總向記者訴苦,當前政府主導的藥品采購招標方案以價格作為競價的中心,對產品的質量檔次缺乏考慮,這對質量體系檔次較高的企業來說不利。如果只是按照價格采購藥品,那么只有便宜價格的藥品才能進入醫療系統,品牌藥品就很容易消失。
建議三加大對創新扶持力度
記者在采訪期間,不少企業呼吁,從鼓勵創新的角度出發,對于擁有新藥證書的國產新藥在資金和推廣上應給予區別對待。
麗珠集團副總經理陶德勝表示,不少藥企熱衷通過營銷手段獲得市場,但是從海外經驗看,營銷手段門檻低、可復制性大;通過研發和技術創新才是醫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是現有政策對國產新藥并不利,特別是進醫保難。不少藥企老總認為,如果新藥不能進醫保,擔心企業前期耗費的巨資研發投入回收難,這也將制約國內醫藥工業進行創新的積極性。
"由于保護不足導致利潤不足,不少企業缺乏資金去創新",張俊修建議,政府對于藥企研發創新應加大扶持力度。莫子瑜也表示,無論是新藥產業化還是老產品技術改造,都迫切需要政府在資金方面加大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