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化妝米”好看不好吃(圖)
發布: 2008-03-25 12:21:41 作者: linxueliang 來源: 39健康網

據專家介紹,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正宗的“竹香米”,采用的是價格昂貴、營養豐富的竹綠素,這種原料較為稀少,一般的造假者是買不起的。
據專業人士介紹,給大米拋光、染色是近年來不少商販為吸引顧客、擴大銷售而采用的競爭手段。通過給大米添香加色,可以顯著改善其外觀,使人聞之有香,觀之晶亮,人為地提高了大米的檔次與規格。當然,這里面也包括多種情況,如一些不法商販將從黑市上低價買來的陳化米或劣質大米經過加水、添香、抹油、摻粉、上色,從而達到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的目的,對于這類摻雜使假行為,無疑應給予堅決打擊。但也有一些米商是給合格的好大米抹油加色,自以為這樣做是對大米進行深加工、精加工。如在大米中摻入食用色拉油而成的“黑大米”,添加色素而成的“綠大米”、“胡蘿卜素米”等等。盡管這些米僅出于“包裝”目的,但極有可能給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機,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
近來,有關執法人員在市場檢查中就發現了不少這方面的問題。如“竹香米”在市場上熱銷,一些不法分子便極力染制。某地執法人員經對市場上熱銷的所謂“竹香米”、“胡蘿卜素米”進行送檢發現綠油油的“竹香米”是由檸檬黃和亮藍等人工色素染制而成。而含大劑量人工色素的食品被人們(尤其是兒童)長期食用,無疑會造成潛在危害;而“胡蘿卜素米”則是由染料染成的毒米,食用后會危及人體健康乃至生命。
據專家介紹,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正宗的“竹香米”,采用的是價格昂貴、營養豐富的竹綠素,這種原料較為稀少,一般的造假者是買不起的。假冒的“竹香米”多采用食用色素和其他一些原料,這些原料價格低廉,較容易買到。而加工工序,正宗“竹香米”一般需要四道工序才能加工出來。首先將采集的新鮮竹葉拿清水浸泡;然后用機器進行粉碎、脫色;第三道工序就是將這些粉碎、脫色后的竹葉長時間地熬煮,提煉出竹質營養素、葉綠素;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將這些營養素和葉綠素同精選出的大米攪拌,方生產出這種“竹香米”。而假冒的“竹香米”一般只需要一兩道工序就生產出來了。
此外,一些商販為了魚目混珠牟取暴利,在“化妝米”的廣告宣傳上也頗下功夫。如“無需淘洗,以免失去營養成分”,“這種大米中含有的營養素,易溶于水”等,這些宣傳極具欺騙性和危害性,容易使人消除由于米掉色而產生的疑慮。然而,被標榜的這些“好米”只要用手一抹,色素就粘了手,包裝袋內側也是一層金黃或橙綠色的粉末,其可信度與安全性不言而喻。
如何識別大米優劣
一看看大米的色澤和外觀。次質、劣質大米的色澤呈白色或微淡黃色,透明度差或不透明;霉變的米粒表面是綠色、黃色、灰褐色、黑色等;假“竹香米”顏色較淺,看上去像廣告色。
二聞聞大米的氣味。手中取少量大米,向大米哈一口氣,然后立即聞氣味。優質大米具有正常的香味或糠粉味;正宗的“竹香米”還有一股竹香味。而假“竹香米”卻沒有;微有異味或有霉變氣味、酸臭味、腐敗味和不正常氣味的為次質、劣質大米。
三摸新米光滑,手摸有涼爽感;陳米色暗,手摸有澀感;嚴重變質米,手捻易成粉狀或易碎。
四嘗嘗大米的味道。可取少量大米放入口中細嚼,或磨碎后再品嘗。沒有味道或微有異味、酸味、苦味及其他不良滋味的為次質、劣質大米。
大米作為人們的日常食品,近年來其消費量呈大幅增長趨勢。為適應市場發展,滿足消費需求,開發與創新名優特色米(如免淘米、上光米、強化米、香米等)亦屬必然,對這類合法的加工行為應給予鼓勵與支持。因此,有關人士認為,在當前嚴厲打擊倒賣陳化糧、濫制“化妝米”等不法行為的同時,國家有關部門也應盡快制定新的大米質量評定標準,以便職能部門嚴格執法,加強管理,及時打擊不法行為,保護正當的創新與市場競爭活動,進一步規范與凈化大米市場,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