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淵博:從各國經驗看直銷未來發展
發布: 2008-02-22 19:33:43 作者: 齊淵博 來源: 綠色分銷網

直銷(direct-selling)是個大課題,和營銷(markting)這門課題相比,具有更加復雜的特點,其一是沒有世界性的理論和思想指導(營銷的4p4c、usp等理論是基本得到世界各國普遍認可的),所以導致了其二就是立法的相對困難,雖然中國已經為直銷頒布了相關法律條文(《直銷管理條例》),但是近年來以電子商務、直銷等形式侵犯大眾利益、非法集資行為愈加猖狂,而且在處罰上往往缺乏相關條例,使得犯罪分子逍遙法外,這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對于直銷的管理任重道遠,而非一日之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從源頭開始梳理,看直銷起源的美國,以及相對平靜的歐洲市場,看他們是如何對待直銷,并且取得了哪些成果?
美國是直銷的發源地,但美國沒有全國性的專門直銷法律。它的直銷公司主要受兩種法規約束,一是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法規,二是美國各州直銷法律。歐洲國家的直銷流行普遍,歐洲國家一般也都有直銷法,但歐洲國家大多是直銷法律條文,被包含在其他法律中。例如法國、奧地利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設立直銷法條文,英國、比利時在《公平貿易法》中設立直銷法條文,德國在《競爭法》中設立直銷法條文等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法律,誕生于美國市場混亂年代——上世紀70年代的《綠河法》,是一部兼顧企業和消費者利益的法律條文。
70年代,訪問直銷這一方式在美國受到了挑戰,一開始,美國許多地方官方制定了法規,被統稱為“綠河法”,該法嚴禁直銷商未經邀請就敲消費者家門推銷商品。這個法規根據的前提是:未經邀請就敲門使消費者討厭,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很明顯,該法對直銷商的推銷行為產生了很大約束,但它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在這種不能直接敲門推銷的約束下,一些直銷商開始想其它辦法,以獲得潛在的消費者的邀請,這些辦法包括給消費者發信、打電話、發推銷單等等。這些行為雖然未觸犯《綠河法》,但實際上造成該法失效。因此,一些地方官方認為,禁止直銷是不適宜的,特別是一些當地居民依靠直銷來獲得他們一部分生活收入。同時,一些州的法律也裁決“綠河法”不符合聯邦憲法,因為它剝奪了人們的謀生之道。而且在假定社會和諧基礎上,登門拜訪屬于禮儀行為,而不能上升到法律約束的范圍。但是通過銷售方式約束是《綠河法》極大的貢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直銷的快速擴張。
當法律和民眾利益產生沖突的情況下,一些州開始修改法律條文,產生了“郵政前提法”,該法規定:在向消費者郵發征求信件后,未獲邀請者,不能為推銷目的進入消費者家門。不過無論是綠河法也好,還是郵政前提法也好,它們的影響都不大,只是某些地方的法律,在州一級并沒有實行,在全美國也并沒有實行。美國全國性的“訪問銷售法規”是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發布的法規,它規定:直銷商在進入消費者家門之前,必須出示直銷商身份證明。聯邦貿易委員會法規是全美國直銷公司都要遵守的法規,因而它具有權威性,具有普遍效力。實際上從社會普遍認知上肯定商家的授權,而且兼顧到人們的謀生之道,是法律跳出空白說教,成為促進商業繁榮的重要手段。
在歐洲很多國家的直銷,實際上大多不是個人發財的手段,而是商家營銷的方法或者叫促銷的基本工具;痉绞绞侵变N人員向廠家購買或者領取產品目錄,然后通過分發或者郵寄的方式進行大面積派送,然后根據反饋(電話和郵件反饋)廠家給最終顧客郵寄產品,同時直銷人員領取部分的差額提成,但是這部分獎金比例相對較低,而且要直銷人員付出艱辛的勞動,和國內大多數直銷企業宣傳“財務自由”相比,歐洲市場更注重輿論導向和社會的持續穩定,絕對的不鼓勵不勞而獲或者機會主義,這是國內主管機構最應該借鑒的。
而且歐洲國家對訪問銷售往往是用退貨方式限制。例如英國法規定:未經消費者邀請就到消費者家和辦公室訪問銷售,其銷售價格超過35英磅者,7天之內消費者可以退貨。奧地利、葡萄牙也都有類似規定:凡未經邀請就訪問銷售者,允許消費者7天之內退貨。這些法規都在一定程度上對訪問銷售有所約束。這也符合歐洲一貫的“保護弱勢群體”的主張。
直銷就象槍,本身無關是非對錯,但是一定要根據各國國情來進行開放和管理,否則,盲目借鑒某個國家或者企業條文來制定法律,都是對國對民十分不利的,中國的直銷立法應該廣開言路,多聽取來自市場專家和民眾的反映,然后再進行民主集中。根據商業部的言論,直銷涉及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穩定。直銷企業所在地政府,對本地域企業的產品生產、營銷、廣告宣傳活動負有直接的監管責任。保護合法企業正當經營,處置不法企業的違法行為,維護消費者權益,是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要職責。希望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加強依法行政力度,正確履行職能,創造和諧的經濟社會環境。
直銷需要立法,需要通過立法獲得民眾支持和信任,直銷的規范第一是輿論問題:一定要將直銷致富理論徹底顛覆,直銷是銷售方式,也是企業經營行為,絕對不能成為大多數人的致富寶典。一旦直銷企業過度宣傳,輿論不加正確引導,受傷害的將是大多數的老百姓,這是需要警惕的。
直銷的第二個關鍵環節就是直銷為什么是直銷。按照大多數直銷企業的共識,就是取消了中間環節(經銷商),減少了眾多的中間費用。比如經銷商利潤、倉庫物流費用、廣告費用和假貨風險等。但是實際上,中國越來越多的直銷企業開始違背上述理論,把直銷人員當作了企業的經銷商,直銷致富理論實際就是“直銷員利益最大化”,獎金分配實際就是一層層經銷商的剝皮行為,到最后消費者使用產品已經不再是單純消費行為,而是涉及到商業原罪的“中間利潤最大化”和“營銷方式欺詐”。直銷不是說沒有經銷商,是最大限度減少經銷商環節和經銷商利潤,比如電子商務和直郵等,而國內很多知名直銷公司實際上已經歪曲了直銷理念,打著直銷的幌子做著利潤最大化的生意。
直銷是個大市場,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以及符合大眾的普遍認知和利益,并且有健康權威的輿論引導、合理的利潤分配,相信中國的直銷也和民族工業一樣擁有自己的輝煌未來。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意見,不代表任何企業和官方觀點,并且授權《綠色分銷網》首發,轉載請獲得作者許可。
齊淵博:準確贏銷(持續盈利系統)實踐者,幾十家大專院校和顧問公司的顧問、高級咨詢師,前后給國際國內數百家企業做過咨詢和智業支持。具有十多年實戰營銷經歷的產品推廣專家,擅長幫助企業實現銷量倍增,以及企業資源的整理和整合,其研究理論被國內近百家企業使用。被業界譽為“最有辦法的營銷人”以及“最適合長期合作的營銷伙伴”。聯系:1369327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