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山: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發布: 2008-10-06 14:16:38 作者: 徐曦弋 來源: 華夏經緯網

中宣部部長劉云山
文章強調,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為我們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打下了堅實基礎。抗擊自然災害、應對突發事件,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綜合國力。這次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果不是改革開放30年的快速發展使我們國家有足夠的財力和物資儲備,有現代化的交通運輸和科學技術力量,有空前強大的生產能力,我們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抗震救災斗爭的重大勝利。
文章說,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臺階,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四,年財政收入達5萬多億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比1978年增長40倍和30倍。這些年持續發展積累的巨大財富,為抗震救災提供了有力物質保障。
一是經濟實力增強了,使我們有能力拿出巨額資金用于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目前,各級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災資金61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550多億元,幾乎相當于改革開放前國家年財政收入的一半,有力保證了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資金需要。同時,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使普通百姓有了慷慨解囊、奉獻愛心的實力。目前,國內外各界捐贈款物總計達585億元,群眾個人捐贈創了歷史之最。
二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科學技術快速發展,使我們能夠更加快捷高效地實施救援。從空運到水運,從鐵路到公路,立體化的交通運輸網絡為運送救援隊伍和救災物資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抗震救災中,充分顯示出科學技術的力量,遙感飛機、生命探測儀、應急寬帶無線通信系統等現代科技的應用,不僅大大提高了決策部署的科學性,而且增強了救援工作的有效性。
三是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顯著提高,為我們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理解和支持。地震發生后,國際社會紛紛伸出援助之手,許多國家都捐贈了資金和物資,十幾個國家政府和組織派來了救援隊,還有許多國際友人通過各種途徑為中國抗震救災獻計獻策。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國家關注我們、援助我們?這固然有人道主義方面的因素,但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年中國實力增強了,在國際上的分量增加了,朋友更多了,許多國家看好我們的發展前景,愿意同我們加強交往、增進友誼。
文章說,事實充分證明,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30年發展積累起來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是我們戰勝困難和風險的力量所在、信心所在。正是由于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我們國家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起來。我們要始終牢記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開放,不斷提高中國綜合國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