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們應有什么樣的成功目標
發布: 2008-07-16 20:05:02 作者: 楊謙 來源: 楊謙博客 0
今天的新浪網首頁有這樣一條消息引起我的注意:《南京33所高校834名大學生陷入傳銷案調查》。消息中透露, 前不久南京市工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一起涉及33所高校、834名大學生的特大傳銷案件,
社會反響極大。有的學生退學,甚至到現在還沒有醒悟。一段時間以來,不斷有大學生參與傳銷的消息。而且很多文化水平低的人正是因為大學生的參與才讓他們下
定決心的。因為他們認為大學生是社會的精英,他們的選擇不會錯。而今天的這篇報道,讓我們為這些大學生感嘆的同時,也特別需要反思我們的大學生們究竟缺少
什么樣的教育。
“他們是怎樣被“洗腦”的,如此糊涂地放棄了似錦的前程?報道中這樣寫的:
來自南京某農業大學的張濤,向記者講述了在商貿公司的“訓練”經歷。
每天早上6點30分起床鍛煉身體,早飯后集體打掃衛生。商貿公司總部選在新莊花園308室,此外,公司在衛崗、仙林、新莊還有三個辦事處,這些就是會員接受培訓的地方。
白天的主要學習任務就是讀名人名言和勵志故事,不僅要求倒背如流,而且還要給大家講解,講解得不好就要遭受懲罰。
張濤說,最多的懲罰形式就是做俯臥撐,交叉蹲起,一次做100到200個。他說自己最多的一天做了700個俯臥撐,“這不算什么,還有人一天做了1000個”。
晚上的活動相對輕松,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或者寫發展會員項目的策劃方案,“偶爾看看部隊題材的電影”。
除了這些單調的課程和嚴苛的身體懲罰外,商貿公司最有力的控制方法是精神操控和“制度約束”。
在這些會員心目中,“王哥”(即組織者)是一個神一樣的人物。有退出
的會員介紹,“王哥”的本領就在于: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王哥”常常當面對會員訓話說“做人要無恥”,還要求會員“不要
把自己當人看”。“王哥”還會站在會員面前大聲問“你們是否無恥、卑鄙?”得到的是異口同聲的回答“是!”
“王哥”最厲害的“育才”之道是讓“會員突破自己的極限,用最極端、最快的方式打開心理障礙。把自己最不愿做的事情做了,還有什么不敢做的?”
就是這樣一套泯滅人性的“訓練理念”,導致了一系列不堪入目的悲劇。
范佳是一個老會員,記者見到她時,她也沒有復學,而是去了一家酒店做營銷工作。留著齊耳短發的她顯得格外秀氣。
范佳說多次接受“王哥”的訓練,有一次“王哥”面對大家大聲問:“你們足夠無恥嗎?”大家給出回答后,“王哥”指著一個老會員說“那你敢把衣服脫了嗎?”那個女生當即就開始解自己的上衣。
但沒想到,沒過多久,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了范佳身上。在一次互相演講“商道”時,范佳“怎么也發揮不好,就我講得不好。”于是她問“王哥”如何能夠講好,“王哥”告訴她,“突破心理障礙,就沒有什么不敢了。”“王哥”當場讓范佳把衣服脫掉。
范佳猶豫了一下,但還是很快照辦,當著十幾個人的面赤身裸體地演講,“沒想到羞恥不羞恥。” 當眾脫衣服,發生性關系,對于這樣的狀況,“王哥”并不諱認。他對記者說,發生這樣的行為“都是會員自愿的”,“這主要是為了打破思想禁錮。”
相信這段文字已經足夠讓我們震驚的了。實行精神控制,或者說所謂的洗腦,是一切傳銷活動的共同點。他們的不同點是洗腦的方式不同。這個報道中的洗腦方式,
看來是以所謂的成功學為招牌,把一些成功學的培訓方法用到了傳銷組織中,而且,組織者把這種方法已經用到了十分無恥的地步。
成功學是目前市場上特別流行的說法,換一種說法也可以叫做勵志。說白了,就是鼓勵別人成功。最成功的成功學當屬卡耐基的理論和方法。嚴格說來,成功學沒有
什么理論,因為成功本身就沒有一個標準。但是,抽象地講成功,幾乎是人人都同意的。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成功的概念常常被人加入很多意義,成功也就常常被別
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例如傳銷,現在很多人認為傳銷能夠騙到錢,就可以從事,在他們眼里掙錢就是成功。傳銷組織者也就是用這種邏輯來洗腦。其實,離開了法
制,離開了社會的主流價值,就不存在什么成功。但是,別有用心的人用成功的概念來模糊人們的價值觀,常常讓一些人把虛幻的成功當成了人生目標。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組織者在進行所謂的培訓時已經不僅把主流價值觀拋棄了,甚至還引導學生把最基本的恥辱觀都拋棄,因為人一旦拋棄了這些東西,就自然而然地聽命于他人。這就是精神控制。可憐我們的這些大學生,竟然如此無知地受人擺布,令人痛心。
為什么高等學校的莘莘學子如此缺少對社會事物的判斷力呢?我以為我們的社會都應該反思。我們是如何教育他們的。這一代80后的孩子,他們缺少的不是聰明才
智,而是最基本的價值觀念。在他們的學生生涯中,人生目標就是考上大學,成為人上人,周邊的學生幾乎都是競爭對象,所以在他們的思維中,早就種下了錯誤的
成功觀念。而改革開放30年我們整個社會價值觀念的轉型也讓他們無所適從,他們整天看到的是說一套做一套的現象,價值觀一直處于搖擺之中。在這種情況下,
他們對社會事物的判斷完全是實用主義的,很少考慮到社會的價值。因此,在所謂的成功的誘惑下,他們可能會做出很多傻事。上述這個案例就是一個教訓。
我們的社會和學校真應該從這樣的案例中汲取教訓。作為家長,要給孩子全面的人格教育,那種以競爭為中心的教育會釀成非常嚴重的惡果的。我們的學校教育也應
該反思,在競爭的教育過程中如何進行人文教育。這次地震出了一個范跑跑,這位人民教師在地震中率先跑出教室,把學生扔在課堂。這還不說,他竟然還認真的在
網上寫下了感想,什么除了女兒誰也不救云云。其實,跑是本能,不崇高但也無可厚非,但是炫耀就是無恥,這樣的人當老師,據說還能博得很多老師和學生的理解
和同情,就可見我們教育界的榮辱觀已經到了多么岌岌可危的地步了。
剛好在今天的網上還看到一個消息,一個湖北的女學生,高考才400多分,在參與面試的時候助人為樂,恰好被新加坡國立理工學院的老師看到,經過一番面試,學院破格錄取了她,更破格給她20萬的獎學金。比較一下,也許我們不難看出這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