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商戰大片:揭秘“完美風波”真相
發布: 2008-04-01 10:05:12 作者: 崔曉林 鄒錫蘭 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

這是一場由競爭對手策劃、組織并且實施的,國內罕見的涉嫌“損害商業信譽及產品聲譽”的刑事案件;
這是一部“投資”近百萬元,卻差點讓一家全國納稅500強企業倒下的現實版“商戰大片”。
“改革開放三十年,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要警惕越來越多、越來越猖獗的行業不正當競爭行為。”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副秘書長江列華如是說。
2月15日,《中國經濟周刊》獨家獲悉,一度沸沸揚揚的“完美保健品致死人命事件”,在警方的全力偵破下,終于真相大白,隨著3名涉案人員先后落網,圍繞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的迷云終于撥開。
“死亡名單”風波
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完美公司”) 成立于1994年,是馬來西亞完美資源有限公司在廣東省中山市投資設立的僑資企業,銷售保健食品、化妝品和保潔用品。
從2005年開始,關于完美保健品存在安全問題的報道開始不斷見諸部分新聞媒體,北京、浙江、江蘇、福建、安徽、山東、湖南、重慶、遼寧等地連續發生“服用完美保健品產生不良反應,甚至致死致殘”事件;一時之間,完美公司先后成為多起訴案的被告。
“當時,我們以為天塌下來了,公司一面組織專門人員對產品進行自檢,一面安排人馬分赴各地了解、處理相關事件!蓖昝拦究偛锰貏e助理張旭輝告訴記者,由于連續的事件發生,一時間在全國各地出現了大量關于完美保健品“有毒”的謠言,且版本眾多。
隨后,所謂“完美保健品‘死亡名單’”、“完美產品?健康殺手?”的報道的刊發,在社會上更是引起軒然大波,報道稱“完美產品已導致50多人死病殘……受害者遍布全國各地”。
回憶當時的情景,完美公司總裁胡瑞連至今難以平靜,他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這是對完美公司及其生產的保健食品的嚴重不實報道,極大地損害了完美公司及完美產品的聲譽和信譽。
為了證明自己產品的“清白”,完美公司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出示了18份產品證書清單,包括國家、省級質監局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和三份廣東省疾控中心提供的檢驗報告和毒性試驗報告等。
2月25日,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中心在過去兩年內對完美公司生產的完美蘆薈礦物晶沖劑產品前后進行過11批次的檢驗,結果均顯示:產品質量穩定,安全無毒。此外,該中心對“死亡名單”中涉及的其他產品也進行了檢驗,結果顯示,這些產品完全符合國家標準,品質合格,安全無毒。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保健品安全監管處負責人亦表示,完美蘆薈礦物晶產品是經衛生部批準的保健食品,經長期日常檢查,沒有發現產品配方被改變的情況。針對坊間流傳的“完美蘆薈礦物晶產品中鋅超標”一說,該負責人表示,鋅元素在該產品中屬功效成分,是主要原料之一,含量符合我國保健食品質量標準的規定。
據完美公司總裁特別助理張旭輝介紹,完美公司在全國有3000多家經銷商,過去5年內,平均每年銷售蘆薈礦物晶產品420萬罐!叭绻嬗卸舅氐脑,為何完美產品能暢銷10余年?”談起“死亡名單”,張旭輝顯得有些激憤:“沒有人得到一份完整的所謂的‘死亡名單’,且媒體報道中的受害者全是病入膏肓或者有長期重大疾病病史,并大都居住在偏遠的鄉村。完美保健品的消費群體更多的應是城市中高層收入者,為何城市消費者投訴率低?難道城里人的維權意識不如偏遠的山村?據此,我們懷疑有人暗中搗鬼,惡意中傷完美公司,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為維護完美公司的合法權益,我們于2007年3月26日致函中央有關部門,鄭重地要求有關領導高度關注這一事件,并通過確實有效的途徑,盡快消除失實報道的負面影響,讓廣大消費者了解真相,避免事件的不斷擴大,保護合法企業的正當經營。同時,我們向當地公安機關報了案。”
原經銷商成“反完美斗士”
2007年4月25日,廣東省中山市公安局接到完美公司報案。
“此案引起了中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并作出關于加緊破案的重要批示。鑒于案情復雜、影響巨大,我們成立了由市局副局長為組長的專案組,全力偵破此案。”中山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副支隊長劉國良告訴記者,“隨著偵查工作的深入,三名犯罪嫌疑人進入警方的視線,他們是馬來西亞籍華人、北京真善美公司董事長廖宗明,原完美公司經銷商郭廷工及其妻子張某。”
郭廷工,曾用名郭廷江,36歲,福建福清人,2003年2月在福清市開設了一家完美專賣店。“但由于經營不善,僅一年多時間,2004年12月,郭廷工就把專賣店折騰‘停工’了。之后,他找到完美公司,提出未銷售的貨物要全部退款。當時,這批貨物中的部分產品已經過期,而且數量也不實,所以,我們根據有關規定,沒有全部接受他的退貨!蓖昝拦究偛煤疬B告訴記者:“沒想到,公司的堅持原則,卻惹怒了郭廷工!
據完美公司介紹,2005年3月,郭廷工到福建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將完美公司的一部分產品送交檢驗,并稱:“結果顯示‘完美蘆薈礦物晶沖劑’的檢驗結果多項超標”,隨后,郭廷工欲以此要挾完美公司。
完美公司認為,送檢樣品沒有得到公司的確認,不符合國家法律規范,故不認可該檢驗結果。
2005年4月14日,完美公司公開發布了取消郭廷工經營資格和業務經理資格的聲明。
“此舉更加激怒了郭廷工,2005年5月23日下午,郭廷工‘召集’某些不明真相的媒體,當眾將未能退掉的完美產品付之一炬!彪m然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年,但提起當時的情景,完美公司總裁特別助理張旭輝依然情緒激動。
至此,郭廷工與完美公司徹底決裂。
“之后不久,在一些網站和報紙雜志上就出現了關于完美公司的負面報道。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這些報道大多和郭延工有關。兩年多的時間里,他把幾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對付完美公司。自此,我們公司完全陷入到事件的漩渦中!睆埿褫x說。
是完美公司的產品真的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還是郭廷工另有動機?
在完美公司內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事情并非只是郭廷工的私人恩怨那么簡單,一定有人在后面指使甚至參與。完美公司總裁胡瑞連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特別表示:“這件事可能還存在著不正當的商業競爭!
據中山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副支隊長劉國良介紹,郭廷工被抓捕以后的供詞,證實了完美公司的判斷。據郭廷工供認,有一個人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這個人,就是廖宗明。
競爭對手出資近百萬“暗算”完美
廖宗明是馬來西亞人,現年48歲,曾參與創辦完美公司,并見證了完美公司由小到大的艱苦歲月。
1997年,時任完美總經理的廖宗明退出完美公司,到北京籌建了真善美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真善美公司”),產品也以蘆薈系列產品為主。
盡管從未在市場競爭中公開“過招”,但作為國內兩家主要生產蘆薈礦物晶保健品的直銷公司,完美公司與真善美公司在產品類型上高度同質,并在同一目標市場展開激烈競爭。一名曾在2004年被真善美公司“挖”過的完美經銷商告訴記者:真善美公司當時推出了和完美公司幾乎一樣的獎金制度和開店計劃,每個完美公司的高級經銷商可以直接“平移”到真善美公司,還被承諾保證一定的待遇。
真善美公司成立僅一年后,1998年4月21日,國務院頒布了《關于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對整個直銷行業進行全面整頓。此次“禁傳令”讓廖宗明的直銷計劃全盤落空,真善美公司不得不在起步階段就被迫放棄直銷方式,轉型為傳統企業。
相比之下,完美公司則幸運得多。
“禁傳”后,完美公司于1998年獲得當時國內貿易部、國家工商總局等三部委的批準,成為十家“外商投資轉型企業”之一,并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
據中山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支隊長林志昂介紹,商場的失意,令真善美老總廖宗明憂心忡忡,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走上了一條以身試法的不歸路……
“2005年初,當時已是北京真善美公司老總的廖宗明,聽說郭廷工與完美鬧翻了,立即找到郭廷工,接納郭為真善美公司經銷商,并承諾提供資金,支持郭‘反完美’。之后,兩人共同謀劃、實施對完美公司的惡意詆毀。于是就有了‘死亡名單’的出爐,有了多起消費者及完美經銷商起訴完美公司的一系列事件!眲几嬖V記者,通過偵查,公安機關了解到,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長達兩年的時間里,郭廷工多次糾集不明真相的群眾及完美經銷商,采取拉橫幅、集體退貨、沖擊專賣店、向媒體提供虛假信息等手段,對完美公司的產品進行詆毀,在一些不實報道中,媒體采用的圖片和部分文字均出自郭廷工之手。
據中山市公安局提供的“情況報告”透露:“犯罪嫌疑人郭廷工在明知道其提供的‘完美產品受害者’與完美產品無因果關系的情況下,故意提供不實資料誤導媒體,甚至買通個別記者對完美產品進行惡意報道,造成社會對完美產品的信任度急劇下降。”
劉國良告訴記者,2007年3月9日,在福建省福清市,郭廷工將自己捏造、整理出的一份完美產品“死亡名單”提供給某媒體記者,該記者在未經過核實的情況下,發表了關于完美產品“死亡名單”調查的不實報道。
“‘死亡名單’的出現,在直銷界乃至全社會引起軒然大波,我們的處境更加艱難,產品銷量急劇下滑,企業信譽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2月16日,完美公司總裁胡瑞連向記者訴說企業當時的困境。
據郭廷工供認,兩年多時間內,廖宗明多次“撥款”,用于付給“完美產品受害者”出行接受采訪、經銷商集體退貨活動、記者跟蹤報道等費用。而郭廷工也不斷向廖宗明匯報工作,說明各地活動的開銷開支情況。“我們從郭廷工家中搜出的現金收付備查簿和銀行資料中,確認與案件有關的資金為人民幣90.5萬元,由于案件審理沒有最終結束,是否有更多金額還有待進一步調查!眲几嬖V記者。
“2007年6月18日,郭廷工糾合10多人在完美公司西安分公司門前拉橫幅,他自己則坐在對面的茶館用手機指揮……得到線索后,當晚我們就在他住宿的招待所里把他抓獲了!
2007年9月7日,中山市公安局干警在北京真善美公司的辦公室里將廖宗明抓獲。劉國良介紹說:“當時他情緒比較激動,甚至有些失控,但在事實和證據面前,他還是承認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從2006年開始,由于所謂‘死亡名單’及其幕后黑手的策劃、組織和實施,我們打了不少官司,幾乎每個月都要出庭辯訴!睆埿褫x說。
完美公司向記者出示了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河北省辛集市人民法院、安徽省安慶市中級人民法院、遼寧省撫順市新撫區人民法院和寧波市鄞州區人民法院關于許世華精神病、吳亞仙死亡、李杏芬藥物性肝炎、王文舉結核性腦膜炎等案件的民事判決書,其終審日期均為2007年,內容涉及名譽權糾紛、產品責任糾紛、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等訴訟的終審判決,其判決結果,都是完美公司勝訴。
張旭輝告訴記者:“在眾多訴案中,這6份判決書最具有代表性,有的是所謂的‘死亡名單’中的‘受害’家屬狀告完美公司,有的是我們對侵害完美公司名譽權的單位和個人的主動出擊,兩年來,我們尊重司法公正,坦然直面訴訟,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推翻了多起不具備司法鑒定資質的鑒定機構出具的違法鑒定結論,所謂的死病殘與完美公司產品沒有因果關系,這足以證明完美公司的清白。”
事情終于真相大白,但完美公司總裁胡瑞連的心情卻還未平靜:“依靠產品質量過硬,這場詆毀沒有將我們打倒。在最困難的時期,公司員工,包括全國的經銷商從來沒有對完美公司失去信心,這是我們堅強挺過來最關鍵的一點。說心里話,完美公司洗清冤情,不法分子最終落網,這看起來是個鬧劇的結尾,可我卻高興不起來,完美損失慘重啊,不但是金錢上的,更主要的是,之前樹立起來的企業信譽,在一個時期內遭到了質疑,這對一個直銷企業來說,有時候是致命的。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完善制度,不要再出現第二個類似‘完美’的受害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