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謙]商業模式 創新并不悖理
發布: 2008-03-07 09:58:53 作者: 楊謙 來源: 楊謙博客

曾幾何時,商業模式成為一個十分時髦也十分有品位的詞。當一個企業家開始談商業模式的時候,也就是他開始上升檔次的時候。所以,在各種各樣的論壇上和各種各樣的媒體上,談商業模式是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但是,究竟什么是商業模式,好像沒有人特別認真地追究過。
以我的理解,國人講的商業模式,就是盈利模式,即一種業務賴以持續并不斷獲利的方式。其實,要講這樣的商業模式,這大概是所有的生意人都在渴求的,或者說是所有生意人都在努力實踐的。只是有人成功些,有人則失敗些。
其實,今天企業界講的商業模式,不僅僅是談盈利,而更多地是在講一種資源利用和整合并持續盈利的方式,而且與傳統的生意不同的是,有的時候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或看不懂它的盈利在哪里。這就是為什么今天談商業模式好像有檔次的原因。
例如,在因特網的早期非常流行的門戶,比如雅虎,幫助人們在網上尋找信息;低成本航空公司EasyJet把航空旅行帶給了普通大眾;戴爾將互聯網作為分銷渠道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吉列依靠其一次性剃須刀與客戶建立了持續性的關系也創造了大量的財富;蘋果依靠其出色的設計和電子產品復活了;思科因對供應鏈活動的創新而成名;英特爾通過與合作伙伴共同建設加工平臺而實現了繁榮;Google依靠與搜索結果相關的文字廣告而盈利;沃爾瑪依靠巨大的銷量成為供應鏈的主導,借以降低成本等等。向這些所謂的商業模式,除了沃爾瑪以外,大約都不是我們普通人容易理解的。
可是,正是商業模式的光環,讓我們很多普通人吃虧上當,苦不堪言。例如,學習沃爾瑪的模式所興起的零售業圈地運動早就了很多所謂的新商業模式,如當年的普爾斯馬特還有現在的銅鑼灣百貨,他們像一陣風一樣刮過,他們的門店如雨后春筍,使大量的中小供應商把他們當成生活依靠。但是,他們有一天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時,最為悲慘就是那些要不回貨款小生意人。而正是所謂新商業模式的光環,讓他們能夠輕而易舉地欺騙了那么多雙眼睛。
因為互聯網的發展,給人們一個假象,似乎現在存在著免費的商業模式,也就是讓消費者免費獲得服務,而企業自己去利用這種免費得到的資源去盈利。其實,免費只是一種假象,且不說免費得到的資源可以換得盈利,有的時候免費的時候你不知什么時候就交了費了。但是,有一種現象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有人會借用互聯網制造概念,號稱創新商業模式,用以欺騙消費者。我們現在應該越來越認識到,無論何種商業模式,你都需要分析明白利潤的由來。我以為,大多數商業模式的利潤來源都是我們常人可以判斷出來的。但我們過分迷信所謂的商業模式,我們就會降低自己的判斷力。
我承認,商業模式的創新往往需要推陳出新。但是,創新只是對整合利用資源的方式改變了,卻并不能改變最基本的經濟規律。所以,商業模式需要在發展中創新,但是創新并不違背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