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謙]傳銷為啥會使人喪失理性
發布: 2008-03-26 15:52:11 作者: 楊謙 來源: 楊謙

問:常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看到,陷入傳銷的人往往對尋找“下家”特別狂熱,對周邊的正常生活卻漠然冷淡,似乎陷入了一種非理性的狀態。請問,這是為什么?
———上海漕溪路 陶亮
答:根據2005年頒布的《禁止傳銷條例》,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
我國曾有很短一段時間開放過國際承認的直銷活動,但由于一些不法商人把直銷計劃完全變質,演變成了金字塔計劃式的金錢游戲,利用數學設計要求加入者付錢,承諾其可獲得高額回報,并利用后付錢者給先付錢者付回報。我國政府把類似這樣的金字塔商業活動界定為傳銷,并加以堅決打擊。
在打擊傳銷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很多參與傳銷的人對明顯荒謬的傳銷計劃卻癡迷癲狂,對外界的信息強烈抵觸,對傳銷課堂傳播的謊言和謠言深信不疑,幾乎完全喪失了基本的理智。這不僅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的不良影響,也使政府的打擊努力很難奏效。所以,清晰地解剖這種現象,對于打擊傳銷犯罪活動,讓更多的人盡快脫離傳銷是非常必要的。
傳銷的組織者和經營者目前采取的基本手法,就是把傳銷包裝成某種合法的商業模式,然后以“洗腦”的方式,力圖讓加入者相信這種方式是具有致富前景的商業活動。傳銷組織通常有一套所謂的理念,有一個所謂的市場計劃,有一系列影響新加入者的活動流程,還有一套對付政府打擊傳銷行動的說辭。所有這些再配合所謂的成功學理論,透過系統性的方法,對加入者進行密集的觀念灌輸,從而改變加入者原有的思想和態度,使其失去基本的理性。仔細分析一下,這種手法之所以能生效,可以歸結為四個利用:
一、從個體心理看,傳銷組織利用了人們內心一些不切實際的夢想。不切實際的夢想可能潛藏于許多人的心中。發財可謂是當今社會最流行的夢想。傳銷也許會讓某些人發財,但即便拋開違法這一點不談,傳銷組織用某幾個人的所謂成功做普遍性的煽動,萬分之一的可能性在鼓吹者那里被吹成百分之百的現實,其實是在利用人們的僥幸心理和賭博心理。這類心理戰術對很多夢想強烈的人往往是致命有效的,使他們深陷這種以偏概全的邏輯之中不能自拔。
二、從個人素質看,傳銷組織利用了人們知識的局限性。從傳銷參與者的成分看,農民、下崗職工、大學生、復員軍人等占了一定比例。這些人的共同特點就是,經濟方面的知識較少、較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對國家的政策法律不甚了解等。傳銷組織會借用很多當前的流行語來包裝傳銷,什么連鎖經營、網絡經營、直銷等,還組織編造了所謂的教材。雖然里邊充滿了虛假、編造、謊言和似是而非的說法,但由于很多人根本不了解營銷,無法判斷真偽,所以容易輕信。此外,傳銷組織的信息傳遞都是通過熟悉的關系進行的,而中國文化中對熟悉關系的信任度很高,所以,傳銷的信息傳遞一開始就很具有迷惑性。
三、從操作手法看,傳銷組織利用了群體影響個體的“場效應”。凡是陷入傳銷組織的人,都會被邀約到較偏僻且較封閉的地方,參加各種所謂的課程。這種課程往往是精心設計的,有人講課,有人做見證,有人敲邊鼓,有人造氣氛。如果是孤立的幾個人參加這樣的活動,受到周邊氣氛的渲染,很少有人會有足夠的定力而不受影響。這就是“場效應”。科學證明,人際關系之間存在著這樣的場,個體在群體的影響下會改變自己的思考和思想。人們常說,謊言重復1000次就會變成真理,而如果謊言讓100個人去重復,每個人只要重復一次,就已經足夠再影響1000個人了。這也是傳銷組織一定要讓人不停地上課,甚至要群體居住的原因。
四、從外部環境看,傳銷組織利用了一些人對社會的不滿。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變化,也的確存在著一些不足的方面。有的人因為存在心中不滿,很容易和其他人產生共同怨恨的共鳴。如果別有用心的人想讓人們順著他的意愿的話,那么,他只需要先挑起這些人的怨恨,再施以迷惑性的話語,很快就會使人喪失判斷力和意志力。傳銷組織正是通過宣泄對社會的不滿,把加入者的思想引導到他們設定的思路上,讓人相信只有參與傳銷才是解決個人前途的出路。
要破除這種摧毀人們理智的邪惡行為,其實非常簡單。首先是千萬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夢想;其次是要多方求證有關的信息,特別是盡量從正規渠道獲取信息;三是要正確理解社會現象,不要過于偏激;四是加強個人的學習;五是一定不要輕信突然而來的所謂工作和發財機會,要全面了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