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轉型期間的黃燈效應
發布: 2006-03-01 00:00:00 作者: 龍傳人 來源:

歡快的直銷沙龍進行中,有人提問,當今的轉型企業在沒拿到牌照之前,是否就一定要挨打,因為很多媒體都這樣報導:不是直銷就一定是在搞傳銷,甚至于工商局都是這樣認為的。在沙龍一邊聊天時,龍傳人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如下:
直銷法規的出臺就花了三年半不止,直銷企業的產生也得在該條例出臺后,有個半年磨合期吧。
哪可能在直銷轉型期間,人們的思想、公司的制度、企業的文化、老板的戰略、各公司各自幾十萬直銷人的口碑就能在12月1日這一天全轉過來了?
就說汽車吧,由禁行到通行,也不是一蹴而成;你見過只有紅燈直接變綠燈的中國大城市嗎?哪個十字路口不都有個黃燈塞在中間嗎?(不包括小城市、小路口)
中國幾千家原來的老“直銷”企業轉為今日正式的直銷企業,或者轉變為其他形式的企業,在這個十字路口,是否也應該包容一個黃燈效應呢?
我認為在當今直銷企業轉型的特殊時期內,“不直就傳”的理論不合時宜;特別是傳銷、直銷這潭渾水,就是放進去一噸的明礬,也不是那么容易清澈到底的。
所以今天就不能說安利、雅芳、玫琳凱、如新、天獅、新時代等等,當你還沒有拿到直銷牌照的時候,肯定你就是傳銷企業、搞的一定就都是傳銷活動。
是的,在沒有取到直銷牌照之前,這些大公司并沒有全部地、長時間地停止運作,因為轉型也夠麻煩的,這些公司的業務員都各有幾十萬人以上,光是通知、教育、換腦子、也得整整需要好幾個月呀!家里老婆孩子還等著要吃飯呢?如果這些公司在沒有拿到牌照之前,從12月1日起,全部長時間停止營業,春節還能包餃子嗎?上千萬人突然停止銷售和收入,那才會真正的給這個國家帶來動亂和不穩定,不利于和諧中國。
這么大的直銷轉型工程,肯定有一個過渡期,新老交替、及時修改調整,不合適還要再改進,沒有幾個回合,中國特色的直銷不可能一蹴而就。
可是,業界也有不少人問我,如何看待下述觀點?
例如:現在媒體評判的標準,已陷入一個誤區,就是“一牌定乾坤”,拿不到牌的就得打。“國家工商總局公平交易局打傳處處長吳雁說過,目前,中國沒有合法的直銷企業。只要牌照沒有發下來,就不能稱為合法的直銷企業,連安利雅芳都是傳銷。”一位直銷專刊的主編很肯定地說。近日,很多媒體也在文中多次提到吳雁處長的這一說法。
為此,我請教過吳雁處長,他告訴我:沒有說過連安利雅芳都是傳銷的話,轉型企業在還沒拿到直銷牌照前,不能說他就是傳銷企業,哪能不白就黑哦!
打傳辦的其他領導還補充說: 轉型企業如果涉嫌傳銷也是不允許的。黃燈的時間肯定是短暫的,我們不應該借故拖長黃燈時間。想借故在過渡期猛干一陣傳銷,趁工商局干部還在研究貫徹條例實施時,猛猛地發展下線,狠狠地拉人頭,美美地抓一把票子,這種投機心態的傳銷油子和老板,就該嚴打加嚴打!
沒有取到牌照之前的轉型企業和大的“直銷”企業,如果涉嫌傳銷活動,也應該及時地制止和改進;不能借故說:我們轉型企業正在調整之中,所以《禁止傳銷條例》不能適合我們企業。
禁傳條例應該是適合所有的企業,任何企業在任何時候,都不得涉嫌傳銷活動,在中國也沒有合法傳銷一說(暫時不包括臺灣省)。當然對于轉型直銷企業在調整過程中,那就更應該加強自律,盡快地把過去那些不適應兩部條例的做法,在幾十萬以上的各自隊伍中改變過來。轉型企業更應帶頭盡快地離開傳銷模式、不搞違規培訓、跨區經營,別搞的社會沸沸揚揚、群眾反映強烈,以免受到工商的掛牌督辦查處就麻煩啦。別落得個出局下場,得不償失呀!
在黃燈的短暫時間內,是在積極的調整轉型,還是在瘋狂的頂風作案,明眼人是會看得清清楚楚的,工商局的干部們更是明明白白的。
我只是從學術和理論上提出:既要理解當前轉型期不可避免的黃燈效應,又要不給惡意傳銷的企業和個人借此拖延條例的實施,或者還想趁機撈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