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產品漲價的二維辯證法
發布: 2008-09-30 12:16:18 作者: 裴倩敏 丁聰 來源: 當代直銷

“直銷行業普遍看漲”
安利在直銷業中是較早放出提價風聲的企業,隨后一些中小直銷企業也小幅調價2-5%,這樣就出現了“直銷行業普遍看漲”的行情。記者調查了解到,其他直銷企業如天獅等的產品價格也跟著有所上調。“安利在行業里面相當一個領頭羊,其他的廠家會盯著它的市場行為而動。對于那些面對整個成本提高,想提價但為保證銷量又不敢輕舉妄動的中小企業,安利、寶潔的此次漲價,他們覺得自己有漲價的理由了,這對整個行業的發展也許是一種利好的信息。”南京大學中國直銷研究中心主任董伊人教授說。
顏志榮面對5%左右的提價這樣解釋道:“我們安利提價的時候也會參考其他企業,比如競爭對手的價格,然后我們進行比較和參考。最近一些公司,比如寶潔,他們提價的幅度很高。我們提價主要是從成本的角度考慮。原料都是進口的,蛋白質原料的價格提高了很多,提價只是可以彌補一部分,其余的成本再從其他方面來分擔,比如提高銷利等。從1995年到現在我們都沒有提過價,但其中的營運成本的差別很大,包括品牌建設等。所以有的消費者和廠商還問我們為什么提價幅度這么小。他們很早就知道要提價,只是不知道幅度多大,知道后都很吃驚為什么這么低。”
記者了解到,從安利的情況來看,原材料的上漲等因素分擔到消費者身上一部分,目前沒有帶來消費人群下降。“在漲價消息出來后、措施正式實施前,經銷人員搶購了一些貨,現在都沒什么影響了,奧運的氣氛對我們的銷售也沒有什么影響。”一位安利高級經銷商告訴記者。
安利市場后期還需要從價格角度和其他方面進行考慮是否繼續漲價,“當然我們不會與其他企業進行比較。如果進行比較的話,上漲5%或6%都是不夠的。”顏志榮說。
漲?不漲?這是個問題
漲?抑或不漲?這是一個讓日化大佬們左右為難的命題。
在原料成本上升的情況下,率先打破市場僵局的居然是屢次祭起價格大旗的“日化教父”寶潔。自7月21日起,寶潔(中國)旗下護舒寶、幫寶適等系列產品提價,預計增幅達10%-15%,其余產品將在接下來的兩月內價格上調。毋庸置疑,這是寶潔近來最大幅度的一次提價行動。
寶潔領漲是否觸發行業新一輪的漲價連鎖反應?記者注意到,7月21日聯合利華旗下力士洗發水等小幅跟進提價,安利、浪奇、迪彩等表示隨行就市、醞釀漲價。本土日化企業拉芳、立白則謹慎表示自己將勒緊褲帶過日子,不會跟進漲價浪潮。
由寶潔領漲帶來的這輪日化品漲價會否助推CPI指數上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稱,日化產品漲價若超過一定范圍,國家是會出面進行價格干預。而對于“漲價”這一敏感話題,有消費者表示理解,也有消費者選擇用腳投票,稱“支持國貨”、“要對寶潔征收暴利稅”。
我們觀察到,此次也有一些直銷產品沒有漲價,比如,如新、完美。記者從寶健公司內部管理人員處得知,他們現在并沒有漲價的銷息對外公布,但并不排除要漲價。還有直銷企業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有漲價的消息,直銷員就會壓貨。“貨壓多了,萬一我們不漲,這些人就要抱怨企業放假消息;而我們如果漲了,對其他直銷員則又是不公平的。”對于產品價格在漲與不漲中間敏感期的壓貨問題,現在業內也是處于潛規則狀態。業界人士認為,這種行為也是市場行為,按規則是不能壓貨的,但在規章表面許可范圍之內企業拿直銷員也沒辦法。
也許,漲還是不漲,這的確是個問題。
圖說:在寶潔提價的背后,是國際原油價格只用一年時間從70美元/桶狂漲到140美元的關口,以石油衍生物為主要原料的洗滌用品成本上漲已超過100%。
提要:在原料成本上升的情況下,率先打破市場僵局的居然是屢次祭起價格大旗的“日化教父”寶潔。安利在直銷業中是較早放出提價風聲的企業,隨后一些中小直銷企業也小幅調價2-5%,這樣就出現了“直銷行業普遍看漲”的行情。記者調查了解到,其他直銷企業如天獅等的產品價格也跟著有所上調。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保健品不是必需品,那提價會不會損失一批新客戶呢?也許,漲還是不漲,這的確是個問題。
鏈接:
有網友針對寶潔的“中國啟動第二輪提價,不排除繼續提價可能”聲明,戲稱要“啟動抵制寶潔第二輪,不排除繼續抵制”,豪言壯語中流露無奈--抵制談何容易,在日化品全線漲價的今天,我們該用什么?
聲音1 轉而支持平價國貨,大家都來聲援使用本土產品
有網友在美容論壇留言:“大家都來曬一曬自己用過的好國貨,‘價格便宜量又足’的,未必不如貴價大牌。”支持國貨品本就蔚然成風,而在一片漲價聲中,拉芳、立白等國貨品牌表示堅持不提價,更是博得不少網友好感,稱以后一定多多支持。
聲音2 只選性價比,不分中西牌
但在支持國貨的聲音后,也有人冷靜的提出,“是否國貨”根本不是那么容易分辨的--像老品牌中華牙膏就被聯合利華收購,成為“洋國貨”。理智分析,按照國貨與否選擇是否支持并不靠譜,只有性價比才是選擇產品的最高標準。
聲音3 漲價也力挺,用慣的就是最好的
在網友們猛批漲價聲中,也有人站出來力挺用了很久的老牌子寶潔,稱“雖然提價幅度有點高,但我使用很久了,覺得沒有別的品牌可以替代它,所以還是會買下去。”
大品牌的聲譽派上了用場,長期使用的信賴度似乎能在提價時刻仍挽留相當一部分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