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國直銷業發展研究報告(2)
發布: 2008-02-19 13:02:16 作者: 歐陽文章 來源: 龍傳人網

二、宏觀經濟調控進入新階段為2006年的中國直銷業的發展帶來了十分難得的新機遇。 2005年以來,中央在前期出臺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基礎上又相繼出臺了一些新的宏觀調控政策。
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央行以提高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切入點的結構性加息政策;第二,繼續加強對鋼鐵、水泥等國家限制性產業的調控措施落實工作;第三,利用行政性手段繼續嚴格控制建設規模,防止重復建設和盲目建設,行政性手段繼續成為宏觀調控的重要輔助工具;第四,決定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人民幣針對美元小幅升值;第五,以七部委聯合下達關于房地產發展指導意見為契機,出臺了直接針對房地產的調控措施。經過近一年半的宏觀調控之后,目前相關數據顯示宏觀調控已進入中后期這樣一個新的階段。理論上而言,宏觀調控進入中后期階段應具備下述三個方面特征:① CPI(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指數)出現回落,并持續維持在較低水平;② PPI指數增幅得到有效控制,并且處于上游產業最前端的原料價格出現下降拐點;③導致經濟過熱體現在最終需求的產品價格上漲趨勢得到遏制。就一輪完整的宏觀經濟調控周期而言,理論上只要現實經濟運行符合上述三個方面特征,即可預示宏觀調控已取得初步成效,隨后將進入宏觀調控的中后期階段。這個階段主要側重于防止出現價格反彈及以防通縮為目的,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們對我國宏觀經濟調控進入新階段的分析,意在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國家宏觀經濟調控進入新階段,為2006年的中國直銷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個十分難得的新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CPI指數的合理狀態與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給2006年中國直銷業的發展創造了重新提升的新機遇。
2005年上半年, CPI指數呈現持續回落的狀態,目前處于較理想的狀態。據最新資料顯示,2005年8月份, CPI比去年同月上漲1.3%,其中城市上漲1.2%,農村上漲1.5%。從月環比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月上漲0.2%。1至8月份累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2.1%。與CPI指數的合理狀態相比,我國的部分行業產能卻出現了過剩的情況,目前已有包括水泥、電解鋁、鐵合金、電石、鋼鐵、汽車、電力、煤炭、銅、焦炭和紡織等在內的11個行業出現或者潛存產能過剩的問題。一方面CPI指數的呈合理狀態,一方面部分行業產能過剩,這對矛盾的出現給中國直銷業的發展創造了重新提升的機遇。我們知道,我國直銷法規出臺后,中國的直銷行業實際存在著萎縮的趨勢。比如,約有80%左右的中小型直銷企業的直銷隊伍處在分化、分散、分離狀態,直銷企業的產品銷售量出現了急劇下降的狀況。2006年正式實施直銷法規,使原來不很規范的直銷行業走上了規范化的法治軌道。但是,如果不改變直銷隊伍“分”和直銷產品銷售“降”的現狀,中國直銷業的發展就難以實現新的提升?上驳氖牵珻PI指數的合理狀態與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為中國直銷業的發展帶了重新提升的希望。這是因為:一是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指數的合理,為引導中國城鄉居民的健康消費提供了可能的機會。CPI指數的合理,是反映居民整體消費的理性程度。如果CPI指數忽高忽低,這就說明居民的整體消費存在著盲目性,對經濟社會的發展是一種隱患。當下的CPI指數呈合理狀態,這是直銷界所企盼的,因為這樣就可以合理引導城鄉居民的健康消費。從我們調查了解的實際情況看,目前城鄉居民的健康消費的支出并不多,占整個家庭消費支出的還不到10%。因此,2006年的中國直銷行業的保健品市場應該十分廣闊。二是產能過剩實際上反映了資源生產率低下,政府在加快結構調整中會放大中國直銷業發展的能量。要在2020年達到人均GDP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如果我國延續現有資源利用方式和污染產生水平,那么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將可能是目前的4-5倍;如果要在環境壓力未明顯增加的情況下達到上述目標,資源生產率就必須提高4-5倍;如果環境壓力減少到目前的一半,達到上述目標必須把資源生產率提高8-10倍。這三種“如果”的內涵就是要實現2020年達到人均GDP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就必須不斷提高我國的資源生產率。直銷的過程,就是資源生產率不斷提高的過程。按照數學模型演繹,直銷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終結,其資源生產率的水平比其他行業要高出許多。亦即說,直銷行業的資源生產率是其他行業所不能比的,這是因為直銷產品生產的綠色化不存在有環境的壓力。針對我國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國家會加大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直銷行業提高資源生產率能力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得到充分顯示,中國直銷業發展的能量也會得到有效放大。三是CPI指數的合理狀態與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之間存在著社會福利消耗的現象,而直銷是社會福利(產品福利、價格福利、服務福利等)最大化的行業,這為直銷的重新擴張提供了潛在機遇。CPI指數的合理,體現了城鄉居民消費的理性,但是,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卻又浪費了許多社會財富,嚴重影響了CPI指數的不斷合理化,使城鄉居民為了追求更多的社會福利而可能形成不理性。所以,在CPI指數的合理狀態與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之間,直銷的福利最大化的特點將會被政府所重視和被老百姓所認同。這是2006年中國直銷業發展的一個潛在的提升機遇,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和及時把握。
第二,我國政府實行價格逆向傳導機制,為2006年中國直銷行業的發展創造了重新規劃和拓展市場的新機遇。
從2004年以來,我國政府實施了價格逆向機制,初步抑制了經濟發展局部過熱的局面。作為經濟增長的最終需求,房地產行業在得到初步控制以后,在其上游行業已基本完成了一次傳導循環。比如,與房地產產業鏈最接近的鋼鐵價格在2004年下半年大幅下跌之后,2005年上半年再次下跌。距房地產產業鏈最遠的煤炭價格從2005年7月份以后出現全面下跌,至此,價格逆向傳導機制在房地產業上中游基本形成了一次完整的逆向傳導循環,宏觀調控初步目標已通過市場機制基本達到。分析我國政府實施價格逆向傳導機制,目的是讓我國直銷業界明白這樣一個基本道理: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局部過熱局面得到有效抑制,這為2006年中國直銷行業的發展創造了重新規劃和拓展市場的新機遇。這是因為我國經濟發展局部過熱局面得到有效抑制后,直銷利潤會在社會利潤總分配中得到應有份額。我們知道,在一個國家,社會利潤是由各產業利潤所構成。在行業與行業之間不完全競爭的情況下,經濟過熱會造成社會利潤分配的不均衡。過熱產業通過其不規則的運行,盤剝其他產業的利潤,使過熱產業形成暴利。如去年房地產的暴利就是通過抬高價格的手段,使城鄉居民不得不壓縮其他開支,導致第三產業的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一部分利潤向房地產作了轉移。直銷是以促進健康保健消費的行業。去年,我國直銷行業的利潤較前兩年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的消費需求曲線向房地產消費需求作了傾斜移動,因而間接導致直銷業利潤向房地產這一過熱產業轉移,使直銷行業利潤的增長受到了一定影響。我國政府實施價格逆向傳導機制后,2006年經濟發展局部過熱的情況將全得到很大改觀,直銷經濟的利潤在整個社會利潤的分配格局中,將會提高較大的增幅比例。因此,中國直銷業重新規劃和拓展市場,將是2006年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如果我們現在還不認真規劃和拓展市場,即使2006年為我們提供了社會利潤分配的公平環境,我們也不可能在社會利潤總分配中提高直銷利潤的比重。所以,只有把政府實行價格逆向傳導機制作為中國直銷業重新規劃和拓展市場的新機遇,我們才能使直銷適度轉“熱”,達到在社會總利潤分配過程中直銷利潤比重的位置前移的目標。
第三,2006年有效需求的穩定增長,為2006年中國直銷業的發展創造了重新擴張的新機遇。
2006年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將受到進一步的挑戰,中央政府將會進一步減少財政赤字,減少國債發行量。如果明年經濟增長減速,政府應該會及時推出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以保證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我們認為,政府在公共產品領域的支出應該有所增加。這樣做有助于保持2006年有效需求的穩定增長,也有助于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特別是2005年以來的宏觀經濟調控所所帶來的變化,給2006年中國直銷業的發展提供了重新擴張的喘息時間,真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們一定要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
“十五”期間,我國財政收入有了飛躍的增長。在財政蛋糕不斷做大的過程中,全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由“九五”末的15%提高到2004年的19.3%,國家財政對宏觀經濟的調控能力顯著增強!笆晃濉逼陂g,財政部門將努力優化投資消費結構,擴大消費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加城鎮居民和農民收入。我國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國際化加速的時代,市場潛力巨大,堅持以擴大內需為主是我們發展經濟的長期指導方針。在當前投資持續高增長、投資相對偏熱和消費需求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優化投資消費結構、刺激消費需求是保持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關鍵。但是,刺激消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解決中國儲蓄率攀高的問題是刺激不了消費的。城市人口迅速老齡化是中國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灰色收入也是高儲蓄率不斷攀升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城市人口得到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絕大部分收益,加上中國沒有一個真正的退休金體系,中國許多居民也享受不到政府出資的醫療保健福利,所以形成了高儲蓄率。因此,解決中國居民高儲蓄率問題,鼓勵消費來拉動內需,使其取代對外貿易成為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又一動力,已經成為中央決策層的共識。這對直銷業來說,確實是一個難得的機遇。這是因為,目前中國的消費沒有亮點,因為該消費的都消費了,不該消費的由于收入問題很難增加消費。面對越來越高的儲蓄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都無能為力,而要解決低收入群體的消費問題,首先要解決醫療、社保等問題。但是,往往被人們不太重視的健康保健消費卻是解決中國居民高儲蓄率問題的一個十分有效的手段。促進和擴大人們的健康保健消費,這是21世紀中國民生的大問題。中國的直銷業就承擔了提高中國公民的健康水平的歷史重任。我們認為,中國公民在緩解其他重大消費(如住房消費、就醫消費等)矛盾的情況下,健康保健消費是他們的首選消費,中國的直銷業應該積極推動中國公民的健康保健消費,這樣既能為解決中國居民高儲蓄率問題作出努力,又能為帶動我國的健康產業和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作出貢獻。這就是2006年中國直銷業能夠重新擴張的新的機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