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田還湖,有機柑橘直銷美國
發布: 2006-10-03 00:00:00 作者: yangping 來源:

●洞庭湖西畔山洲垸引入有機農業解決生計問題●農民在環保中實現增收●替代農業模式讓長江流域看到未來
西畔山洲垸是全國第一個綜合有機農業生產基地。10月28日,一個小孩在裝有有機柑橘的籮筐邊玩耍。這些柑橘,將貼上“中國制造”的標簽,直銷美國、加拿大。
“財神到,財神到,家家戶戶放鞭炮!10月28日,隨著杭州及上海的兩家外貿公司與有機農業協會柑橘收購簽約儀式的舉行,西畔山洲垸的有機柑橘將直銷美國加拿大。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全球項目官員Rob Soutter、國家農業部及省農業廳等相關負責人也趕到現場,見證了這個村莊的變遷。沅江市其他洲垸、洞庭湖區其他地方也特意派代表參加,現場見識了這種新型的替代農業。沅江市已計劃將西畔山洲垸的模式推廣到整個赤山島。
西畔山洲垸,這里是南洞庭湖深處,一個被新型耕作理念徹底改變了的村莊。
在“以糧為綱”的年代,人們圍湖造田,排水筑垸,從事傳統的水稻耕種,但得不償失,災難頻臨;如今,人們退田還湖,改種有機蔬菜,直銷大城市超市,其生產的有機柑橘將貼上“中國制造”的標簽,擺到美國、加拿大人的案幾,人們的口袋鼓了起來,并徹底醒悟——原來農民也可以這樣當。
圍湖造垸得不償失
南洞庭湖赤山島一隅,一塊淤積地讓人類覬覦已久。1969年,一群人終于向它進攻——圍湖、排水、造田,便有了西畔山洲垸。
很快,人們在興高采烈之余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里“五日一晴,三日一雨”,晴則旱,雨則澇,就為幾畝稻田,人們不得不長年抗旱排澇,還得承擔高額的電費。水稻種植又引來大量的病蟲害,老百姓只好使用鉀胺磷等劇毒農藥,而且用量越來越大,鳥兒沒了、青蛙沒了、野生動物沒了,洞庭湖水被污染了,自己的健康也被傷害了。不僅如此,突出其來的洪水更是帶來滅頂之災。1996年、1998年、1999年洪水連續沖破堤垸,財物席卷一空,并直接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
“那時候,我們男人最怕的是與老婆吵架,因為這里到處都是鉀胺磷呀!”說完,西畔山洲垸的張建華還有點難為情。
痛定思痛。1999年,人們退田還湖,從垸內搬到了山上。人安全了,但靠什么吃飯?WWF“攜手保護生命之河”長沙項目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帶來資金和技術,帶來新型的耕種理念:告別傳統的稻作經濟,推廣有機農業,直接躋身世界最先進的農業行列。
有機柑橘直銷美國加拿大
丟掉傳統的耕作模式,不用化肥農藥,這地怎么種?沒有反復的講解和示范,老百姓怎么都扭轉不過來。這些都罷了,關鍵是,有機農業能不能讓老百姓增收?
“你不知道,有幾年時間我們過得好痛苦。”村民倪后文說,土地有3年的有機轉換期,不能施化肥、不能打農藥,產量不增反降,由于產品還得不到認證,只能等同于市場上的普通農產品,賣不出好價錢。
2004年,終于通過了國家環?偩帜暇┯袡C認證中心的有機認證,成為國內第一個綜合有機農業生產基地,此時,有機蔬菜也逐漸打開了銷路,直接在長沙沃爾瑪及家樂福等超市銷售。但是,有機柑橘掛滿枝頭,卻沒人收購,大家只好賤價出售,而種有機柑橘所花的工夫要數倍于普通柑橘!
還好,西畔山洲垸的老百姓熬了過來。今年,相繼通過了美國及國際權威認證機構的認證,杭州敦成公司及上海熙可公司主動登門聯系,果園里那些并沒有“好看相”的柑橘突然身價備增,將被裝進寫滿洋文的盒子里,打上“中國制造”“有機”的標簽,直接銷往美國及加拿大。此時,“有機牌”的身價開始顯現出來了:以60-80CM的柑子為例,毛價1.2元/斤,農民純收入也有0.95元/斤,而市場上的普通柑子,批發價僅0.35元/斤,零售價也僅0.6元/斤左右。
倪后文算了一筆賬,他今年有兩萬斤柑子,除掉一些不合格的產品,光柑子一項,純收入至少也有一萬多元。加上種植有機蔬菜等,收入就更可觀了。而去年,他一家總收入僅7000元。種植有機柑橘及蔬菜,僅僅是他和老伴在搞,他的兒子一直在外面開車。“他開車都沒有我們兩個老的賺錢多,只要有機農業真正搞上去了,價錢穩定了,我兒子也不會開車了,回來幫我搞農業!蹦吆笪南嘈,村里很多在外面打工的青壯年也會選擇回來。
西畔山洲垸有機農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1999年垸內每戶農民的年收入不到2000元,去年就已達到2萬多。他們預計今年光柑橘一項就能給農民戶均增收1萬元。
“長打工”返鄉務農
今年48歲的周世任一直是個“長打工”,今年4月份,他卻從廣州回了村,承包了8畝荒山種植有機柑橘。
他夫妻倆供著兩個大學生。一個在華中科大,另一個在張家界一?茖W校,倆人一年的學費就兩萬多元,每個月的伙食費700多元。為此,周世任常年在廣東、長沙等地打工賺錢。去年,他在長沙某工廠當搬運工,每月600多元,自己吃住,余下的只有400多元了,實在劃不來,3個月后到了廣州,在一家電風扇廠當工人,每月有800-900元左右,為此,他把愛人也帶了去。
聽說家鄉的柑橘出口美國及加拿大,價錢很高。4月份他毅然返鄉,承包荒山種植柑橘。按照今年的行情,“在家里做事比外面要劃得來,也比外面要自由些”。
眼看那些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戶有了好光景,住在西畔山洲垸附近的陳光漢羨慕極了,盼望有機農業能夠盡快發展到他所在的村組。今年,陳光漢也種有二萬斤左右的柑橘,但由于不是有機柑橘,只能按市面上的價格出售,最多也只能賺到6000元。
推廣有機農業建有機島
不僅是陳光漢所在的伍家嘴組,包括整個洞庭湖區,退田還湖后,傳統的耕作模式不能用了,老百姓以何為生計、特別是能不能實現增收一直是個大問題。
西畔山洲垸的成功讓人們看到了希望,也找到了樣板。沅江市已計劃將這一經驗向整個占地面積達130平方公里的赤山島推廣,將赤山島打造成一個“有機島”,期待成為洞庭湖上的“有機明珠”。
如今的西畔山洲垸,人們再也不用農藥、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劑,不生產轉基因產品了,青蛙多了,鳥兒回來了,男人們也可以大聲說話了,因為身邊再也沒有鉀胺磷可找了,不用擔心“家庭變故”。
在現場,國家農業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常務副主任倪洪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有機農業人工投入多了,但化肥的成本減下來了,保護了環境,但考量它是否成功的關鍵還在于老百姓能否實現增收。從西畔山洲垸的情況來看,從事有機農業是湖區老百姓的增收點,它的成功已經成為一個樣板。不過,他又提醒相關部門在推廣的同時還得保證質量,真正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西畔山洲垸是全國第一個綜合有機農業生產基地。10月28日,一個小孩在裝有有機柑橘的籮筐邊玩耍。這些柑橘,將貼上“中國制造”的標簽,直銷美國、加拿大。
“財神到,財神到,家家戶戶放鞭炮!10月28日,隨著杭州及上海的兩家外貿公司與有機農業協會柑橘收購簽約儀式的舉行,西畔山洲垸的有機柑橘將直銷美國加拿大。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全球項目官員Rob Soutter、國家農業部及省農業廳等相關負責人也趕到現場,見證了這個村莊的變遷。沅江市其他洲垸、洞庭湖區其他地方也特意派代表參加,現場見識了這種新型的替代農業。沅江市已計劃將西畔山洲垸的模式推廣到整個赤山島。
西畔山洲垸,這里是南洞庭湖深處,一個被新型耕作理念徹底改變了的村莊。
在“以糧為綱”的年代,人們圍湖造田,排水筑垸,從事傳統的水稻耕種,但得不償失,災難頻臨;如今,人們退田還湖,改種有機蔬菜,直銷大城市超市,其生產的有機柑橘將貼上“中國制造”的標簽,擺到美國、加拿大人的案幾,人們的口袋鼓了起來,并徹底醒悟——原來農民也可以這樣當。
圍湖造垸得不償失
南洞庭湖赤山島一隅,一塊淤積地讓人類覬覦已久。1969年,一群人終于向它進攻——圍湖、排水、造田,便有了西畔山洲垸。
很快,人們在興高采烈之余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里“五日一晴,三日一雨”,晴則旱,雨則澇,就為幾畝稻田,人們不得不長年抗旱排澇,還得承擔高額的電費。水稻種植又引來大量的病蟲害,老百姓只好使用鉀胺磷等劇毒農藥,而且用量越來越大,鳥兒沒了、青蛙沒了、野生動物沒了,洞庭湖水被污染了,自己的健康也被傷害了。不僅如此,突出其來的洪水更是帶來滅頂之災。1996年、1998年、1999年洪水連續沖破堤垸,財物席卷一空,并直接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
“那時候,我們男人最怕的是與老婆吵架,因為這里到處都是鉀胺磷呀!”說完,西畔山洲垸的張建華還有點難為情。
痛定思痛。1999年,人們退田還湖,從垸內搬到了山上。人安全了,但靠什么吃飯?WWF“攜手保護生命之河”長沙項目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帶來資金和技術,帶來新型的耕種理念:告別傳統的稻作經濟,推廣有機農業,直接躋身世界最先進的農業行列。
有機柑橘直銷美國加拿大
丟掉傳統的耕作模式,不用化肥農藥,這地怎么種?沒有反復的講解和示范,老百姓怎么都扭轉不過來。這些都罷了,關鍵是,有機農業能不能讓老百姓增收?
“你不知道,有幾年時間我們過得好痛苦。”村民倪后文說,土地有3年的有機轉換期,不能施化肥、不能打農藥,產量不增反降,由于產品還得不到認證,只能等同于市場上的普通農產品,賣不出好價錢。
2004年,終于通過了國家環?偩帜暇┯袡C認證中心的有機認證,成為國內第一個綜合有機農業生產基地,此時,有機蔬菜也逐漸打開了銷路,直接在長沙沃爾瑪及家樂福等超市銷售。但是,有機柑橘掛滿枝頭,卻沒人收購,大家只好賤價出售,而種有機柑橘所花的工夫要數倍于普通柑橘!
還好,西畔山洲垸的老百姓熬了過來。今年,相繼通過了美國及國際權威認證機構的認證,杭州敦成公司及上海熙可公司主動登門聯系,果園里那些并沒有“好看相”的柑橘突然身價備增,將被裝進寫滿洋文的盒子里,打上“中國制造”“有機”的標簽,直接銷往美國及加拿大。此時,“有機牌”的身價開始顯現出來了:以60-80CM的柑子為例,毛價1.2元/斤,農民純收入也有0.95元/斤,而市場上的普通柑子,批發價僅0.35元/斤,零售價也僅0.6元/斤左右。
倪后文算了一筆賬,他今年有兩萬斤柑子,除掉一些不合格的產品,光柑子一項,純收入至少也有一萬多元。加上種植有機蔬菜等,收入就更可觀了。而去年,他一家總收入僅7000元。種植有機柑橘及蔬菜,僅僅是他和老伴在搞,他的兒子一直在外面開車。“他開車都沒有我們兩個老的賺錢多,只要有機農業真正搞上去了,價錢穩定了,我兒子也不會開車了,回來幫我搞農業!蹦吆笪南嘈,村里很多在外面打工的青壯年也會選擇回來。
西畔山洲垸有機農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1999年垸內每戶農民的年收入不到2000元,去年就已達到2萬多。他們預計今年光柑橘一項就能給農民戶均增收1萬元。
“長打工”返鄉務農
今年48歲的周世任一直是個“長打工”,今年4月份,他卻從廣州回了村,承包了8畝荒山種植有機柑橘。
他夫妻倆供著兩個大學生。一個在華中科大,另一個在張家界一?茖W校,倆人一年的學費就兩萬多元,每個月的伙食費700多元。為此,周世任常年在廣東、長沙等地打工賺錢。去年,他在長沙某工廠當搬運工,每月600多元,自己吃住,余下的只有400多元了,實在劃不來,3個月后到了廣州,在一家電風扇廠當工人,每月有800-900元左右,為此,他把愛人也帶了去。
聽說家鄉的柑橘出口美國及加拿大,價錢很高。4月份他毅然返鄉,承包荒山種植柑橘。按照今年的行情,“在家里做事比外面要劃得來,也比外面要自由些”。
眼看那些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戶有了好光景,住在西畔山洲垸附近的陳光漢羨慕極了,盼望有機農業能夠盡快發展到他所在的村組。今年,陳光漢也種有二萬斤左右的柑橘,但由于不是有機柑橘,只能按市面上的價格出售,最多也只能賺到6000元。
推廣有機農業建有機島
不僅是陳光漢所在的伍家嘴組,包括整個洞庭湖區,退田還湖后,傳統的耕作模式不能用了,老百姓以何為生計、特別是能不能實現增收一直是個大問題。
西畔山洲垸的成功讓人們看到了希望,也找到了樣板。沅江市已計劃將這一經驗向整個占地面積達130平方公里的赤山島推廣,將赤山島打造成一個“有機島”,期待成為洞庭湖上的“有機明珠”。
如今的西畔山洲垸,人們再也不用農藥、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劑,不生產轉基因產品了,青蛙多了,鳥兒回來了,男人們也可以大聲說話了,因為身邊再也沒有鉀胺磷可找了,不用擔心“家庭變故”。
在現場,國家農業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常務副主任倪洪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有機農業人工投入多了,但化肥的成本減下來了,保護了環境,但考量它是否成功的關鍵還在于老百姓能否實現增收。從西畔山洲垸的情況來看,從事有機農業是湖區老百姓的增收點,它的成功已經成為一個樣板。不過,他又提醒相關部門在推廣的同時還得保證質量,真正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上一篇:嚴查超范圍經營 隴西開展直銷網點專項檢查 下一篇: 金士力佳友奪得第六張外資直銷牌照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