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線情況嚴重 尚未開業嘉康利先鬧“內戰”
發布: 2008-11-21 00:24:04 作者: 周意立 來源: 中國直銷

嘉康利在8月8日新奧爾良的全球大會上,宣布即將正式開啟中國市場,并公布了開業的相關事宜。霎時間,嘉康利的團隊們沸騰起來,無不為之興奮,并將這一消息傳遞到嘉康利團隊的每一位成員。然而時隔不久,嘉康利(臺灣)傳來消息,稱總經理曾進榮離職。同時,網上爆出各種消息,稱中國內地的嘉康利團隊全部由臺灣過來的人所帶領,而臺灣的直銷商因在臺灣市場的不景氣與競爭被迫來到中國內地,并且同原從屬于美國線的經銷商們展起了競爭,從而掀起了嘉康利(中國)還未開業前的一場“內戰”。
神秘嘉康利
自從嘉康利傳出中國區即將正式開業的消息后,業界都在密切觀望,而其在奧運中的運作——何立強參加奧運火炬傳遞活動以及之后的媒體報道則更引起各方人士的關注,甚至有一些業內的職業經理人和大的直銷經銷商也給本刊打來電話,詢問嘉康利的相關信息,表示如果可以,希望能夠得到本刊的幫助,加盟嘉康利,為自己的直銷事業增光添彩。然而,過分的神秘使得嘉康利越加顯得讓人琢磨不透。
嘉康利最先讓國內直銷人關注是其迅速地獲牌。在眾多大型直銷公司還在引頸企盼之時,2007年3月23日,商務部網站正式發布嘉康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等三家直銷企業獲批直銷經營許可的公告,而一年后的2008年3月12日,嘉康利通過商務部直銷企業直銷網點核查備案。這一切似乎來得太順利,使得業界也無不猜測其背景深厚,而嘉康利(中國)的總部設在北京,也說明了其在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的優勢。然而各方人士在其中也僅僅是關注,并沒有聽說有太多知名直銷人的加盟。盡管很順利地獲牌,嘉康利從獲牌到完成直銷網點報備,再到如今宣布即將開業,一直沒有太大的動作,使人甚至有時忘卻了這個被稱作“美國排名第一的天然營養品公司”。
就資料顯示,嘉康利的實力,確實是讓人難以望其項背的。嘉康利在美國被譽為“排名第一的天然營養品公司”,其產品質量無可挑剔,而擁有52年直銷經驗的嘉康利,在直銷界也是讓人嘖嘖稱贊的。從2004年嘉康利總裁羅杰·巴納特來到北京考察,到2005年11月嘉康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成立,再到商務部直銷牌照的獲批和直銷網點報備的完成,嘉康利逐漸滲透到中國內地。而其進入中國后,從組織結構的人員配備上,使人無不驚嘆——嘉康利(中國)從在中國已經開業運營的安利、玫琳凱、如新、立新世紀等多家優秀直銷公司中挖過來不少高級管理人員,而原美中關系貿易協會主席何立強則成為嘉康利大中華地區貿易主席,原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則被聘為嘉康利大中華區公關顧問,成為嘉康利最大的看點。盡管據消息稱,任嘉康利中國大陸政府公關部部長的原安利公司大中華區對外事務首席代表兼總監的何凱立等人已經離職,嘉康利雄厚的人力資本也是讓直銷界其他直銷公司驚嘆的。
但是具有良好美譽的產品和背景的嘉康利進入中國后,發展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快。“在中國的直銷界,了解嘉康利的人并不多,或者想嘗試了解卻因為公司的長期低調最后放棄的人都不在少數。”一位較早接觸嘉康利的經銷商給記者談到。
搶線情況嚴重
嘉康利公司由嘉康利博士于1956年創建,而億萬集團于2004年收購了嘉康利公司,羅杰·巴納特入主嘉康利,擔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雄心勃勃地要在十年之內將業務拓展至全球五十個國家,而開發全球華人市場是發展計劃的關鍵。第一步以美國和加拿大華人為目標,第二步是拓展臺灣、中國內地和香港市場。2005年8月,嘉康利公司正式對外宣布:將透過北美華人進駐中國市場。
正如嘉康利公司所稱,嘉康利進入中國是靠美國華人,中國市場的嘉康利老牌團隊——SMP(環球國際)團隊,在嘉康利正式進駐中國內地市場后,成為嘉康利惟一一個發展迅速的團隊。美國的下屬團隊,美國的產品,嘉康利似乎正沿著嘉康利總部的要求在中國內地逐漸發展著。然而時間不長,便有人開始挑釁。
嘉康利在美國宣布了中國內地的開業日期及相關事項后,原本低調的嘉康利和其團隊似乎又復蘇了,而同時關于一些嘉康利內部搶線等矛盾也逐漸被曝出,讓業界人士再次關注到嘉康利。
“環球國際的人已經散了很多了,很多都往1421去了”,一位嘉康利的知情人向記者表述到,“1421是臺灣過來的嘉康利團隊,現在正在大肆搶奪資源,而原來屬于嘉康利美國團隊的環球國際則是其主要目標。”
記者隨即聯系到嘉康利環球國際的幾位經銷商,他們稱,臺灣團隊是亂搞,“現在搶人太厲害了,但是環球國際才是嘉康利真正的團隊,臺灣過來的團隊并不是想發展嘉康利的事業,只是想過來搶錢罷了,因為嘉康利在臺灣去年已經跳水了,根本做不下去。”該經銷商給記者發來一篇文章,其中是以嘉康利臺灣資深執行總監章任婷的名義發表的文章,內容大致為嘉康利在臺灣的跳線本身就比較嚴重,而排擠經銷商、公司管理混亂等都使得嘉康利在臺灣的發展不理想,由于公司行政人員與直銷人員內外勾結,洗牌嘉康利獎金,嘉康利臺灣總經理曾進榮最終付出代價,于8月底引咎辭職。
記者就此事的相關情況詢問嘉康利1421團隊的經銷商時,得到的回答卻不盡相同。“環球國際是沒有可以發展的空間了,他們太多的人跳到我們1421來,難道沒有什么原因么?”一位嘉康利1421團隊的經銷商告訴記者,“我的上線是從環球國際過來的,就他來說,環球國際的制度就是一個排擠的過程,最上面的領導人只管賺錢,不管經銷商的死活。”據他稱,環球國際團隊的制度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因為上線怕下線的發展超過自己而被淘汰出局,便努力增加自己下線的幅度,并且要求自己的下線每個月、每種貨品不能超過六件,不然便威脅下線凍結其銀行卡,甚至直接將其排擠出嘉康利的團隊。“我的上線就是因為被排擠,實在呆不下去才到1421來的。”而當記者問其1421團隊有什么優勢,他卻笑笑對記者說:“其實我自己覺得1421也沒什么優勢,但是相對于環球國際的混亂來說,1421是目前惟一能夠做的嘉康利團隊。”
就記者了解到的消息,嘉康利在中國內地現在有發展的也僅僅是環球國際和1421兩條主線,其他的團隊或從屬于這兩條線中的一條,或是其分支。正如一位從屬于“北京嘉康利顧問團”的經銷商告訴記者:“我們是屬于臺灣線的,但是我們有自己的方針,現在在嘉康利(中國)總部的辦公室,我們的團隊是唯一進駐的,我們已經開始在辦公室里開展培訓等活動了,而環球團隊公司根本沒有讓他們進駐。”
記者向一位1421的經銷商詢問加盟一事時,他首先質問記者是否與環球國際有聯系,“現在有很多來臥底的環球國際的人,想來瓦解我們,挑撥離間。只要是環球的人,我不愿意跟他說話!”
而一位自稱環球國際的領導人告訴記者,他和其他幾位團隊伙伴已經開始另起爐灶,創辦了一個新的公司,可能會退出嘉康利團隊了。
盡管搶線嚴重,就記者得到的消息,包括原環球國際和1421團隊,他們的最終領導人spin與king都來自臺灣,“相煎何太急”,一位不愿意透露從屬哪個團隊的嘉康利經銷商嘆息到。
開業困局
盡管搶線事件已經白熱化,嘉康利仍然公布了開業時間和相關事宜,而在這一利好消息的情況下,嘉康利的團隊發展還在火熱進行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自稱對嘉康利非常了解的知情人卻向記者表示,嘉康利開業,困難重重。
“其實搶線并不是什么大事,在直銷企業里都會遇到搶線的事。從有了直銷就沒有停止過,整個直銷界和整個營銷界都是存在的。”該知情人說,“我以前在安利和立新世紀時,同樣看到易文革和現在月朗一位高管搶線,弄得不可開交,而立新世紀的垮掉跟這個肯定有關系。”
“其實天高皇帝遠,臺灣離內地比美國離內地本身就要近很多。近水樓臺先得月,搶線一事,美國線肯定最后是慘敗而歸的。”他說到,嘉康利的搶線其實是很正常的事了,而嘉康利開業困局卻不僅僅是這一條。
跟記者了解的情況一樣,他對記者說到,雖然嘉康利在美國等地發展得很好,其產品質量也是公認的,然而其制度的不完善和中國政策的不明朗,勢必會影響其在中國的發展。“我覺得嘉康利雖然現在做得不好,但他不會虧本,可能就這樣耗下去吧。”據他稱,嘉康利在中國的投入雖然較大,但是其都屬于不動產,包括向商務部提交的保證金,只要不違反國家的相關規定,即使到時候嘉康利要退出中國市場也可以全額收回的。而對于建廠,他笑笑對記者說:“現在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內地銷售的產品都來自美國,而在中國的生產基地,就我了解的,只是完成了土地的租賃購買和廠房的修建,設備都沒有到齊,怎么生產?而據稱,以后的產品將還是來自美國,到了中國只是做換標處理,或者從美國進口產品原料等,在中國內地做組裝生產。”而這里物流的成本便成為一大問題。“其實在這里他也不會虧本,至少按照現在美元和人民幣的匯率,到時候賣地皮都能賺一筆的。”他繼續向記者述說嘉康利的“絕不虧本的買賣”。
“嘉康利的實力確實雄厚,無論是聲譽還是人力資源”那位知情人向記者傾訴,“然而公司的營銷策略的失誤,讓公司本身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包括公司產品的介紹、公司的宣傳、公司團隊管理、以及人才的任用方面。”他稱,盡管公司在人力資本上花了大力氣,從在中國市場上已經比較成熟的直銷企業中挖掘了大量高級管理人才,“由于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沒有自己施展才華的舞臺,這些‘直銷高手’們最終只有選擇離開。這簡直就是資源浪費!”該知情人憤憤不平道。
其實,無論從團隊搶線還是嘉康利的低調,以及嘉康利市場政策的被人質疑,都無不造成為其開業的困難重重,然而據網上的信息稱,10月1日,嘉康利的經銷商便可以正式向公司報單,產品的來源,公司制度的變化,經銷商們都翹首以待。
“我自己有接觸過嘉康利,但是我覺得嘉康利沒有準備在中國長期干下去的決心。”一位嘉康利的經銷商稱,自己在嘉康利報單了,但是卻沒有正式運作,因為考察期間,憑借自己在多家直銷公司的經驗,他覺得嘉康利的運作并不理想,讓人看不到希望。“據說公司開業后制度也會有變化,取消了一個前排獎金。本來獎金就不多的制度還這樣改,經銷商的收入越來越少,那樣的直銷做起來有什么意思?”隨后他將其報單的產品低價處理掉,考察其他公司去了。
記者手記:
記者在本刊8期中撰寫了一篇名為《嘉康利 等待奧運開業?》的文章。其間提到嘉康利開業的相關情況,而與嘉康利公司取得聯系后,其外事部稱有更多關于公司的情況要與記者商討,但記者與其留下的電話聯系卻一直不能打通,再次與之聯系時,對方稱,由于辦公室剛裝修完畢,其一直在工廠與辦公室之間盤旋,沒有確定下來,而再其后與之聯系,就再也不能聯系上了。
同時,有嘉康利的經銷商告訴記者,雖然嘉康利已經為公司開業做好了諸如辦公室建設、裝修、搬遷等多方面的準備,但實際現在時常無人員辦公,因此也就很難聯系上。而更如1421團隊的經銷商所言,團隊的培訓和辦公等都在嘉康利的辦公室運作,儼然將嘉康利公司變成了自己團隊運作的平臺。
正值記者發稿時,一位知情人打來電話告知記者:嘉康利1421團隊也將會在嘉康利正式開業前有一次大的轉線,因為部門排線、甚至冒領獎金等情況時常發生,“現在各個團隊都非常混亂,而1421在內地發展最多不過是曇花一現”。
截至發稿時,為證實相關情況,記者多次撥打嘉康利(中國)的電話,包括辦公電話和生產工廠電話,甚至客服400電話,都處于無人接聽狀態。嘉康利是否能按照其美國總部宣布的時間開業,本刊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