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國直銷產業發展論壇手記(9)
發布: 2007-01-01 00:00:00 作者: 天問 來源:

(9)且看行業格局與個人利益,更看爭議與低調的領袖風格
寫出了系列之8,果然有兩個打上門來的,一個是某直銷媒體的人,一個是熱心參與這次直銷產業論壇的某直銷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可令人笑話的是來者不是為別的,他們全然沒有去思考筆者提到的行業大格局上的劣根現象問題,而是基于對筆者私人的不滿而對本人個人來發難。想想看,這是不免顯得小器了么?
如果這兩位(或者說兩家)罵上門者,能夠站在行業格局提出自己的見解,來批評天問的不對,或者天問樂于接受。可惜……局促的小我德性,無端的濫責反露出馬腳,更顯出一己之私的丑態!
不要忘了,而此次在北京舉行的兩大論壇,天問并沒有對他們的成功舉辦以及對行業的貢獻的意義加以否定,天問罵的是行業的一個普遍現象。
兩大論壇,都經過了主管部門的批準甚至是參與,筆者不知道哪個論壇發起在先,但后者的論壇實難脫故意針對之嫌。小湯山的論壇的目標是促進國內直銷經驗派實踐派的交流和合作,北大的論壇的目標是促進了學術界和企業界向政府進行多層次直銷的合理性的諫言與傳道。從參會的企業人物與課題,其實這個區分顯而易見的。中國的直銷,如果說叫產業或者叫行業,實在需要這兩大論壇的主辦者與參與者們有高度的協調共識,走到一起握手促成行業的健康發展。
這一次參加產業論壇,其實有兩個企業老總引起我的一個特別關注,前系列博文中一直沒提及,這里就來提一下:
劉武彪 這個飽受爭議的準直銷企業總裁,這位被胡遠江喻為“流淚的歌者”,作為湖北林楓服飾的總裁,因“龍體”欠安而居然未出席會議現場,卻出現在會場外的茶座私下交流中。而這也是筆者與他第一次晤面,喝茶交流同時在場的田曉春竟然訝然我們二人應該早見過面,說是感覺中這兩個人應該老早就認識甚至應該關系不錯。如劉武彪所說,在中國銷圈這一面或者真應該更早一點的。面對這次論壇,劉武彪同樣語出驚人:“作為一次產業盛會,我應該參與,但現在的這方面的會議的主題中貫穿著‘規避’兩個字,我實在不明白要規避什么?來了是對得起朋友,但坐在那聽著講著規避,我覺得是直銷行業的恥辱,我對不起自己。”單說他這話,就足以見他確實足以成為一個爭議人物了。在我看來,中國的直銷界太少這樣敢于直言而又有市場影響力的爭議人物了。回看去年,你看到的爭議人物更多的詁名釣譽、虛偽無能、不學無術、奸詐欺蒙、惡意炒作之輩,這些人如走馬燈似的走呵、換呵,好不熱鬧,其實這就是這個行業的泡沫,也必將成為泡沫。
DEVID 這位好像是會議現場惟一的一個高鼻子洋人,雖然由于其特殊的形象特征非常顯眼,然而除帶著一個翻譯助手,坐在會場中排位置外,實在難以讓人看出他就是美樂家大中華區總裁。至始至終,這位老外一直默默地用同聲翻譯耳機全程認真地聽著整個產業論壇的內容,沒有主動地在這個產業論壇的主辦方和媒體面前去刻意曝光自己。直到論壇的最后的直銷產業論壇圓桌會議時,這位總裁出席了正好有我參與的《國際直銷企業走進中國市場圓桌咨詢與合作洽談會》。作為一個互動的會議,現場咨詢與發問的多是其他內外資直銷企業,而他一直只是默默地聽著現場的對話與分析。當王義教授專門詢問他是否有任何想咨詢中國方面的事務問題時,他笑著搖搖著說,只是來認真學習觀摩。此情此景,我想中國的直銷企業家,是否應該給自己一個深刻的啟迪呢?
直銷論壇結束了,我想留給參與者們的思考還沒有結束,但愿我這一系列的博文,能帶給讀者一些更多的思考!
寫出了系列之8,果然有兩個打上門來的,一個是某直銷媒體的人,一個是熱心參與這次直銷產業論壇的某直銷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可令人笑話的是來者不是為別的,他們全然沒有去思考筆者提到的行業大格局上的劣根現象問題,而是基于對筆者私人的不滿而對本人個人來發難。想想看,這是不免顯得小器了么?
如果這兩位(或者說兩家)罵上門者,能夠站在行業格局提出自己的見解,來批評天問的不對,或者天問樂于接受。可惜……局促的小我德性,無端的濫責反露出馬腳,更顯出一己之私的丑態!
不要忘了,而此次在北京舉行的兩大論壇,天問并沒有對他們的成功舉辦以及對行業的貢獻的意義加以否定,天問罵的是行業的一個普遍現象。
兩大論壇,都經過了主管部門的批準甚至是參與,筆者不知道哪個論壇發起在先,但后者的論壇實難脫故意針對之嫌。小湯山的論壇的目標是促進國內直銷經驗派實踐派的交流和合作,北大的論壇的目標是促進了學術界和企業界向政府進行多層次直銷的合理性的諫言與傳道。從參會的企業人物與課題,其實這個區分顯而易見的。中國的直銷,如果說叫產業或者叫行業,實在需要這兩大論壇的主辦者與參與者們有高度的協調共識,走到一起握手促成行業的健康發展。
這一次參加產業論壇,其實有兩個企業老總引起我的一個特別關注,前系列博文中一直沒提及,這里就來提一下:
劉武彪 這個飽受爭議的準直銷企業總裁,這位被胡遠江喻為“流淚的歌者”,作為湖北林楓服飾的總裁,因“龍體”欠安而居然未出席會議現場,卻出現在會場外的茶座私下交流中。而這也是筆者與他第一次晤面,喝茶交流同時在場的田曉春竟然訝然我們二人應該早見過面,說是感覺中這兩個人應該老早就認識甚至應該關系不錯。如劉武彪所說,在中國銷圈這一面或者真應該更早一點的。面對這次論壇,劉武彪同樣語出驚人:“作為一次產業盛會,我應該參與,但現在的這方面的會議的主題中貫穿著‘規避’兩個字,我實在不明白要規避什么?來了是對得起朋友,但坐在那聽著講著規避,我覺得是直銷行業的恥辱,我對不起自己。”單說他這話,就足以見他確實足以成為一個爭議人物了。在我看來,中國的直銷界太少這樣敢于直言而又有市場影響力的爭議人物了。回看去年,你看到的爭議人物更多的詁名釣譽、虛偽無能、不學無術、奸詐欺蒙、惡意炒作之輩,這些人如走馬燈似的走呵、換呵,好不熱鬧,其實這就是這個行業的泡沫,也必將成為泡沫。
DEVID 這位好像是會議現場惟一的一個高鼻子洋人,雖然由于其特殊的形象特征非常顯眼,然而除帶著一個翻譯助手,坐在會場中排位置外,實在難以讓人看出他就是美樂家大中華區總裁。至始至終,這位老外一直默默地用同聲翻譯耳機全程認真地聽著整個產業論壇的內容,沒有主動地在這個產業論壇的主辦方和媒體面前去刻意曝光自己。直到論壇的最后的直銷產業論壇圓桌會議時,這位總裁出席了正好有我參與的《國際直銷企業走進中國市場圓桌咨詢與合作洽談會》。作為一個互動的會議,現場咨詢與發問的多是其他內外資直銷企業,而他一直只是默默地聽著現場的對話與分析。當王義教授專門詢問他是否有任何想咨詢中國方面的事務問題時,他笑著搖搖著說,只是來認真學習觀摩。此情此景,我想中國的直銷企業家,是否應該給自己一個深刻的啟迪呢?
直銷論壇結束了,我想留給參與者們的思考還沒有結束,但愿我這一系列的博文,能帶給讀者一些更多的思考!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