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相傳銷吸斂公眾資金百余萬
發布: 2006-11-02 00:00:00 作者: yangping 來源:

從2006年3月到現在半年多,瓦房店市及周邊地區就發生了非法吸收公眾資金114萬余元的重大案件。11月2日,已有兩名犯罪嫌疑人被瓦房店市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其余犯罪嫌疑人警方還在繼續追捕中。
產品打包,賣單出售
據了解,大連某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所謂的商品,原本是將其他多個生產廠家做出來的產品,進行重新組合,打包出售,實際價格總值不到200元錢,但卻搖身一變,單價竟然漲到450元錢。
為了吸引人們購買,該公司設計出來一個圈套。也就是說每包商品作為“一單”,雖然花450元錢的高價,買了一份名曰“五島”牌的海產制品看似不值,然而,公司承諾:在頭兩個半月,每半月返100元錢,后四個月每半月返50元錢。這樣在六個半月時間內,就可返本并且獲利總計900元錢,這是相當誘人的。而且公司還故弄玄虛,限定每位顧客只能購10單。經銷人每單回扣20元錢,顧客如果介紹人來購買,每單回扣10元。“店”分一級、二級,鼓勵各級經銷“商店”向下發展。每發展一個店,上級店還要從下級“新店”每單銷售當中提成2元,以此類推,公司將每個店銷售額的35%作為自身的成本及其利潤,其余65%返給下一級“店”,作為傭金。從而形成一種“金字塔”式的資金積累辦法,實則是變相傳銷。
癡心妄想,被人算計
王麗美(化名)是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的一個農民,她在瓦房店市以及周邊地區既無個人投資,也無營業執照,僅靠著“三寸不爛之舌”,開始從事這種所謂的“五島”牌系列海產制品的生意,當地一共銷售2542單,僅她一人就占據銷售總量將近一半。
雖然每人“限定購買10單”,然而,有的顧客卻存在癡心妄想,三倍、四倍地突破這種所謂的限額,有的一次買進40單,結果損失慘重。
警方介入,逮捕二人
9月26日,瓦房店市公安局接警后,第二天就布置警力,專門責成經偵大隊開始立案偵查。當日便將所謂瓦房店國珍專賣店女老板王某刑事拘留;10月8日,大連某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犯罪嫌疑人賀某主動來到瓦房店市公安局投案自首。她們均對個人所犯的罪行供認不諱。
11月2日,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經營罪,非法集資100多萬元,已經被瓦房店市檢察院批準逮捕。
產品打包,賣單出售
據了解,大連某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所謂的商品,原本是將其他多個生產廠家做出來的產品,進行重新組合,打包出售,實際價格總值不到200元錢,但卻搖身一變,單價竟然漲到450元錢。
為了吸引人們購買,該公司設計出來一個圈套。也就是說每包商品作為“一單”,雖然花450元錢的高價,買了一份名曰“五島”牌的海產制品看似不值,然而,公司承諾:在頭兩個半月,每半月返100元錢,后四個月每半月返50元錢。這樣在六個半月時間內,就可返本并且獲利總計900元錢,這是相當誘人的。而且公司還故弄玄虛,限定每位顧客只能購10單。經銷人每單回扣20元錢,顧客如果介紹人來購買,每單回扣10元。“店”分一級、二級,鼓勵各級經銷“商店”向下發展。每發展一個店,上級店還要從下級“新店”每單銷售當中提成2元,以此類推,公司將每個店銷售額的35%作為自身的成本及其利潤,其余65%返給下一級“店”,作為傭金。從而形成一種“金字塔”式的資金積累辦法,實則是變相傳銷。
癡心妄想,被人算計
王麗美(化名)是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的一個農民,她在瓦房店市以及周邊地區既無個人投資,也無營業執照,僅靠著“三寸不爛之舌”,開始從事這種所謂的“五島”牌系列海產制品的生意,當地一共銷售2542單,僅她一人就占據銷售總量將近一半。
雖然每人“限定購買10單”,然而,有的顧客卻存在癡心妄想,三倍、四倍地突破這種所謂的限額,有的一次買進40單,結果損失慘重。
警方介入,逮捕二人
9月26日,瓦房店市公安局接警后,第二天就布置警力,專門責成經偵大隊開始立案偵查。當日便將所謂瓦房店國珍專賣店女老板王某刑事拘留;10月8日,大連某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犯罪嫌疑人賀某主動來到瓦房店市公安局投案自首。她們均對個人所犯的罪行供認不諱。
11月2日,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經營罪,非法集資100多萬元,已經被瓦房店市檢察院批準逮捕。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