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補啥” 對不對?
發布: 2007-01-31 00:00:00 作者: yangping 來源:

隆冬時節,我想讓家里的兩位老人補補身體。民間有“藥補不如食補”、“吃啥補啥”的說法,那么請問,胃痛吃豬肚、心臟病吃豬心、骨折喝骨頭湯……這些方法真的會有效嗎?
塘沽路 劉女士
名醫解答
冬令時節,是調補身體、卻病延年的好時機。對于身體虛弱的人來說,恰當地服用滋補性藥物或食物,既能增強體質,又能治療疾病。
中醫對身體虛弱的分類十分精細,如大家熟知的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和精虛。特定的臟腑虛弱也有陰陽氣血不足的不同表現,如心氣虛病人,常會感覺到心悸、氣短、容易疲乏等;而胃陰虛的病人常常會覺得胃脘部位隱隱作痛,口干咽燥等。另外,還有虛證與實證夾雜的情況。
中醫認為,各種食物和藥物都有寒、熱、溫、涼之分。比如,鹿茸和羊肉是偏溫性的,西洋參和鴨肉是偏涼性的。虛寒病人應選用溫補的藥物和食物,而虛熱病人則應選用清補的藥物和食物,否則,就會適得其反,有害健康。
因此,冬令進補只有結合病人的體質和疾病特點,采用個體化的調補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那種“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可能是由于擔心用藥不當產生副作用,反而損害身體,而日常食物既能滿足食欲,又有滋補功效,可謂一舉兩得。其實,藥補和食補同樣重要,進補最好還是要聽聽醫生的具體建議。
“吃啥補啥”的說法在中醫稱之為“以臟補臟”,是根據病人不同的臟腑的病癥,進食相應的動物臟器,從而起到調補的作用,這是中國傳統的食療方法。如虛寒性胃痛病人吃胡椒煨豬肚,骨折病人喝骨頭湯,可以取得一些效果。
但是,由于動物內臟的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較高,伴有高脂血癥、高血壓、高尿酸血癥等代謝綜合征的病人就不宜多食。此外,急慢性肝炎、心臟病、急慢性腎炎和尿毒癥等病人,應該慎食或禁止食用相應的動物的肝臟、心臟或腎臟,否則反而會加重病情。因此,“吃啥補啥”不完全正確,應該因人而異來確定。
塘沽路 劉女士
名醫解答
冬令時節,是調補身體、卻病延年的好時機。對于身體虛弱的人來說,恰當地服用滋補性藥物或食物,既能增強體質,又能治療疾病。
中醫對身體虛弱的分類十分精細,如大家熟知的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和精虛。特定的臟腑虛弱也有陰陽氣血不足的不同表現,如心氣虛病人,常會感覺到心悸、氣短、容易疲乏等;而胃陰虛的病人常常會覺得胃脘部位隱隱作痛,口干咽燥等。另外,還有虛證與實證夾雜的情況。
中醫認為,各種食物和藥物都有寒、熱、溫、涼之分。比如,鹿茸和羊肉是偏溫性的,西洋參和鴨肉是偏涼性的。虛寒病人應選用溫補的藥物和食物,而虛熱病人則應選用清補的藥物和食物,否則,就會適得其反,有害健康。
因此,冬令進補只有結合病人的體質和疾病特點,采用個體化的調補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那種“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可能是由于擔心用藥不當產生副作用,反而損害身體,而日常食物既能滿足食欲,又有滋補功效,可謂一舉兩得。其實,藥補和食補同樣重要,進補最好還是要聽聽醫生的具體建議。
“吃啥補啥”的說法在中醫稱之為“以臟補臟”,是根據病人不同的臟腑的病癥,進食相應的動物臟器,從而起到調補的作用,這是中國傳統的食療方法。如虛寒性胃痛病人吃胡椒煨豬肚,骨折病人喝骨頭湯,可以取得一些效果。
但是,由于動物內臟的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較高,伴有高脂血癥、高血壓、高尿酸血癥等代謝綜合征的病人就不宜多食。此外,急慢性肝炎、心臟病、急慢性腎炎和尿毒癥等病人,應該慎食或禁止食用相應的動物的肝臟、心臟或腎臟,否則反而會加重病情。因此,“吃啥補啥”不完全正確,應該因人而異來確定。
上一篇:網紅洗眼液真能洗出"臟東西"?專家:極... 下一篇: 油膩食物宜放點海帶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