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傳商品傳人頭專門瞄準親戚朋友行騙
發布: 2008-07-02 17:22:24 作者: 天經 劉毅 來源: 常州晚報

住在老小區,夜夜開例會,進出很神秘。在窩點受盡“磨練”的8名傳銷人員,幾乎每人都有一張密密麻麻的“客戶資料”,朋友、親戚、老鄉,每名“客戶”都能得出一個“發展潛力”指數。近日我市搗毀了一個傳銷窩點,據執法人員介紹,這種“資金孵化”的新型傳銷,傳人頭不傳產品,所以現場根本查不到商品,很具欺騙性。
小車里驚現80萬現金
4月29日下午5時,一輛出租車從延陵東路開往戚墅堰,在經過丁堰卡口時,民警例行攔車檢查。車上的男子裘某出示了證件,細心的民警看到車下面有一個包,就叫裘某打開,發現里面全是一捆捆的百元大鈔,共有80多萬元。帶如此多的錢在身上又說不出來源,民警對裘某進行審查,一起“資本游戲”的新型傳銷大案很快“浮出水面”。
裘某,北京人,今年48歲,去年8月,他與福建男子周某一起在湖南開始醞釀“資本游戲”,也就以傳人頭的形式搞傳銷,他們首先進行了一番自我包裝,美其名曰“資金孵化”。他們鼓吹“多投資,多回報”,每個參與者只要購買21份“產品”,可直接成為三星級會員,每份3800元,共繳納6.98萬元,當即返還1.9萬元,實際繳納5.08萬元,每一個參與者只能發展三個下線,這樣層層發展下去呈金字塔銷售網絡模式,直到拿滿780萬元出局。
為規避風險,他們“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今年3月“移師”南京、常州等地,該團伙很快發展到100人左右。裘某也“水漲船高”,從三星級晉升到五星級會員。案發當天,裘某將下線的80多萬元巨款運往無錫,結果被當場查獲。
瞄準親戚朋友行騙
在某新村宿舍,民警對這個團伙的傳銷窩點進行清查,將另外7名主要“星級”會員抓獲。民警對這些人一一進行詢問,但他們“口風”很緊,回答五花八門,沒有一個人承認是在做傳銷。
執法人員在屋內搜查,確實沒有發現商品,但搜獲了大批筆記,幾乎人手一本,其中記的都是傳銷技巧,如怎樣面對客人,怎樣篩選客戶。還有的是關于消除他們對非法傳銷這個行業的顧慮,加強對成功發財的渴望。
“你騙我,我騙你”、“一定要把某某拉下水”……這一類的語言在筆記上隨處可見。警方還發現了好多份客戶列表,上面標注有親戚、朋友、老鄉的簡單信息,如性格,對現有職業滿意度,有無事業心與信任度等。據了解,他們就是根據這些綜合指數,篩選“客戶”,有針對性地行騙。
經查,該案涉案金額數百萬元,非法傳銷活動已涉及北京、湖南、江蘇南京、無錫、常州等地。據裘某交代,全國各地已有200多人參與。
“資金孵化”屬于新型傳銷
據辦案民警介紹,該團伙已經沒了舊式傳銷的實物載體,而是直接“拉人頭”發展下線,赤裸裸地騙錢。
“資金孵化”的具體做法就是,參與傳銷的人員必須先交至少3800元一股的“入門費”,才能取得發展下線的資格。傳銷團伙宣稱,只要投入3800元錢,半年左右就可以帶著780萬元回家。
“經計算,一個‘董事長’要帶走780萬元,下面必須培養81位‘老總’,每位‘老總’又必須買滿600股。那么每個‘董事長’下面必須就要培養2314人。”民警說,要騙就只能騙到底,拉親戚、朋友來湊數。
傳銷組織為了“激勵”每個新進成員拼命“拉人頭”,還專門制定了“自動出局制”。即如果上平臺的“老總”多了,最早分錢的“老總”就自動出局,不能再從新加入這個“團隊”的人員身上提成,只能另行開辟團隊騙錢。對于“出局老總”,傳銷組織會給一至兩萬元的“包裝費”,讓他體面回家,以便欺騙更多的人參與傳銷。
民警說,傳銷人員都不會說出自己所做事的真實情況,異常忌諱“傳銷”二字,對外多是說在搞“資本孵化”,誘人上當。
四類人易被誘導
天寧公安分局經偵大隊民警告訴記者,傳銷組織“拉人頭”最關鍵一環在于洗腦。傳銷組織會用一種經過設計的方式灌輸其觀念,并使其根深蒂固,而四類人易被誘導。
一、對收入不滿的人。非法傳銷組織多從誘導對象收入水平上做文章,容易引起共鳴。
二、具有不切實際夢想的人。這類人主要是缺少社會經驗的人和社會弱勢群體,傳銷分子會讓誘導對象沿著自身幻想思路想。這也正是目前非法傳銷組織中的民工、失業人員、大中專學生占大多數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信息閉塞、偏聽偏信的人。由于獲取信息的不對稱,非法傳銷組織又通過熟悉的人際關系等非正規渠道傳遞虛假信息,從頭到尾都具迷惑性。
四、不適應特定氛圍,容易被表象迷惑的人。陷進非法傳銷組織的人,都會被安排參加各種培訓課程。實際上這是傳銷組織精心設計的洗腦課程,有人講課,有人做見證,有人敲邊鼓,有人造氣氛,極易讓人受到影響而上當最后身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