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直銷企業身份 ——訪如新中國總裁邱錦云
發布: 2006-09-30 00:00:00 作者: 黃宇 來源:

如新2003年進入中國零售市場
如新(Nu Skin)是美國五大直銷企業之一,從2003年進入中國零售市場以來,一直以自營專賣店的形式拓展中國業務。因為在當時,傳銷行為在中國被嚴令禁止,所有外資傳銷企業都被要求轉型為店鋪經營。如新因為進入中國較晚,不存在轉型的問題,于是專賣店開了一家又一家,幾乎都忘了自己作為一家直銷企業的背景。
“當時的想法是要提速進入這個市場,所以不能等到它直銷開放才起步,用這種創新的變通的模式,是最好的辦法。”邱錦云在1998年12月加入如新集團,當月底就遭遇了中國的直銷禁令,不能不說是戲劇性的一幕。
“如果中國開放直銷,我們當然還是愿意做直銷”,但拿到牌之前,如新似乎沒動過直銷的腦筋。邱錦云說,中國是在2005年9月頒布直銷管理條例。雖然在此之前,根據中國入世的相關承諾,業界都相信中國會在3年左右的時間逐漸開放這一領域。但在政府法令法規沒有明確之前,如新不想去猜測,因而完全沒有進行直銷的試驗或準備。
直銷牌照到手
當然到了眼下,直銷牌照到手,對如新而言,是要換個腳步前進了。目前,如新獲得的是上海8個區的直銷許可,邱錦云說,按照計劃,今年12月,如新將申請上海其他區縣以及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四省的直銷牌照,到明年年中,則要將直銷模式拓展到全國。
邱錦云說,和其他一些行業相比,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中國直銷業的開放度還不夠,但自己并不這樣看,因為中國的消費者成熟度不夠,目前直銷業的開放程度和這種成熟度是匹配和適合的。
就目前而言,如新非常贊同中國政府對直銷企業設置的高門檻和從嚴監管,這些門檻包括:(人民幣,下同)8000萬元(1600萬新元)的注冊資金, 2000萬元的押金,必須在中國有生產基地以及具有3年以上的直銷管理經驗等。“確實門檻不低。”邱錦云說,但這能在很大程度上杜絕不規范直銷企業“攪混水”,對正規直銷來說反而是好事。
與此相呼應的,如新計劃明年在品牌維護和提升上加大力度,一方面增加媒體廣告的投放量,也打算請知名明星來做護膚品的代言,此前幾年中如新一直沒有注重這類嘗試。“對如新來說,工廠、店鋪等硬件設施都已經搭建好了,接下來要做的是品牌知名度等軟件方面的提升。”
邱錦云是馬來西亞裔的新加坡人,談到外國人在中國工作的心得,他說,外籍管理人員到中國,首先要了解當地的法令法規,和政府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和溝通;其次,中國的消費市場極具廣度和深度,因此不能簡單把中國看作“一個市場”,需要分區域來看待,市場調研更是必須。他笑言,要想真正融入中國的生活體制,沒個3年5年不行,奉勸那些要來中國工作的新加坡人,如果只想呆個半年一年的就沒有必要來了。
如新迄今在中國的投資逾1億美元,已拓展160家店鋪,并在上海奉賢、浦東,浙江湖州等地開設了4家生產工廠,2005年的銷售額達10億元人民幣,擁有6500名專職銷售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