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直銷一定要有規則意識和開放意識
發布: 2007-02-19 14:58:04 作者: 歐陽文章 來源: 綠色分銷網

中國直銷發展與傳統經濟發展相比,我認為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認真解決。比如,從政府到企業都沒有把規則意識和開放意識作為中國直銷發展的重要關鍵,因而導致今天的直銷步履艱難。我始終認為,規則意識和開放意識是中國直銷發展的一個內核,如果沒有這兩個意識,中國直銷的發展只能是低水平的。我寫此文的目的,就是希冀各級政府和中國的直銷企業,一定要注意把規則意識和開放意識貫穿于中國直銷發展的全過程。
WTO的精神是什么?這個問題可以說不難回答,就是規則意識和開放意識。直銷在中國的正式確認為一個行業,就是在WTO這一精神下形成的。沒有WTO的這一精神,就沒有中國政府《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的出臺。因此,從根本上說,中國直銷的發展必須要具備WTO所要求的規則意識和開放意識。但是,中國直銷發展的現實情況不容樂觀。雖然直銷法規實施了一周年,但整個直銷行業還沒有走上有規則發展的路子,同時,中國直銷的開放程度依然很低。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說其沒有走上有規則發展的路子,這是因為許多直銷企業在運作過程中并沒有完全按照直銷法規來進行,比如多層次和團隊計酬的問題,一些企業仍然在暗中進行,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說其開放程度依然很低,這是因為中國企業進入直銷的門檻很高,用過多的政治因素限制了直銷行業的發展。另外,外資直銷企業在中國直銷市場運作中也遇到在別的國家所沒有遇到的關卡。所有這些,都不是體現WTO關于規則和開放兩個方面要求的。這就是中國直銷發展處于低潮的根本原因。
直銷經濟應該是規則經濟和開放經濟,如果政府和企業在這兩個方面違背WTO精神,那么,中國的直銷業是不可能得到健康發展的。為什么?這是因為:第一,給直銷設置過高門檻容易產生腐敗,使行業發展產生扭曲。比如,前一段時間,直銷企業為了申請直銷許可牌照,許多老總專門坐陣北京,到處找實權人物,想盡一切辦法疏通關系,導致不該拿牌的也拿了,該拿牌的反而拿不到。我不敢說這里面就有腐敗,但我敢說這樣做為腐敗提供了可能。第二,直銷開放程度低,給傳銷的橫行創造了可乘機會。大家不妨想一下,直銷的門檻如此之高,在中國進行直銷的企業就寥寥無幾了。中國從事直銷的從業人員有2000萬人之多,寥寥無幾的直銷企業很難滿足這么多人的就業需求,這就給傳銷提供了人力資源。如果企業進入直銷的門檻不高(越南直銷企業的保證金只有相當于30萬元的人民幣),就可以容納更多的直銷從業人員,傳銷也就不可能有那么的人去做了。第三,由于開放程度低,直銷行業就成了“灰色”行業,使整個直銷行業潛存著信任危機。前一段時間,我專門就“直銷是不是正當的營銷”這一問題作了調查,目前還有40%以上的人認為“直銷是騙人的”、“直銷就是傳銷”、“直銷是不正當的營銷”。可見,在中國,雖然有那么多人熱愛直銷,但社會認同率還是那么低,成了一個“灰色”的行業。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沉思!
我認為,直銷越有規則、越是開放,中國直銷發展就越安全、越健康。就規則而言,中國有了直銷法規,而且已經實施了一年了,但是從實施的情況看,在“總體情況還是好的”背后還存在著一些需要我們注意的問題。比如,規則包括國家法規和行業行規兩個方面,在中國,直銷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法規與行規之間的矛盾與沖突的問題。如果在中國用法規改變行規,那么中國的直銷要么在創新中獲得發展,要么就開始“變味”。比如,直銷到底是有店鋪經營還是無店鋪經營這個問題,在中國已得到了明確回答,這就是有店鋪。我想,這是因為我國直銷法規對直銷員的報酬規定為30%后,直銷企業只好用店鋪經營來突破此比例,從而刺激直銷人員的銷售積極性。這應該是一個積極的創新,但實際上已突破了直銷的行規了。那么,法規改變行規使直銷“變味”在中國存在的可能性有沒有?我認為,可能性一定會有,關鍵看政府對直銷開放度有多大。我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中國直銷的開放程度將會象當年對個體經濟發展那樣逐步提高,使直銷法規與行規得到和諧統一。可以這樣說,到那個時候,中國直銷的發展就象現在的私營經濟一樣蓬勃,人們會看到中國的直銷真正變得“直”了!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