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琳凱“授人以漁”為災后重建支招
發(fā)布: 2008-06-08 01:57:41 作者: admin 來源: 中國國際美容網

5月27日下午2點,商務部研究院主樓200會議室顯得異常擁擠。原本擬邀三四十家跨國公司代表出席的懇談會,由于報名踴躍,現場接近百人。
“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玫琳凱(中國)公司化妝品有限公司代表說,他們正在幫助所有受災員工重建業(yè)務。包括無償提供給每個人3640元的產品,讓他們重新建立自己的業(yè)務,進而重建自己的家園。同時還給他們每人一個美容包,作為他們自力更生的工具,美容包里面有試用的產品,可以上美容課,開展業(yè)務。
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邱立新一直坐在前面傾聽每一家跨國公司代表的發(fā)言。她說,作為中國經濟社會中的重要一部分,外商投資企業(yè),特別是跨國公司在這次抗震救災活動中積極的表現,中國社會和政府給予了公道的評價。 之所以出現“國際鐵公雞排行榜”,主要在于媒企信息不對稱與宣傳的時間錯位。當初很多跨國公司在執(zhí)行企業(yè)社會責任的時候并沒有想到宣傳自己。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教授也提出,要理解外資公司捐助的程序和思路。反過來,外資企業(yè)也應該改進在中國的公共關系工作。 中國有“患難見真情”、“雪中送炭”的說法。作為中國的工作人員可以向總部介紹一下這個情況,中國的文化與西方不一樣,宣傳上也有不同。這次捐款活動中就暴露出不少的問題,特別是東西方文化的沖突。
事實上,捐款,不論捐多、捐少,捐得快還是慢,走在抗震救災的前線還是在抗震救災的后方,都是同樣可貴的,都有眾多的動人故事可講。在中國,我們需要培育一種友好的慈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