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瑞蓮中國換帥求變
發布: 2007-12-18 23:23:42 作者: 張旭 來源: 新聞快報

月銷售額不到500萬元,未找到切合實際的商業模式,陳海琳無奈離職
記者從歐瑞蓮獲悉,歐瑞蓮中國區執行總裁陳海琳將于近日離職,現在正辦理離職手續,接替她的為歐瑞蓮印尼區原總裁歐拉•斯榮博格。
對于陳的離職,歐瑞蓮給出的解釋是“因為個人原因”。但業內人士表示,陳海琳執掌歐瑞蓮中國以來,業績遲遲上不去,無法突破當前的經營困境,這恐怕是問題所在。
業績不佳陳海琳下課
“陳總離職是因為個人原因,她對自己的今后有一些想法,現在她正在與新任總裁歐拉•斯榮博格辦理交接手續。”歐瑞蓮負責媒體公關的陳慈對《華夏時報》表示。
據了解,陳海琳將于12月31日正式離任,接替她的歐拉••斯榮博格將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上任。
陳海琳的離職有些出乎意料,因為今年7月份,她剛剛全面管理中國區所有事務,正是施展的好機會,此時選擇離開有悖于常理。歐瑞蓮的解釋很難令人信服,另外,在給本報的書面聲明中,歐瑞蓮對陳海琳的離職只表示遺憾,并沒有挽留詞語。
對此,知名直銷專家胡遠江直截了當地表示,“陳海琳離職最核心的有兩點:一是業績壓力大,任職期間業績太差,無法達到東家的增長預期;二是在與其他跨國直銷企業的競爭中,沒有找到切實可行、超越對手的商業模式,最終導致離職。”
2005年底,歐瑞蓮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并率先向商務部遞交了直銷牌照申請材料。歐瑞蓮是第9個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但是獲準直銷經營的區域目前僅限于江蘇省南京市市區、無錫市市區、蘇州市市區等地。
不過,進入中國兩年時間,除了在上述城市的直銷外,歐瑞蓮只在南京、北京和成都開設了3家直營店,門店建設遠遠落后于競爭對手安利和雅芳。
據業內人士介紹,歐瑞蓮的業績很不理想,目前每月的銷售額不到500萬元,年銷售額不到1個億,而其競爭對手安利2006年的銷售額為120多億元,不到安利的百分之一。
“陳海琳的努力和動作,既沒有讓東家看到業績跨越式增長,也沒有給出明朗的前景,并且也沒有提供突破困境的舉措和方法,結果可想而知,走人是必然的。”胡遠江表示。
換帥謀求突破困境
歐瑞蓮中國的新任總裁為斯榮博格,此前為歐瑞蓮印尼總裁,他曾用4年時間將印尼業績做到歐瑞蓮全球第6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斯榮博格表示,有信心在2008年將中國市場業績提升到現在的10倍。
不過,歐瑞蓮此次通過換帥能否實現業績的跨越式增長,業內人士表示,很難判定,更換領導難免會對歐瑞蓮的經營業績產生沖擊,新任領導畢竟要熟悉中國市場,與員工進行磨合。這都需要時間來證明。
“歐瑞蓮進入中國生不逢時。”胡遠江表示,“安利、雅芳等競爭對手很早就進入中國,培育了市場,找到了符合自己的模式,從而形成競爭優勢。而歐瑞蓮至今還沒有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無論誰來做,沒有好的市場和產品定位,目前的困境很難突破。“
隨著斯榮博格的到來,歐瑞蓮怎樣調整中國的經營策略為業界所關注。對此,陳慈表示,”斯榮博格剛到中國,正在熟悉中國市場業務,如何制定新的策略還在討論中,具體的情況不便透露。“
而歐瑞蓮市場部的負責人賈佳則表示,公司會在營銷上加大力度,但如何在非直銷區域拓展,現在還不好說。
此前,歐瑞蓮曾計劃在上海、成都、北京、廣州等城市設立直銷網點,但除了在北京和成都建立直營店外,目前尚未傳出歐瑞蓮在其他區域開設直營店。另外,與安利、雅芳相比,在品牌推廣上也未有實質性動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品牌認知度。
”歐瑞蓮要突破目前的困境,至少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摸索,并不是后來者就能居上。”胡遠江表示,對于歐瑞蓮來說,找到最適合企業的商業模式,更快地適應市場環境和行業環境,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
記者從歐瑞蓮獲悉,歐瑞蓮中國區執行總裁陳海琳將于近日離職,現在正辦理離職手續,接替她的為歐瑞蓮印尼區原總裁歐拉•斯榮博格。
對于陳的離職,歐瑞蓮給出的解釋是“因為個人原因”。但業內人士表示,陳海琳執掌歐瑞蓮中國以來,業績遲遲上不去,無法突破當前的經營困境,這恐怕是問題所在。
業績不佳陳海琳下課
“陳總離職是因為個人原因,她對自己的今后有一些想法,現在她正在與新任總裁歐拉•斯榮博格辦理交接手續。”歐瑞蓮負責媒體公關的陳慈對《華夏時報》表示。
據了解,陳海琳將于12月31日正式離任,接替她的歐拉••斯榮博格將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上任。
陳海琳的離職有些出乎意料,因為今年7月份,她剛剛全面管理中國區所有事務,正是施展的好機會,此時選擇離開有悖于常理。歐瑞蓮的解釋很難令人信服,另外,在給本報的書面聲明中,歐瑞蓮對陳海琳的離職只表示遺憾,并沒有挽留詞語。
對此,知名直銷專家胡遠江直截了當地表示,“陳海琳離職最核心的有兩點:一是業績壓力大,任職期間業績太差,無法達到東家的增長預期;二是在與其他跨國直銷企業的競爭中,沒有找到切實可行、超越對手的商業模式,最終導致離職。”
2005年底,歐瑞蓮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并率先向商務部遞交了直銷牌照申請材料。歐瑞蓮是第9個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但是獲準直銷經營的區域目前僅限于江蘇省南京市市區、無錫市市區、蘇州市市區等地。
不過,進入中國兩年時間,除了在上述城市的直銷外,歐瑞蓮只在南京、北京和成都開設了3家直營店,門店建設遠遠落后于競爭對手安利和雅芳。
據業內人士介紹,歐瑞蓮的業績很不理想,目前每月的銷售額不到500萬元,年銷售額不到1個億,而其競爭對手安利2006年的銷售額為120多億元,不到安利的百分之一。
“陳海琳的努力和動作,既沒有讓東家看到業績跨越式增長,也沒有給出明朗的前景,并且也沒有提供突破困境的舉措和方法,結果可想而知,走人是必然的。”胡遠江表示。
換帥謀求突破困境
歐瑞蓮中國的新任總裁為斯榮博格,此前為歐瑞蓮印尼總裁,他曾用4年時間將印尼業績做到歐瑞蓮全球第6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斯榮博格表示,有信心在2008年將中國市場業績提升到現在的10倍。
不過,歐瑞蓮此次通過換帥能否實現業績的跨越式增長,業內人士表示,很難判定,更換領導難免會對歐瑞蓮的經營業績產生沖擊,新任領導畢竟要熟悉中國市場,與員工進行磨合。這都需要時間來證明。
“歐瑞蓮進入中國生不逢時。”胡遠江表示,“安利、雅芳等競爭對手很早就進入中國,培育了市場,找到了符合自己的模式,從而形成競爭優勢。而歐瑞蓮至今還沒有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無論誰來做,沒有好的市場和產品定位,目前的困境很難突破。“
隨著斯榮博格的到來,歐瑞蓮怎樣調整中國的經營策略為業界所關注。對此,陳慈表示,”斯榮博格剛到中國,正在熟悉中國市場業務,如何制定新的策略還在討論中,具體的情況不便透露。“
而歐瑞蓮市場部的負責人賈佳則表示,公司會在營銷上加大力度,但如何在非直銷區域拓展,現在還不好說。
此前,歐瑞蓮曾計劃在上海、成都、北京、廣州等城市設立直銷網點,但除了在北京和成都建立直營店外,目前尚未傳出歐瑞蓮在其他區域開設直營店。另外,與安利、雅芳相比,在品牌推廣上也未有實質性動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品牌認知度。
”歐瑞蓮要突破目前的困境,至少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摸索,并不是后來者就能居上。”胡遠江表示,對于歐瑞蓮來說,找到最適合企業的商業模式,更快地適應市場環境和行業環境,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
上一篇:愛比“雨”大 歐瑞蓮捐贈百萬物資馳援河南 下一篇: 歐瑞蓮中國簡介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