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超市+直銷≠出路
發布: 2006-11-06 11:25:18 作者: 方鈞煒 來源: 方鈞煒博客

緣起:
自從“天使”在全國范圍內發起50~100萬創業項目征詢以后,鄭遠先生以“交互式合作營銷”的新思維進行了傳統電子商務的創新,其創新項目叫做“電子商務與零售的創新型革命--BtoBtoC模式(三贏互動式交易平臺)”,該項目還引起馬云先生的偶然關注和深度剖析。馬云先生把鄭遠B2B2C模式作了一個假設:是不是想把我的阿里巴巴和淘寶合并呢?但是我在這里和同仁交流的話題非馬云的阿里巴巴或淘寶網的模式,而只是作為一個引子,“網上超市+直銷”是直銷的未來嗎?
正文:
我之所以用:“網上超市+直銷≠出路”來作為題目,讀者就應該敏銳感覺到,“網上超市+直銷”不是直銷(未特別說明均指多層次直銷,雖然目前中國對于多層次直銷是“禁止”的,但是也是我們大家或業內都心知肚明的事情,多層次直銷是無法禁止的,緣于此,我就直接用多層次這個概念,因為終有一天這個堅冰是要被打破的!)的未來。
我們知道直銷是無店鋪銷售模式中的一種,不過我們要給讀者特別說明的是,直銷的無窮魅力不是在于直銷產品的卓越和優秀,而是在于直銷能夠給想要創業的人們,帶來一個機會而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獲得無限不封頂的收入。直銷是“賣機會”的創業模式,產品銷售模式只是實現其財富夢想的載體。
我們把“網上超市”定義為簡單的B2C電子商務模式。傳統的網上超市如當當網、易趣網、淘寶網等,這些網上超市的B2C電子商務不是我們探討的內容,因為它們沒有嫁接直銷的模式。我們這里探討的是“網上超市+直銷”或者“B2C電子商務+直銷”的模式,諸如北京金口商務、長沙即刻迅、北京易艦偉業、友姆國際、亞洲生活網等等。近年來,直銷的創新浪潮風起云涌,把傳統的“B2C電子商務+直銷”就是其中的一種。
“B2C電子商務+直銷”(為了說明方便,我把它稱之為“e-直銷”)會不會引發新一輪的直銷“革命”?如果答案是真切的,那么那些大型傳統的老牌直銷巨頭,如安利、雅芳、天獅、南方李錦記等不早就攜“e-直銷”而肆意各諸侯了嗎?如果答案是真切的,那么安利在1997年實施的“捷星”(即Quixtar見http://www.quixtar.com),至今9年了,就應該橫掃亞洲和歐洲大陸。“捷星”就是“e-直銷”,一種把安利自己生產的產品和其代理的上萬種產品放在“網上”,形成一個“網上超市”,然后通過網上訂購和網上付款的方式來購買商品,在網下通過面對面的方式來推薦直銷員,建立龐大的直銷網絡。所以“e-直銷”并非什么新鮮的東西,當然由于“捷星”至今沒有正式登陸中國,所以人們對其陌生也就理所當然。到此,關于“網上超市+直銷”是不是直銷的未來,這樣一個命題就應該結束探討了,因為事實勝于任何的雄辯。然而,對于為什么“網上超市+直銷”不是直銷的未來?可能讀者還不能夠從人性和營銷思維的角度來深度分析,為此我們有必要再細說一下。
要了解“e-直銷”我們就有必要先了解B2C(即企業直接對消費者的銷售)電子商務模式。在國際互聯網出現并正式進行商業運用以前,一個生產企業產品的分銷是通過批發、代理和零售(即終端地面店鋪,如商場、超市、專賣店、連鎖店等)來銷售的。這樣流程的商品分銷模式我們一般就叫做傳統的4P,s分銷,所謂渠道建設就是指商品分銷的深度(一級批發~二級批發~一級代理~二級代理~三級代理~商場)和廣度(一級代理~二級代理~商場、超市、購物中心、專賣店)。人們發現:傳統分銷,其渠道所占用的利潤非常大,成本也很高,而且要遠遠大于生產成本。
傳統分銷還有一個極大的弊端,信息傳播的成本太高!消費者和零售商對于生產廠家,其產品和服務等方面的信息的知情權幾乎是散失的;另外一個方面,生產廠家對于消費者和零售商的信息反饋也是非常狹隘的,生產廠家對產品的信息反饋主要來自于它的最直接的“顧客”-如大型一級批發商。國際互聯網出現并正式進行商業運用以后,生產廠家驚奇地發現:這個“工具”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并直接可以和消費者進行溝通。這樣生產廠家就可以直接以最快捷的速度找到消費者,知道自己應該生產什么產品。一些精明的商人很快就發現:把生產廠家的產品直接“從商場搬到網上”,消費者不需要親自到商場就可以看到自己所購買的商品(如海爾彩色電視機)信息。這個時候如果消費者的確想要購買海爾彩色電視機,那么她就不必要去商場,直接在網上購買就可以了。
這個原理就是經濟學的“利益極大化”原理。網上可以全方位地讓顧客了解所有產品的信息,如價格、功能、售后服務、促銷優惠等,如果顧客決定購買,那么“我”的好處是:一級批發~二級批發~一級代理~二級代理~三級代理~商場,這個龐大而繁雜的“程序”就可以省去,而可以用“一級代理-網上”來替代,這樣“網上超級商場”就出現了。因為省去了大量的“流通”費用和進入商場的成本,“我”的商品就可以賣得比傳統商場“很低”,比如海爾彩色電視機,傳統商場買2000元一臺,“我”就可以賣1500元一臺,而且利潤還可以遠高于傳統商場賣同一型號電視機的收入。基于這樣的一個機遇,出現了當當網、易趣網、淘寶網等等一些“冒險家”。
因該說“網上超級商場”是一個非常誘人的“超級大蛋糕”,它所節省下來的可觀利潤足可以讓一個人立下“提著腦袋”的誓言而“上井岡山”;但是幾十年過去了,殘酷的事實證明:“網上超級商場”這個“超級大蛋糕”并沒有出現。除了風險投資家像吹“肥皂泡”那樣,吹出幾個“肥皂泡”在納克達斯上市而衣缽滿盈以外,那些“網上超級商場”幾乎都是慘淡經營。事實是殘酷的,馬云對此感悟的很深刻,他在鄭遠先生的“電子商務與零售的創新型革命--BtoBtoC模式(三贏互動式交易平臺)”這一項目的評論中就曾經說道:
“你如果研究過阿里巴巴,可以發現在我們的網站上,搞批發零售的,掛牌的多,交易的少。不是人們不喜歡到阿里巴巴上來批發兼零,而是中間商在網下,早已經構建了一條非常完善的銷售渠道,阿里巴巴,充其量,只能成為他們的一個網上補充而已,根本不會動搖到他們的根本……逼他們放棄他們原來的渠道,這是你要重點考慮的……在你的方案里,有一個目標是取消代理商,取消批發商,這對于他們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所形成的營銷理念,是很大的沖擊。我的阿里巴巴,都不敢有這個理想,我只是想幫助每個廠商都能夠找到最佳的代理商或者批發商。在你的方案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消費者可以從中得益,或者是一些原來就是直接面向最終消費者的行業可以得益。可是你怎么說服那些品牌廠商的老頭兒們呢?你怎么說服可口可樂直接到你的網站上來賣,怎么說服青島啤酒到你的網站上來在線直銷,如果這一關你能過,你的網站很有前途,否則你的美好前景無從談起”。
可見,“網上超級商場”或者我們換一個說法叫做“網上超市”,其內容和原理是一樣的。它只能夠作為“傳統分銷渠道的補充”而不能“取代”,這就是“網上超市”步履維艱的最充分的佐證。我們再進一步推而演之:即便是國際互聯網再發達,就像“你”可以把“網上超市”做成為三維動畫那樣的“地面超市”,人們可以把自己“虛擬進去”自由購物,就像“網上娛樂購物大世界”(“天使”創業目前點擊率最高的風險項目)一樣,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的商品分銷渠道。只要“你”取代不了,你就不是一種創新而只是補充,通俗地說,“網上超市”不可能成為商品分銷的主流。
我們來看一下直銷,直銷是經典的“無店鋪銷售”,簡單的說它的分銷渠道是最短的:(直銷生產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物流(包括產品配送中心)~消費者。它沒有一級批發、二級批發;也沒有一級代理、二級代理、三級代理;更沒有商場、超市和專賣店等,因為它不需要,就好像烏鴉一出生它就是烏鴉,而不會是孔雀。直銷的這種模式運行了近100年了。直銷也是屬于傳統分銷的一種,只不過它沒有批發、代理和店鋪,而是通過它的直銷員(一種消費者和經營者合二為一的人)去把產品直接賣給終極目標顧客的。
同樣的道理,假設“網上超市”能夠“替代”直銷的話,那我們還做直銷干什么呢?直銷就是無店鋪經營,我們還要搞個店鋪(盡管是“虛擬店鋪”,但總歸是店鋪吧),不是多此一舉,畫蛇添足嗎?直銷要想做的好,我們不要面對面的溝通,我們也不要開會來做培訓,什么都放在網上,一個人一看到網上的“誘惑”,她就動心了,然后她就加入了,然后“我們”就賺錢了。這個邏輯如果就如此這么簡單,那么對于那些“拼命”才可以獲得財富的人來講,是不是極其不公平了呢?既然這個“故事”不會發生,那是不是就充分說明:“e-直銷”僅僅依靠所謂的“網上超市”就可以平步青云是行不通的呢?!既然行不通,你的直銷要做得好,是不是一樣要有卓越的產品?是不是一樣要建立科學的教育和培訓系統?是不是一樣要設計科學的獎金分配制度?是不是一樣要……這些與有沒有“網上超市”、“網上專賣店”或者“網上購物世界”等等,是不是沒有什么關系?!
有人說我們現在不是直銷了,我們是“電子商務”了,為什么呢?因為直銷沒有電子商務,這不是滑稽的可笑嗎?任何一個精明的商人都不會認為,把直銷的產品放在網上,做一個宣傳(注意:不是賣給顧客,它想賣也賣不出去!),直銷就走向了傳統、直銷就超越了直銷,直銷就可以打敗零售巨頭“沃爾瑪”了。這些幾乎幼稚的想法,既然被一些直銷企業奉為“圣經”,真不知它的直銷“戰略”是怎么制定出來的。
電子商務(簡單的B2C模式)連傳統都覺得“它”只是一種先進的信息傳播和交流“工具”,而不是取代傳統分銷渠道的“法寶”;直銷怎么就可以說“它”是取代直銷而成為直銷的“未來之箭”呢?沒有道理的,這個推理和邏輯都不成立。
“e-直銷”,其實它還是直銷,它也是和傳統一樣,只是在借助國際互聯網的力量和優勢,使直銷的信息交流和傳播更方便、更快捷;但是我們卻不能夠說,“e-直銷”已經不是直銷了這樣幼稚的話,或者說“e-直銷”是直銷的未來,這樣沒有任何邏輯的話,否則安利的“捷星”就應該取代安利了,所以“電子商務+直銷”或者“直銷+電子商務”= “e-直銷”,依然還是經典的直銷模式,其要輝煌,還要按照和遵循傳統直銷的思維、技巧、手段來同你的對手,在老的舊有直銷規則下,爭食那一塊“老蛋糕”。
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即人性的需求方面,再來說明一下“e-直銷”是難于輝煌的理由。我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場所,不時地和同仁們交流,任何商業模型的結構不是“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創造出來的”而是在“發現”顧客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夠架構出“滿足”她們需求的商業模式。“e-直銷”模型,你是發現了你的目標群體的“什么需求”而設計的?是對保健品的需求?是購物方便性的需求?是虛榮心的需求?是實現個人價值(如夢想)的需求?還是…..好像都不是。既然你的目標群體的需求都沒有發現,你就弄個“模式”來滿足她?請問:不需要發現什么群體的什么需求,隨便就可以用個什么模式就可以“糊弄糊弄”她的話,而且就可以衣缽滿盈的話,那么這個“錢”也太過于好掙了,然而,事實是錢不好掙,這就說明我們的思路是錯誤的。
在人性的所有需求當中,對自身生命的安全性需求,永遠是第一位的,甚至大于對健康的需求。這個道理很簡單:直銷的保健品那么貴,一瓶普通的鈣片要近百元,“你”為什么那么舍得“買”,“你”真的需要嗎?你說真的需要,那么我說,好,如果這瓶近百元的鈣片放在傳統超市里,旁邊就有一模一樣的鈣片才幾十元,你會買哪一種?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人會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符合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商品。補鈣,她可以從食物中去補,如果她覺得不補就有生命危險的話,除非醫生說,食物來不及了,必須用人工做出來的補。不做直銷“你”不吃鈣,因為你說你沒有錢買;為什么你“昨天”才做了直銷,不但“你”拼命吃了,而且你說你“有錢”買了?!這個不符合常理的,那只有一種解釋:你的需求點不是真的要補鈣;而是對“金錢的需求”。這就是我說的,“直銷不是一個賣產品的生意而是一個賣‘機會和夢想’的生意”。顯然,就目前中國的經濟情況而言,人們對金錢的需求要遠遠大于對健康的需求(除非他的生命受到威脅),既然直銷能夠滿足“我”對金錢的渴望;那么即使目前“我”不需要保健品,但是為了“錢”,我也寧愿吃它。
“電子商務+直銷”所滿足的還是跟原汁原味的一樣,是滿足人們對金錢的需求,即對自身安全(安全和健康還是有不同的界限)的需求。把各種各樣的產品(可能有非直銷公司自己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的信息,諸如價格、圖片、功能等放在網上,是任何一個企業(直銷和非直銷企業)都可以辦到的事情,就是說任何人有錢都可以輕易辦到的事情,其本身就不會有什么新穎性,沒有新穎性就不會有什么創新性可言。所以“e-直銷”還是直銷,它加上的電子商務的外衣,但是它的本質并沒有變;本質沒有變,其性質也就不會便,外表雖變化,但是直銷依然還是直銷,而不會變成其它的。
“交互式直銷”(即交互式分銷或交互式零售)是把直銷的“本質”改變了,即直銷的思想改變了,所以它具有新穎性和創新性。盡管其外表看起來似乎沒有改變,但是由于它的性質或者說本質變了,所以即使外表一樣,但是它已經和原來的事物不一樣了。人性的弱點是喜歡依據事物的外表來斷定事物的性質,就好像“狼披上羊的外衣,羊就認不出來狼”一樣;而恰恰事物的外表是決定不了事物的本質的,水和二氧化碳在結成冰,其外表是一樣的,但是它們卻是不同的物質。
人們不會對電子商務有需求(站在直銷的角度),而只是對直銷有需求,電子商務不是直銷(但是我們可以把它劃歸為單層次直銷的范疇,其實單層次直銷就是傳統銷售),所以人們對電子商務不會熱衷。但話又說回來,電子商務(簡單的B2C模式)是傳統分銷(包括傳統零售和傳統直銷)的重要補充,這一點已經得到充分驗證。人們離不開網上的信息(包括電子商務),就好像人們離不開汽車一樣,因為它是人們重要的出行交通工具,但是交通工具不能夠主宰人類的一切。
“e-直銷”不會成為直銷的主流,更不可能成為直銷的未來,這是必然的。否則,就好像我們會得出“網上超市”會替代傳統超市成為未來零售主流一樣的幼稚。直銷未來之路在何方?我們完全可以肯定的講:“交互式直銷”必然成為未來世界直銷的主流和時尚。我們之所以把自己多年對直銷的親身體驗和感悟,拿將出來,不企圖別的,就是希望能夠找到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共開創中國直銷未來的新時代。文中錯別字定不少,望讀者海涵。若更正,鄙人感激流涕!
2006-10-7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