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猖獗 商務部“連珠炮”整肅直銷市場
發布: 2007-06-02 00:00:00 作者: 劉加瑩 來源:

無論是在獲得直銷牌照7個月之后,金士力佳友(天津)有限公司在天津17家郵政營業所正式設立“專柜”作為營業網點,成為首家利用郵政網絡鋪設服務網點的直銷企業;還是5月23日如新公司對外宣布,其原東南亞區域總裁范家輝調任大中華區域總裁,并暫時代理如新中國區總裁職務,同時如新中國區創業元老邱錦云離任,以及老牌直銷企業安利推出新架構和計酬模式后的對直銷網點進一步落實;再加上近期商務部頻繁發文規范直銷市場,連續下發了《商務部關于獲得直銷經營許可的企業從事直銷經營活動有關問題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種種行動表明對于直銷行業而言,2007年是一個運作調整年。
對此,直銷行業專家楊謙認為,雖然對直銷法規有不同的理解,但直銷企業要適應環境很好地生存,就必須把直銷的優勢、傳統行業的優勢和新媒體經濟的優勢三者恰當地結合起來,這對直銷企業來說雖然很痛苦,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反而能讓直銷企業從“另類”逐步向商業的“主流”去融合和靠攏。
新直銷企業試水新網點
從目前情況看,在已經獲牌的直銷企業中,一些之前并沒有涉及直銷業務的企業,都在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直銷業務的摸索。其中,除了蟻力神、南京中脈還沒有具體的市場動作之外,其他一些企業都在通過已有的連鎖銷售渠道,推進其直銷業務。
按照現行的規定,直銷企業必須先設立直銷網點,才可能申請更廣闊區域的直銷許可。但是,在沒有獲得直銷許可之前,公司只能承擔這些已先行設立網點的必需成本。一些“零起點”的直銷公司,都在探索最為經濟的服務網點設立模式。
“商務部已經審核通過了我們首批設立的17個服務網點,而這些服務網點均是設在天津17個區核心區域的郵政營業網點。”金士力佳友常務副總經理葉軍對記者說。
在此之前,金士力佳友集團公司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已與國家郵政總局簽署概念性戰略合作協議,協議涉及多種合作模式,其中包括集團產品的物流配送、其他產品的全國銷售等。如果天津試點成功,該方式可能被推廣到其他區域。
據了解,已在郵政營業網點初步設立的金士力佳友“專柜”同時具備產品展示、買賣以及價格單查詢功能,平均每個網點有2到3名營業人員。具體運作方式是,由金士力佳友負責培訓郵政局的工作人員,并支付一定的費用,這些工作人員除進行郵政部門工作之外,同時受理天士力佳友產品的退換貨,并幫助消費者下單。服務網點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在接觸消費者后,與該公司的呼叫中心取得聯系,幫助消費者與每個區域的直銷員掛鉤。而直銷員本身主要與分公司聯系業務,并不進駐服務網點。
“在一些不能通過郵政部門進行服務網點鋪設的區域,可能考慮通過自己設立店鋪以及進駐藥店等方式進行設點。”葉軍表示,目前,金士力佳友可以利用的藥店資源有十幾萬家之多,其中,核心的藥店資源就有1萬多個。
“對于轉型企業之外的新直銷企業來說,服務網點就是一個門檻,需要企業前期大筆投入才能運轉起來。金士力佳友的嘗試無疑給急于建立自己的直銷網點的新直銷企業帶來了利好。”一位業內人士在分析目前直銷行業時如是說。
老企業“違規”活動猖獗
“而如新換帥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一些老牌直銷企業面臨的困境,因為改變原有的習慣比建立新的規章制度還要難。”這位業內人士表示,在一些企業看來,政府劃出框架,希望企業往前走,探索出一種模式。但是企業認為政策如何落地還不明朗,企業轉型還沒有建立起與政策的銜接,總體表現是業績下滑、市場疲軟。
記者查閱了商務部官方網站,發現2006年只有玫琳凱一家實現了業績微升,其他的大多是在勉強維持;2007年預期依然不高,大多數直銷企業都將站在刀刃上。在拿到牌照的外資直銷企業中,除了雅芳、如新等直銷業務已經啟動,安利、玫琳凱、完美等企業的服務網點還處于待核查和備案狀態。而在得到牌照的內資企業中,也只有新時代、南京中脈啟動市場,其他企業依然鮮有動作。
這位業內人士解釋,像如新拿牌后在中國市場拓展并不順暢。按照邱錦云的計劃,2006年12月,如新將申請上海其他區縣以及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四省的直銷業務許可,到2007年年中,將直銷模式拓展到全國。但實際上,如新在上海正式開始直銷業務是在今年1月8日,而其他市場的直銷許可至今尚未拿到。
一家獲得區域市場直銷牌照的高層也表示:“目前企業疲于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真正用在做企業內部建設的不多”。比較典型的是不少經銷商出于業績的考慮,與廠家出現脫節,尤其是直銷規范的執行上,如擅自組織人員培訓,一旦被舉報就遭到工商部門的查處。現在各地分公司都疲于應對這類事務。
其實,記者曾聽過一知名直銷企業的培訓課,就發現多處違反直銷管理條例的地方:這家公司收取入場費,每位參會人員要掏20元的入場費;一次會議的到會人員有五六百人之多,座位人挨人,場地十分擁擠;會議組織者、總監、主講人等多人均為該公司的各級經銷商;主講人采用各種手段宣傳直銷人員的銷售報酬,極力鼓吹“投入就將獲得成功”;同時宣傳銷售職務級別和層次收入,說職務有高級銷售主任等級別,從月收入10萬元到億萬富翁,從花園洋房到出國旅游等。而記者隨后經查尋發現主講人員均不是在商務部備案的直銷培訓人員,事先也并未在工商部門備案。這些都違反了《直銷管理條例》中的多項規定,包括第18條所指的“直銷企業進行直銷員業務培訓和考試,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這些現象表明,我國雖只允許單層次直銷并嚴厲禁止多層次銷售,但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企業仍在私下從事多層次銷售,嚴重擾亂了直銷市場秩序。目前直銷經營主要有三種情況:一種是經過批準的直銷企業,在無奈地從事著正當然而慘淡的經營;一種是未經批準擅自從事直銷的企業,其中有的采用多層次計酬,實際上已不屬于直銷,而是從事非法傳銷;第三種是打著直銷旗號做金字塔、拉人頭傳銷。
“其實,這種情況并不在于直銷企業本身,而在于整個經營環境,在于非法傳銷的勢頭能不能得到遏止。而通過直銷、店鋪、網絡等多種方式即復合式營銷,使銷售渠道多元化,銷售方式復合化,這對直銷行業來講是一個趨勢,對其他行業如零售業來講也是一個趨勢。我相信2007年,直銷行業會有一個很大的調整,調整將使直銷從另類逐步向主流靠攏。 ”楊謙指出。
“調整磨合至少還需要一年時間,新的方案能不能被消費者接受,能不能被銷售人員接受。”楊謙預測。
商務部接連發文規范市場
如果說2006年是直銷審批年,那2007年就應該是運作調整年。經過新法調整的陣痛與奪牌大戰的考驗,傳統直銷企業普遍認識到,目前僅憑許可證已經難以開拓直銷市場了,其突破更多地依賴于企業的實力、適應力和創新力。
針對這些變化中的種種現象,政府相關管理部門也認識到必須通過指引以規章的形式細化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內容,如直銷企業登記、服務網點設立、直銷員招募培訓等,對直銷市場建立行業自身監管機制,才能更加規范地引導直銷行業健康發展。近期,商務部頻繁發文規范直銷市場,連續下發了《商務部關于獲得直銷經營許可的企業從事直銷經營活動有關問題的意見》、《商務部關于答復有關服務網點設立要求問題的函》、《商務部關于明確直銷企業服務網點核查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商務部關于直銷培訓員備案程序有關問題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商務部關于獲得直銷經營許可的企業從事直銷經營活動有關問題的意見》規定,獲得直銷經營許可的企業應自批準文件下發之日起6個月內,按其上報的服務網點方案完成服務網點的設立,并向出具服務網點方案認可函的商務主管部門申請核查。核查結果在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備案后,直銷企業方可從事直銷經營活動。因此,僅取得直銷經營許可的企業尚不能從事直銷經營活動,只有完成服務網點核查備案后方可從事直銷經營活動。企業備案情況可通過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查詢。
《商務部關于答復有關服務網點設立要求問題的函》規定,“設區的市”為直轄市和較大的市,要求設立服務網點的各個城區應為縣級或縣級以上的行政區域。
《商務部關于明確直銷企業服務網點核查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要求,服務網點所在地區的縣級以上(含縣級)商務主管部門應根據經商務部批準的服務網點方案和《直銷管理條例》及有關規定對服務網點進行核查。
關于直銷培訓員備案程序,《商務部關于直銷培訓員備案程序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明確指出,經商務部批準的直銷企業,首次向省級商務主管部門申報核查服務網點的同時,應申報直銷培訓員備案;未經備案的直銷企業,不得開展直銷培訓活動。對符合《直銷管理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人員,商務部予以備案并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公布其姓名、性別、培訓員證號。未經商務部備案的人員,不得開展直銷培訓活動。并做好直銷培訓有關信息的報備和披露工作,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對直銷企業報送虛假直銷培訓員備案材料,或從事違法培訓活動的,有關部門將依法予以查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直銷經營許可證。
可以說政策上的條分縷析已經打破了那些意圖打擦邊球的直銷企業的幻想,未來直銷業面對行業的調整必須做好將使直銷從另類逐步向主流靠攏的準備。
楊謙認為,融入到主流就能很容易改善直銷的整體行業形象。許多直銷企業對調整都很有信心,他們也把這當成是一個機會。有幾家規模大的直銷企業對市場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和方案,相信他們應該能夠走出這條路,直銷也能走入到正常商業之中,讓大家認識到直銷只不過是銷售方式的一種補充,直銷發展的空間就會更大。
他也指出,當直銷向主流方向靠攏時也面臨著一個形象上的考驗,即直銷的產品都相當不錯,但直銷有污點,它能否被廣大的公眾市場所接受?還有一點,就是直銷行業形象受損,限制了企業的品牌發揮作用。可能有的直銷企業的品牌要比傳統企業的品牌響得多,但是品牌所能帶來的銷售業績并沒有傳統企業那么高,真正的銷售業績與企業品牌不相匹配,這是直銷企業需要好好分析的。 (中國商報 記者劉加瑩)
對此,直銷行業專家楊謙認為,雖然對直銷法規有不同的理解,但直銷企業要適應環境很好地生存,就必須把直銷的優勢、傳統行業的優勢和新媒體經濟的優勢三者恰當地結合起來,這對直銷企業來說雖然很痛苦,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反而能讓直銷企業從“另類”逐步向商業的“主流”去融合和靠攏。
新直銷企業試水新網點
從目前情況看,在已經獲牌的直銷企業中,一些之前并沒有涉及直銷業務的企業,都在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直銷業務的摸索。其中,除了蟻力神、南京中脈還沒有具體的市場動作之外,其他一些企業都在通過已有的連鎖銷售渠道,推進其直銷業務。
按照現行的規定,直銷企業必須先設立直銷網點,才可能申請更廣闊區域的直銷許可。但是,在沒有獲得直銷許可之前,公司只能承擔這些已先行設立網點的必需成本。一些“零起點”的直銷公司,都在探索最為經濟的服務網點設立模式。
“商務部已經審核通過了我們首批設立的17個服務網點,而這些服務網點均是設在天津17個區核心區域的郵政營業網點。”金士力佳友常務副總經理葉軍對記者說。
在此之前,金士力佳友集團公司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已與國家郵政總局簽署概念性戰略合作協議,協議涉及多種合作模式,其中包括集團產品的物流配送、其他產品的全國銷售等。如果天津試點成功,該方式可能被推廣到其他區域。
據了解,已在郵政營業網點初步設立的金士力佳友“專柜”同時具備產品展示、買賣以及價格單查詢功能,平均每個網點有2到3名營業人員。具體運作方式是,由金士力佳友負責培訓郵政局的工作人員,并支付一定的費用,這些工作人員除進行郵政部門工作之外,同時受理天士力佳友產品的退換貨,并幫助消費者下單。服務網點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在接觸消費者后,與該公司的呼叫中心取得聯系,幫助消費者與每個區域的直銷員掛鉤。而直銷員本身主要與分公司聯系業務,并不進駐服務網點。
“在一些不能通過郵政部門進行服務網點鋪設的區域,可能考慮通過自己設立店鋪以及進駐藥店等方式進行設點。”葉軍表示,目前,金士力佳友可以利用的藥店資源有十幾萬家之多,其中,核心的藥店資源就有1萬多個。
“對于轉型企業之外的新直銷企業來說,服務網點就是一個門檻,需要企業前期大筆投入才能運轉起來。金士力佳友的嘗試無疑給急于建立自己的直銷網點的新直銷企業帶來了利好。”一位業內人士在分析目前直銷行業時如是說。
老企業“違規”活動猖獗
“而如新換帥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一些老牌直銷企業面臨的困境,因為改變原有的習慣比建立新的規章制度還要難。”這位業內人士表示,在一些企業看來,政府劃出框架,希望企業往前走,探索出一種模式。但是企業認為政策如何落地還不明朗,企業轉型還沒有建立起與政策的銜接,總體表現是業績下滑、市場疲軟。
記者查閱了商務部官方網站,發現2006年只有玫琳凱一家實現了業績微升,其他的大多是在勉強維持;2007年預期依然不高,大多數直銷企業都將站在刀刃上。在拿到牌照的外資直銷企業中,除了雅芳、如新等直銷業務已經啟動,安利、玫琳凱、完美等企業的服務網點還處于待核查和備案狀態。而在得到牌照的內資企業中,也只有新時代、南京中脈啟動市場,其他企業依然鮮有動作。
這位業內人士解釋,像如新拿牌后在中國市場拓展并不順暢。按照邱錦云的計劃,2006年12月,如新將申請上海其他區縣以及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四省的直銷業務許可,到2007年年中,將直銷模式拓展到全國。但實際上,如新在上海正式開始直銷業務是在今年1月8日,而其他市場的直銷許可至今尚未拿到。
一家獲得區域市場直銷牌照的高層也表示:“目前企業疲于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真正用在做企業內部建設的不多”。比較典型的是不少經銷商出于業績的考慮,與廠家出現脫節,尤其是直銷規范的執行上,如擅自組織人員培訓,一旦被舉報就遭到工商部門的查處。現在各地分公司都疲于應對這類事務。
其實,記者曾聽過一知名直銷企業的培訓課,就發現多處違反直銷管理條例的地方:這家公司收取入場費,每位參會人員要掏20元的入場費;一次會議的到會人員有五六百人之多,座位人挨人,場地十分擁擠;會議組織者、總監、主講人等多人均為該公司的各級經銷商;主講人采用各種手段宣傳直銷人員的銷售報酬,極力鼓吹“投入就將獲得成功”;同時宣傳銷售職務級別和層次收入,說職務有高級銷售主任等級別,從月收入10萬元到億萬富翁,從花園洋房到出國旅游等。而記者隨后經查尋發現主講人員均不是在商務部備案的直銷培訓人員,事先也并未在工商部門備案。這些都違反了《直銷管理條例》中的多項規定,包括第18條所指的“直銷企業進行直銷員業務培訓和考試,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這些現象表明,我國雖只允許單層次直銷并嚴厲禁止多層次銷售,但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企業仍在私下從事多層次銷售,嚴重擾亂了直銷市場秩序。目前直銷經營主要有三種情況:一種是經過批準的直銷企業,在無奈地從事著正當然而慘淡的經營;一種是未經批準擅自從事直銷的企業,其中有的采用多層次計酬,實際上已不屬于直銷,而是從事非法傳銷;第三種是打著直銷旗號做金字塔、拉人頭傳銷。
“其實,這種情況并不在于直銷企業本身,而在于整個經營環境,在于非法傳銷的勢頭能不能得到遏止。而通過直銷、店鋪、網絡等多種方式即復合式營銷,使銷售渠道多元化,銷售方式復合化,這對直銷行業來講是一個趨勢,對其他行業如零售業來講也是一個趨勢。我相信2007年,直銷行業會有一個很大的調整,調整將使直銷從另類逐步向主流靠攏。 ”楊謙指出。
“調整磨合至少還需要一年時間,新的方案能不能被消費者接受,能不能被銷售人員接受。”楊謙預測。
商務部接連發文規范市場
如果說2006年是直銷審批年,那2007年就應該是運作調整年。經過新法調整的陣痛與奪牌大戰的考驗,傳統直銷企業普遍認識到,目前僅憑許可證已經難以開拓直銷市場了,其突破更多地依賴于企業的實力、適應力和創新力。
針對這些變化中的種種現象,政府相關管理部門也認識到必須通過指引以規章的形式細化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內容,如直銷企業登記、服務網點設立、直銷員招募培訓等,對直銷市場建立行業自身監管機制,才能更加規范地引導直銷行業健康發展。近期,商務部頻繁發文規范直銷市場,連續下發了《商務部關于獲得直銷經營許可的企業從事直銷經營活動有關問題的意見》、《商務部關于答復有關服務網點設立要求問題的函》、《商務部關于明確直銷企業服務網點核查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商務部關于直銷培訓員備案程序有關問題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商務部關于獲得直銷經營許可的企業從事直銷經營活動有關問題的意見》規定,獲得直銷經營許可的企業應自批準文件下發之日起6個月內,按其上報的服務網點方案完成服務網點的設立,并向出具服務網點方案認可函的商務主管部門申請核查。核查結果在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備案后,直銷企業方可從事直銷經營活動。因此,僅取得直銷經營許可的企業尚不能從事直銷經營活動,只有完成服務網點核查備案后方可從事直銷經營活動。企業備案情況可通過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查詢。
《商務部關于答復有關服務網點設立要求問題的函》規定,“設區的市”為直轄市和較大的市,要求設立服務網點的各個城區應為縣級或縣級以上的行政區域。
《商務部關于明確直銷企業服務網點核查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要求,服務網點所在地區的縣級以上(含縣級)商務主管部門應根據經商務部批準的服務網點方案和《直銷管理條例》及有關規定對服務網點進行核查。
關于直銷培訓員備案程序,《商務部關于直銷培訓員備案程序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明確指出,經商務部批準的直銷企業,首次向省級商務主管部門申報核查服務網點的同時,應申報直銷培訓員備案;未經備案的直銷企業,不得開展直銷培訓活動。對符合《直銷管理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人員,商務部予以備案并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公布其姓名、性別、培訓員證號。未經商務部備案的人員,不得開展直銷培訓活動。并做好直銷培訓有關信息的報備和披露工作,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對直銷企業報送虛假直銷培訓員備案材料,或從事違法培訓活動的,有關部門將依法予以查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直銷經營許可證。
可以說政策上的條分縷析已經打破了那些意圖打擦邊球的直銷企業的幻想,未來直銷業面對行業的調整必須做好將使直銷從另類逐步向主流靠攏的準備。
楊謙認為,融入到主流就能很容易改善直銷的整體行業形象。許多直銷企業對調整都很有信心,他們也把這當成是一個機會。有幾家規模大的直銷企業對市場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和方案,相信他們應該能夠走出這條路,直銷也能走入到正常商業之中,讓大家認識到直銷只不過是銷售方式的一種補充,直銷發展的空間就會更大。
他也指出,當直銷向主流方向靠攏時也面臨著一個形象上的考驗,即直銷的產品都相當不錯,但直銷有污點,它能否被廣大的公眾市場所接受?還有一點,就是直銷行業形象受損,限制了企業的品牌發揮作用。可能有的直銷企業的品牌要比傳統企業的品牌響得多,但是品牌所能帶來的銷售業績并沒有傳統企業那么高,真正的銷售業績與企業品牌不相匹配,這是直銷企業需要好好分析的。 (中國商報 記者劉加瑩)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