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肺癌的早期信號
發布: 2006-11-02 00:00:00 作者: yangping 來源:

日前,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癌癥·2006)肺癌關注月專家/媒體知識共享會在北京舉行。由于空氣污染、環境失控、吸煙人群的持續上升等因素,近數十年來,肺癌的發病率一直在持續上升。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為例,肺癌發病率中男性患者一直遙遙領先,穩居第一。女性癌癥中,雖然乳腺癌位居第一位,但肺癌已經后來居上,上升到了第2、第3位的地位。在上海地區,肺癌的死亡率不論男女都已占第一位。
■留意肺癌發出的早期信號
咳嗽、咯血、持續胸痛是肺癌最常見的早期癥狀,但往往又易被患者所忽略。
先說咳嗽,它是肺癌患者最早和最常見的癥狀。由于起病時常類似感冒或支氣管炎,故易被忽視。因此,凡以往無慢性呼吸道疾患的人,尤其是40歲以上者,經過積極治療,咳嗽持續三周以上不止,應警惕肺癌可能,須做進一步檢查。至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病人,肺癌的發病率較一般人為高,但其早期的咳嗽癥狀常易與原有的慢性咳嗽相混淆,因此而延誤診斷的情況甚多。這時必須要注意咳嗽性質和咳嗽規律的改變。肺癌患者由于癌組織對支氣管黏膜的刺激,咳嗽常為刺激性嗆咳和劇咳、痰少,與原有的四季發病規律不符,經積極抗感染治療無效,癥狀反見加重。
咯血是肺癌的第二個常見癥狀。常因癌組織侵犯支氣管黏膜而引起。咯血量一般很少,常為血絲痰,可持續數周、數月或呈間歇性發作。由于咯血的量少或間歇出現,易被人疏忽。事實上,中年以上出現血痰者,約有1/4為肺癌所致。因此,當出現不明原因的痰血時,切莫麻痹大意。
胸痛者約占肺癌病人的半數以上,特別是周圍型肺癌,胸痛可為首發癥狀。那是由于癌組織浸潤胸膜所致。胸痛常固定于病變部位,早期多呈間歇性隱痛不適。體位改變、深呼吸和咳嗽時可使之加劇。因此,凡不明原因而出現固定部位的胸痛,應早做相應檢查。
總之,咳嗽、咯血、持續胸痛是肺癌的重要信號,尤其是40歲以上,又有長期、大量吸煙史的人,更應想到肺癌的可能。
■怎樣才能早期、快速地發現肺癌,并盡快確診
首先要提倡健康體檢。因為許多早期肺癌是在沒有任何癥狀,或因其他疾病檢查時,偶爾發現的。最方便、最經濟的檢查方法是拍攝X線胸片,絕大部分的肺癌,應該在胸片上有所顯示,但還有一部分肺癌,因為癌灶太小,或者所處的部位比較隱蔽,胸片上沒有顯示,需在肺部CT片或核磁共振片上才能顯示出來,或者胸片上出現了偽影,被CT或核磁共振排除了腫瘤。
凡胸片上有可疑為癌癥的病灶,或者臨床上懷疑有肺癌,但胸片是陰性的,必須再做胸部CT或胸部核磁共振,且最好是增強的,因為增強CT或增強核磁共振片可顯示縱隔淋巴結有無轉移以及血管、心臟受侵犯的程度,這對了解病期和制定治療方案十分重要。
其次,對已有持續性咳嗽、痰中帶血、固定部位的胸痛等肺癌早期信號者,必須盡早行胸片或胸部CT檢查。
再次,對有長期、大量吸煙史的煙民,肺癌有結核疤痕、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或者家屬中肺癌或其他腫瘤遺傳傾向等高危人群,最好能每半年拍攝一次胸片,以求長期隨訪。
但胸片、CT或核磁共振發現了肺癌腫塊,還不能肯定就是肺癌,因為確診必須依賴病理。所以,還必須千方百計找到肺癌的癌細胞。對中央型肺癌,可做支氣管鏡檢查,在鏡下行細胞刷或活檢找癌細胞;對周圍型肺癌,可做細針穿刺找腫瘤細胞;對已有淺表淋巴結轉移的,也可對淋巴結行細針穿刺或活檢取材查找腫瘤細胞;對已轉移到胸膜并已形成胸水的,可抽取胸水找腫瘤細胞。只有找到了肺癌細胞,才能百分之百地確診。因為在臨床上確實有一些在形態學上高度懷疑為肺癌的肺部陰影,到后來經手術、活檢或比較長期的觀察,被排除了癌癥。 ■怎樣制訂肺癌的治療方案
一旦明確了肺癌診斷,接著就要制訂正確的治療方案。制訂方案的主要依據有三點:一、肺癌的細胞類型;二、肺癌的臨床分期;三、患者的全身情況。
若為小細胞肺癌,一般不首選手術,主張先行化療或化療+放療。若小細胞肺癌尚未發現明顯轉移,則一般化療3-4個療程后再手術,手術后再行化療2-3個療程,或再加局部放療。若小細胞肺癌已有廣泛轉移,則以化療為主,局部殘留癌灶再行補充放療,手術基本不考慮。
若為非小細胞肺癌,首先要看臨床分期:0期、Ⅰ期、Ⅱ期、Ⅲa期首選手術治療。手術范圍根據病灶大小和患者肺功能情況而定。所有手術后需再行輔助化療4-6個療程,若術后有病灶殘留或切緣癌細胞陽性,再加放療。因體質差不能忍耐手術,或患者不愿手術,可用放療或放療+化療。
分子靶向治療便是近年內治療肺癌的一個新途徑,并已嶄露頭角。所謂分子靶向治療是指針對參與腫瘤發生、發展過程的細胞信號傳導和其他生物學途徑的一種治療手段。就像現代戰爭中的巡航導彈,能自動尋敵精確定位殺滅癌細胞,或像現代戰爭中的精確鉆地炸彈,定向阻斷癌細胞的增殖轉移信號傳導,破壞癌細胞的代謝,或像現代戰爭中的節點打擊,阻止腫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斷絕癌細胞的血液和養分供給。目前正在研究用于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療的藥物主要有如下幾方面: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抑制藥、腫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受體抑制藥、細胞周期表依賴性蛋白激酶抑制藥、維生素A衍生物X受體(RXR)抑制藥、蛋白酶體抑制藥、環氧化酶(COX-2)抑制藥、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PDGF)受體抑制藥、癌基因治療、肺癌疫苗等。
總之,肺癌的治療是比較復雜的,應根據病情變化,隨時調整治療方案,而綜合治療是其根本。
■留意肺癌發出的早期信號
咳嗽、咯血、持續胸痛是肺癌最常見的早期癥狀,但往往又易被患者所忽略。
先說咳嗽,它是肺癌患者最早和最常見的癥狀。由于起病時常類似感冒或支氣管炎,故易被忽視。因此,凡以往無慢性呼吸道疾患的人,尤其是40歲以上者,經過積極治療,咳嗽持續三周以上不止,應警惕肺癌可能,須做進一步檢查。至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病人,肺癌的發病率較一般人為高,但其早期的咳嗽癥狀常易與原有的慢性咳嗽相混淆,因此而延誤診斷的情況甚多。這時必須要注意咳嗽性質和咳嗽規律的改變。肺癌患者由于癌組織對支氣管黏膜的刺激,咳嗽常為刺激性嗆咳和劇咳、痰少,與原有的四季發病規律不符,經積極抗感染治療無效,癥狀反見加重。
咯血是肺癌的第二個常見癥狀。常因癌組織侵犯支氣管黏膜而引起。咯血量一般很少,常為血絲痰,可持續數周、數月或呈間歇性發作。由于咯血的量少或間歇出現,易被人疏忽。事實上,中年以上出現血痰者,約有1/4為肺癌所致。因此,當出現不明原因的痰血時,切莫麻痹大意。
胸痛者約占肺癌病人的半數以上,特別是周圍型肺癌,胸痛可為首發癥狀。那是由于癌組織浸潤胸膜所致。胸痛常固定于病變部位,早期多呈間歇性隱痛不適。體位改變、深呼吸和咳嗽時可使之加劇。因此,凡不明原因而出現固定部位的胸痛,應早做相應檢查。
總之,咳嗽、咯血、持續胸痛是肺癌的重要信號,尤其是40歲以上,又有長期、大量吸煙史的人,更應想到肺癌的可能。
■怎樣才能早期、快速地發現肺癌,并盡快確診
首先要提倡健康體檢。因為許多早期肺癌是在沒有任何癥狀,或因其他疾病檢查時,偶爾發現的。最方便、最經濟的檢查方法是拍攝X線胸片,絕大部分的肺癌,應該在胸片上有所顯示,但還有一部分肺癌,因為癌灶太小,或者所處的部位比較隱蔽,胸片上沒有顯示,需在肺部CT片或核磁共振片上才能顯示出來,或者胸片上出現了偽影,被CT或核磁共振排除了腫瘤。
凡胸片上有可疑為癌癥的病灶,或者臨床上懷疑有肺癌,但胸片是陰性的,必須再做胸部CT或胸部核磁共振,且最好是增強的,因為增強CT或增強核磁共振片可顯示縱隔淋巴結有無轉移以及血管、心臟受侵犯的程度,這對了解病期和制定治療方案十分重要。
其次,對已有持續性咳嗽、痰中帶血、固定部位的胸痛等肺癌早期信號者,必須盡早行胸片或胸部CT檢查。
再次,對有長期、大量吸煙史的煙民,肺癌有結核疤痕、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或者家屬中肺癌或其他腫瘤遺傳傾向等高危人群,最好能每半年拍攝一次胸片,以求長期隨訪。
但胸片、CT或核磁共振發現了肺癌腫塊,還不能肯定就是肺癌,因為確診必須依賴病理。所以,還必須千方百計找到肺癌的癌細胞。對中央型肺癌,可做支氣管鏡檢查,在鏡下行細胞刷或活檢找癌細胞;對周圍型肺癌,可做細針穿刺找腫瘤細胞;對已有淺表淋巴結轉移的,也可對淋巴結行細針穿刺或活檢取材查找腫瘤細胞;對已轉移到胸膜并已形成胸水的,可抽取胸水找腫瘤細胞。只有找到了肺癌細胞,才能百分之百地確診。因為在臨床上確實有一些在形態學上高度懷疑為肺癌的肺部陰影,到后來經手術、活檢或比較長期的觀察,被排除了癌癥。 ■怎樣制訂肺癌的治療方案
一旦明確了肺癌診斷,接著就要制訂正確的治療方案。制訂方案的主要依據有三點:一、肺癌的細胞類型;二、肺癌的臨床分期;三、患者的全身情況。
若為小細胞肺癌,一般不首選手術,主張先行化療或化療+放療。若小細胞肺癌尚未發現明顯轉移,則一般化療3-4個療程后再手術,手術后再行化療2-3個療程,或再加局部放療。若小細胞肺癌已有廣泛轉移,則以化療為主,局部殘留癌灶再行補充放療,手術基本不考慮。
若為非小細胞肺癌,首先要看臨床分期:0期、Ⅰ期、Ⅱ期、Ⅲa期首選手術治療。手術范圍根據病灶大小和患者肺功能情況而定。所有手術后需再行輔助化療4-6個療程,若術后有病灶殘留或切緣癌細胞陽性,再加放療。因體質差不能忍耐手術,或患者不愿手術,可用放療或放療+化療。
分子靶向治療便是近年內治療肺癌的一個新途徑,并已嶄露頭角。所謂分子靶向治療是指針對參與腫瘤發生、發展過程的細胞信號傳導和其他生物學途徑的一種治療手段。就像現代戰爭中的巡航導彈,能自動尋敵精確定位殺滅癌細胞,或像現代戰爭中的精確鉆地炸彈,定向阻斷癌細胞的增殖轉移信號傳導,破壞癌細胞的代謝,或像現代戰爭中的節點打擊,阻止腫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斷絕癌細胞的血液和養分供給。目前正在研究用于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療的藥物主要有如下幾方面: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抑制藥、腫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受體抑制藥、細胞周期表依賴性蛋白激酶抑制藥、維生素A衍生物X受體(RXR)抑制藥、蛋白酶體抑制藥、環氧化酶(COX-2)抑制藥、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PDGF)受體抑制藥、癌基因治療、肺癌疫苗等。
總之,肺癌的治療是比較復雜的,應根據病情變化,隨時調整治療方案,而綜合治療是其根本。
上一篇:網紅洗眼液真能洗出"臟東西"?專家:極... 下一篇: 油膩食物宜放點海帶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