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國將崛起50億直銷企業群
發布: 2008-08-10 11:37:02 作者: 禹路 李斌 來源: 《新華商》

兩個條例出臺兩年多以來,直銷業的法律地位得以確認,政府對合法拿牌企業的支持是有力的,對灰色地帶的企業特別是非法傳銷企業的打擊也是堅決的。盡管業界對條例禁止多層次直銷持不同意見,政府監管下的直銷市場處于多元分化狀志,甚至非法傳銷有暗流涌動浸延擴張之勢,但合法直銷企業發展的主流值得肯定。靜水深流,表面平靜的直銷市場深處,一批企業在低調行事、打牢基礎,面對政治、經濟和社會條件的變化,以及直銷市場將進一步開放的有利條件,正像轉型時期依靠政策優勢在悄無聲息中產生了安利、雅芳、天獅等50億以上的企業群體一樣,今天同樣會有一批盡得政策先機、將在靜默無聲中大顯身手的企業。2010年,50億直銷企業群將崛起,它們將是新時代、南方李錦記、寶健、如新、康寶萊、玫琳凱、仙妮蕾德、中山完美、月朗……
一、50億直銷企業群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條件的日益成熟。
我國加入WTO后社會經濟發展迅猛,與全球經濟融合的速度大大加快,全球范圍內經濟發展的正面和負面互動效應加強。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邊際影響,美元升值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影響,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成本提高,能源供求的壓力,粗放型的經濟發展等造成CPI指數居高不下。同時城市化進程令就業壓力不斷加大,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受到極大挑戰并由此可能引起更多的社會矛盾。廣東省作為思想解放和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領頭羊,明確提出把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作為優先發展的目標,這體現了中國產業和經濟結構調整的發展趨勢,而直銷業就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形式。它對促進就業、拉動內需、緩和社會矛盾有重要作用。經濟和社會條件的成熟將為50億直銷企業群的崛起提供寬松的要素市場,我們期待直銷業在新一輪的經濟和社會結構調整中發揮應用的積極作用。
二、50億直銷企業外部的政策環境將更寬松。
勿庸諱言:高度行政管制條件下的直銷市場活力在過去兩年基本被抑制,我國《禁止傳銷管理條例》中把對合法直銷企業的監管權下放到了縣一級工商、公安部門,制度的設計者們原以為監管權下放到縣一級部門,有利于全國建立起縱深垂直的監管體系,卻不曾想過渡性法規條款中的自由裁量權,恰恰給了縣級財政嚴重"貧血"的職能部門謀求創收的"端口",我們不忍相見的事實是:在過去的兩年中,國內直銷企業在一張張鋪天蓋地的巨額罰款單下已近窒息。在這一時期,安全感及政商背景的販賣幾乎成了直銷企業開疆辟土的競爭利器。好在北京的政策設計者們目前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正在謀求對兩部條例的修訂。
可以預見的是,在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十七大精神指導下,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強烈呼聲中,隨著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步伐加快,大部制改革和服務型政府的不斷完善,將促進以市場為主要手段調節和管理經濟運營。直銷作為三部委高度監管的行業,隨著政府對直銷監管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入,直銷市場中適宜政府嚴管和適合市場調節的部分將更加明晰,直銷監管將在探索中不斷向科學方面發展,直銷監管的政治環境將更適應直銷的發展。兩年多來的直銷監管實踐也說明,政府給合法直銷企業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當然對非法傳銷的打擊也是嚴厲的,這種趨勢將會進一步加強。筆者從北京了解的最新消息:修訂后的兩部條例可能會把監管權收回至省一級職能部門。監管的授權主體可能接軌98年以前的監管條例。勿庸置疑的是,制度和體制所釋放的活力將引爆南方李錦記、新時代這些企業的潛在競爭優勢,促進這些企業進入高速的發展階段。
三、一批直銷企業低調運作,回歸直銷本質,強化管理,為企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直銷模式的優勢是質量過硬的產品和健康的文化。直銷是一種長線經營的模式,任何一個成功而長久的企業,都是以產品、市場和消費者為導向,教育直銷員在日積月累的付出中得到合理回報。但是在混亂的直銷市場中,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忽悠和欺騙的傳銷思維仍很有市場。被短期投機創富誘導的每年大進大出的50%以上的受害者,對直銷口碑和美譽度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是阻礙直銷發展的硬傷。而某些直銷產品價格虛高或價格與價值嚴重脫節,特別是把產品長期忽悠給沒有消費能力的人,使社會上流傳著"直銷致貧"的說法,也桎梏了企業的發展。
即將崛起的直銷企業群體,經過市場的歷練,如今已在逐漸摒棄急功近利的傳銷思維及運作模式,以過硬的產品和健康的直銷文化來推動企業的良性發展。這些遵循直銷規律、苦練內功、重在積累的做法,將為50億直銷企業群崛起提供內在條件。
四、非充分市場競爭條件下的規模增長。
以北京新時代、北京寶健、上海如新、南方李錦記、中山完美、廣州月朗等為主要樣本的直銷企業,目前年銷售額均徘徊在20億左右的規模,除廣州月朗公司外,其他企業均已經過10年的本土經營歷史,也就是說以企業戰略形態及成長周期規律來看,這些企業均已跳過三年的"夭折期"、五年的"瓶頸期";從企業的競爭力水平來看,也已經歷過98年前的狂熱期、1998-2005的轉型期、2005-2008的半開放過渡期。能夠在中國本土多變、速度、危機的三重競爭形態演繹中生存下來的直銷企業,至少已過了產品的質量關、成熟的渠道關、管理的瓶頸關、市場的政策準入關、分配制度的適應關,具備了全球直銷企業的規;L壽基因。即使是月朗這家新生的企業也以產品差異化策略、對市場資源的快速整合能力、雄厚的資本優勢及政商背景、職業化管理團隊和國際市場擴張能力等因素,亦在未來二、三年的發展中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可以看好的是,由多層次開禁后所釋放的制度活力、未來五年競爭尚不充分的市場空間以及雄厚的市場基礎等三項戰略元素,必將令上述企業迅速躋身為50億直銷產業群。
五、三年內看放多層直銷利好,企業發展如虎添翼。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中國的市場開放度會愈來愈高。置身WTO貿易規則下的中國市場,放開直銷等零售服務業的最終限制準入條件,是贏得在國際競爭多邊貿易中雙贏的重要條件。根據國內外市場和我國社會經濟條件的分析,隨著奧運會的勝利召開,學術界、民間中介服務組織及行業本身的多維牽引,兩部條例試行期間,直銷市場的健康發展、輿論及社會公眾對合法直銷普遍誤讀的消除指日可待。海峽兩岸共同市場的啟動和深化改革開放的需要,三年內開放多層次直銷的條件將日趨成熟,而經過三到五年的市場錘煉和積累,一旦開放多層次市場,這些企業久積的能量和智慧必將爆發。2010年,50億直銷企業群崛起值得期待,你和你的團隊能否搭上這一班機會車?
我們為有條件搭上這班車的企業和直銷人送去良好的祝愿!
作者簡介:
禹路:
中國無店鋪營銷理論資深研究權威之一, 《直銷內參》、《新華商》雜志主編。北京大學企業管理干部學院畢業,曾任《成功營銷》雜志主編。1990年開始研究無店鋪營銷,先后在國內主流媒體發表150萬字的理論文章。1996年創辦中國無店鋪營銷第一報《廣東商報》,創月發行量高達110萬份紀錄。中國無店鋪營銷業研究課題組特邀專家,多家知名無店鋪營銷企業戰略顧問。擅長無店鋪營銷企業的發展戰略規劃及企業經營理念、網絡行銷文化系統的設計。
李斌:
直銷問題研究專家,成功學研究學者,高級咨詢師,《新華商》雜志常務副主編,《中國直銷內參》主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兼職教授。著有《中國直銷全書》等多部專著,發表了《關于多層次直銷發展困擾的理論思考》、《直銷:中小企業何去何從?》等數十篇近百萬字學術論文。長期從事企業經營管理和教育培訓咨詢實踐,并致力于直銷理論文化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直銷宏觀理論、直銷政策法規、直銷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管理等,在多層次直銷理論研究領域成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