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人專訪:強將重返直銷業
發布: 2006-03-03 00:00:00 作者: 趙兵楊丹丹 來源:

訪著名中國直銷實戰專家姚建華
姚建華,中國第一代直銷人,聞名全國的中國直銷實戰專家,著名講師。警察出身,又能寫得一手好文章,所著《扭轉人生48小時》一書,風靡業界,成為當時從業者的金科玉律,可謂文武全才。也許是由于行業的特點造就了當時直銷界的奇跡,由姚建華倡導并組建的“青松體系”,發展成為當時最大的直銷團隊之一,累計創造了超過100億的營業額。正是因為這一種巨大的成功,姚建華幾乎成為當時直銷界的“靈魂人物”,每一次聽到他的名字,所有的直銷人都會為之震動!
記者(下稱記):姚總您好,得知您重新回到直銷界,業界人士都很高興,而且也很關注你的去向,那請問此次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重新進入直銷界呢?
姚建華(下稱姚):自從淡出直銷界后,我做夢都盼望著再回來。今天我就像找到了當年初戀的感覺一樣,興奮不已。當初我之所以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全靠家人的鼓勵和下面好多事業伙伴的支持。如今,我再次回到直銷界,是懷著一種愛和感激的心情。我太愛這個行業了,作為第一代直銷人,我同時肩負著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真誠的希望我能為中國直銷盡一份心力,為我們民族企業作些貢獻。
記:既然是懷著一種感激和責任的心態重新回到直銷界,那請問什么樣的公司才是你選擇的再創業平臺呢?
姚:時下由于市場體系的配套不完整,消費者仍缺乏理性和成熟的消費心態和觀念,直銷行業在我國的完全規范化發展尚需時日。因此造成老百姓談傳色變,說直銷就是騙人的。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是民心不可失啊!
然而在這樣的一個過渡時期,正迎合了一些投機分子的投機心理。他們以為照搬人家的制度和理念就能賺大錢,殊不知直銷真正的精髓在哪里,最后成了畫虎不成反類犬之屬。他們根本沒有長久經營的心態和理念,大部分都編造故事,把自己吹噓得實力雄厚無比。其實都是短期炒作,能撈就撈,能騙就騙點而已。正因為如此,選擇一家真正的創業平臺,那就要撥開迷霧看太陽。
憑我個人的一點薄見認為:第一、要看這家企業的核心層是由什么人組成、他們的實力如何、甚至他們近年來都干了些什么?他們的社會知名度、美譽度都是考察的重點。第二、是對這家公司執行團隊的考察。常言道:“強將手下無弱兵。”帶頭是些什么人直接影響著整個公司的發展。總之,考察一家值得我全新投入的公司需要仔仔細細,全方位了解。
做大做強后如果團隊沒有一個抗風險能力很強的平臺,到頭來還是雞飛蛋打。特別是目前市場上直銷公司不斷涌現,簡直到了直銷的戰國時代,其中當然不乏正當經營、以銷售真正優質產品為目的的公司,所以慎重選擇公司、正確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記:自1998年淡出業界后,您選擇了轉營傳統企業,能介紹您現在經營的這家傳統企業嗎?
姚:古人說:“唯有埋頭,乃能出頭。”在轉營傳統企業的這些年里,某些方面真要感謝直銷,因為在直銷行業多年的磨練讓我積累了豐富的營銷經驗,培養了我凡事不能急躁的耐心。通過6年多的艱苦奮斗,我在長沙的工廠去年的訂單已超過億元,并在全國排水管道制造行業中也是知名品牌。
記:既然您的傳統企業做得如此成功,為何您要重返直銷行業呢?
姚:正是因為企業已經壯大并正穩步發展,我有了時間和精力再次涉足我熱愛的直銷事業。其實這幾年我做夢都在思念著當年那些共同創業的伙伴,向往當時那種生活的感覺,人與人之間不分你我、互相幫助,真是親如兄弟。而這種感覺在傳統行業中是無法找到的。
加上直銷現在已立法,雖說直銷法規在市場實踐上的確仍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完整,但至少政府已經肯定了這個行業的存在,所以我認為宏觀上已基本成熟。事實上政府這樣做也是非常合理的。
直銷從1990年進入我國起,這種勞動密集型,管理松散型的人員銷售模式,本身就與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所形成的社團管理方式格格不入。加上城市下崗人員,隱性失業勞動者,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的大量卷入,政府對這個行業的開放有著更謹慎的態度。改革開放以來,面對社會轉型時期在各種利益分配下被邊緣化的普通平民,假如這群帶著普遍失衡心態的人卷入非法的、不正當的傳銷漩渦中,一旦大面積聚積,將會引發的社會問題的確也不是大家所樂意接受和看到的。但另一方面,直銷這種已被全球大多數WTO成員國所接受的銷售模式,不開放必然涉及到一個大國的形象與信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這種銷售方式必然會滲透我國的行銷領域,未來將很有可能成為我國的一些個性化商品主流營銷模式之一。所以,形勢告訴我回歸直銷界時機已基本成熟,此時不回更待何時!
姚建華一直自信的笑容,讓人領略到直銷在中國銳不可當的魅力,也證實了直銷法規出臺對市場的吸引力。在國內直銷市場的未來,相信還會有像姚建華這樣的回歸不斷出現,相信能夠為市場的進一步繁榮作出貢獻。
姚建華,中國第一代直銷人,聞名全國的中國直銷實戰專家,著名講師。警察出身,又能寫得一手好文章,所著《扭轉人生48小時》一書,風靡業界,成為當時從業者的金科玉律,可謂文武全才。也許是由于行業的特點造就了當時直銷界的奇跡,由姚建華倡導并組建的“青松體系”,發展成為當時最大的直銷團隊之一,累計創造了超過100億的營業額。正是因為這一種巨大的成功,姚建華幾乎成為當時直銷界的“靈魂人物”,每一次聽到他的名字,所有的直銷人都會為之震動!
記者(下稱記):姚總您好,得知您重新回到直銷界,業界人士都很高興,而且也很關注你的去向,那請問此次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重新進入直銷界呢?
姚建華(下稱姚):自從淡出直銷界后,我做夢都盼望著再回來。今天我就像找到了當年初戀的感覺一樣,興奮不已。當初我之所以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全靠家人的鼓勵和下面好多事業伙伴的支持。如今,我再次回到直銷界,是懷著一種愛和感激的心情。我太愛這個行業了,作為第一代直銷人,我同時肩負著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真誠的希望我能為中國直銷盡一份心力,為我們民族企業作些貢獻。
記:既然是懷著一種感激和責任的心態重新回到直銷界,那請問什么樣的公司才是你選擇的再創業平臺呢?
姚:時下由于市場體系的配套不完整,消費者仍缺乏理性和成熟的消費心態和觀念,直銷行業在我國的完全規范化發展尚需時日。因此造成老百姓談傳色變,說直銷就是騙人的。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是民心不可失啊!
然而在這樣的一個過渡時期,正迎合了一些投機分子的投機心理。他們以為照搬人家的制度和理念就能賺大錢,殊不知直銷真正的精髓在哪里,最后成了畫虎不成反類犬之屬。他們根本沒有長久經營的心態和理念,大部分都編造故事,把自己吹噓得實力雄厚無比。其實都是短期炒作,能撈就撈,能騙就騙點而已。正因為如此,選擇一家真正的創業平臺,那就要撥開迷霧看太陽。
憑我個人的一點薄見認為:第一、要看這家企業的核心層是由什么人組成、他們的實力如何、甚至他們近年來都干了些什么?他們的社會知名度、美譽度都是考察的重點。第二、是對這家公司執行團隊的考察。常言道:“強將手下無弱兵。”帶頭是些什么人直接影響著整個公司的發展。總之,考察一家值得我全新投入的公司需要仔仔細細,全方位了解。
做大做強后如果團隊沒有一個抗風險能力很強的平臺,到頭來還是雞飛蛋打。特別是目前市場上直銷公司不斷涌現,簡直到了直銷的戰國時代,其中當然不乏正當經營、以銷售真正優質產品為目的的公司,所以慎重選擇公司、正確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記:自1998年淡出業界后,您選擇了轉營傳統企業,能介紹您現在經營的這家傳統企業嗎?
姚:古人說:“唯有埋頭,乃能出頭。”在轉營傳統企業的這些年里,某些方面真要感謝直銷,因為在直銷行業多年的磨練讓我積累了豐富的營銷經驗,培養了我凡事不能急躁的耐心。通過6年多的艱苦奮斗,我在長沙的工廠去年的訂單已超過億元,并在全國排水管道制造行業中也是知名品牌。
記:既然您的傳統企業做得如此成功,為何您要重返直銷行業呢?
姚:正是因為企業已經壯大并正穩步發展,我有了時間和精力再次涉足我熱愛的直銷事業。其實這幾年我做夢都在思念著當年那些共同創業的伙伴,向往當時那種生活的感覺,人與人之間不分你我、互相幫助,真是親如兄弟。而這種感覺在傳統行業中是無法找到的。
加上直銷現在已立法,雖說直銷法規在市場實踐上的確仍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完整,但至少政府已經肯定了這個行業的存在,所以我認為宏觀上已基本成熟。事實上政府這樣做也是非常合理的。
直銷從1990年進入我國起,這種勞動密集型,管理松散型的人員銷售模式,本身就與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所形成的社團管理方式格格不入。加上城市下崗人員,隱性失業勞動者,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的大量卷入,政府對這個行業的開放有著更謹慎的態度。改革開放以來,面對社會轉型時期在各種利益分配下被邊緣化的普通平民,假如這群帶著普遍失衡心態的人卷入非法的、不正當的傳銷漩渦中,一旦大面積聚積,將會引發的社會問題的確也不是大家所樂意接受和看到的。但另一方面,直銷這種已被全球大多數WTO成員國所接受的銷售模式,不開放必然涉及到一個大國的形象與信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這種銷售方式必然會滲透我國的行銷領域,未來將很有可能成為我國的一些個性化商品主流營銷模式之一。所以,形勢告訴我回歸直銷界時機已基本成熟,此時不回更待何時!
姚建華一直自信的笑容,讓人領略到直銷在中國銳不可當的魅力,也證實了直銷法規出臺對市場的吸引力。在國內直銷市場的未來,相信還會有像姚建華這樣的回歸不斷出現,相信能夠為市場的進一步繁榮作出貢獻。
上一篇:李錦記集團主席李文達獲香港特區頒授銅... 下一篇: 雅芳高壽康:中國直銷探路人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