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傳銷"已經走進煙臺大學校園
發布: 2007-12-08 20:43:00 作者: 陳穎 李祎 來源: 煙臺大學

警惕!嚴防傳銷襲擾高校校園
前不久,筆者在煙臺大學印刷廠碰到一位行色匆匆的男子,說要印刷一宣傳材料,急用!并詢問去濱州醫學院、文經學院怎么走。處于職業的敏感,筆者仔細瞅了瞅他所要印刷的宣傳單原件——《如何掘到人生第一桶金》,內容極富煽動性,入會需繳納2000元人民幣。經過審核,印刷廠謝絕了這筆印刷業務。
是傳銷!傳銷人的魔爪已伸向駐煙高校!據悉,一些非法傳銷組織利用大學生急于找工作或參加社會實踐的心理,打著職業介紹、招聘兼職等幌子,想盡辦法招攬學生或騙取大學生信息,不擇手段地利誘欺騙高校學生,有的甚至強迫大學生加入傳銷組織,給大學生身心造成了巨大傷害。大學生參與非法傳銷,是傳銷組織改變策略,將發展對象轉向另一個免疫力相對較差的社會群體的明顯信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惕。
在經濟社會轉型期,傳銷迎合了某種浮躁的商業文化與暴富心態,扭曲了正常的社會需求和價值觀念,對社會誠信造成極大沖擊。雖然國家加大了在這方面的整治力度,打擊和防范大學生受騙參與非法傳銷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為此,教育部、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防止傳銷進校園工作的通知》。根據通知精神,我校也積極行動并出臺了《關于開展“防止傳銷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把防止傳銷進校園作為維護學校穩定的重要內容,完善措施,常抓不懈。
然而隨著大學生求職高峰期的到來,傳銷組織也開始抓“契機”。為此,我校學生就業指導部門進一步加強了對招聘信息的監管,并提醒大學生求職要小心“傳銷陷阱”!一是“跨省招聘”。網上詐騙在當地很難實施,而外省的求職者往往不了解當地情況,容易得逞。二是“高薪引誘”。提供所謂的好職位和高薪,引誘大學生求職者上當。三是“共同創業”。向大學生伸出“橄欖枝”,表達共同創業的愿望。四是“網上戀人”。在網上以尋找戀人為名,誘騙大學生,一旦上當,便以各種理由拉其入伙。非法傳銷活動不斷變換手法,欺詐性、隱蔽性進一步增強。當然還不止這些,目前,就業指導中心已經通過嚴格規范招聘單位校園宣講活動申報程序、規定校園宣講會必須有工作人員進駐現場監管等做法,全力杜絕各類傳銷性質的活動,另外,還嚴格審核一些所謂校園公益演講或者服務活動,先后取締了煙臺、北京以及南方地區招聘人員以勵志、創業、成功學等為題的講座和宣講活動。
11月12日,上海市教委發文要求滬上各大高校集體“封殺”校園傳銷,并要求提高大學生自我保護和求救報警主動性,完善大學生就業、實習等組織指導工作,防止其誤入傳銷組織。(騰訊網11月13日) 防止傳銷進校園,是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的必然要求。相信通過“防止傳銷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同學們對傳銷的危害、防范傳銷的基本知識及打擊傳銷的政策與法律法規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我們還要警惕一些傳銷組織利用講壇、論壇、講座和報告會等形式,為同學灌輸一些錯誤思想。要進一步加強校園監管,嚴禁任何傳銷組織及人員在校園內進行任何形式的宣傳、蠱惑及誘騙活動。同時各班級學生干部要起到帶頭作用,積極抵制傳銷對同學的滲透,努力配合班主任和輔導員做好同學思想政治工作。
只有加強防范、科學管理,增強學生自覺抵制非法傳銷誘惑的意識和能力,才能切斷傳銷組織向高效滲透的渠道,嚴防傳銷活動進入校園。
大學生傳銷案一覽
2004年5月29日,江蘇徐州市公安局鼓樓分局王場派出所對8個傳銷窩點進行突擊調查,解救出中國醫科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的3名大學生。
2004年5月19日,山西臨汾市工商公安搗毀堯都區東趙村一個傳銷窩點,40多名傳銷人員中大多數為在校大學生。
2003年10月31日,海南海口市龍昆北派出所搗毀一傳銷窩點。13名傳銷人員均為在校大學生,其中12人來自寧夏固原同一所醫學院校。
2003年9月9日,廣西貴港市石羊塘派出所查獲一個非法傳銷窩點,涉案人員達500多人,其中90%是大學生。
2003年8月27日,廣西合浦縣端掉一個非法傳銷窩點,查獲146名非法傳銷人員,其中絕大部分是在校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