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得發]當直銷遇上店鋪
發布: 2006-02-23 00:22:00 作者: 陳得發 來源: 《經貿世界》

政府因為直銷市場已到了失控的地步,因此在1998年4月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全面禁止直銷。同年6月開放10家直銷公司采取特許的營業方式進行直銷。特許營業的直銷公司必須在各地開設店面,讓直銷商在店里面進行銷售的方式,開啟了直銷在內地營運的新模式。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不太習慣,因為這種開店進行直銷的方式和世界各地的直銷模式完全不同,但為了遵守政府的相關規定,得到特許營業執照的這10家公司還是認真地執行。大家都在摸索當中學習,過了一段時間業績才逐漸上來。以安利公司為例,其在內地2004年的營業額就達到170億元的水平,創其全球單一地區的最高紀錄。不過因為政府規定必須在各地開店,而開店的成本很高,所以利潤減少許多。進入21世紀之后,世界知名的直銷公司紛紛進軍內地市場,那些后來進入內地的直銷公司,當然無法取得直銷的特許經營執照,所以它們就不強調直銷,改申請以傳統零售方式來銷售產品,一方面等候直銷法規的公布。
在內地關閉直銷市場之后,世界各大直銷公司還想進軍內地市場,其著眼點是內地改革開放20多年之后所逐漸累積的市場消費能力。這個消費市場的潛力正隨著內地經濟建設的全面起飛,以領先全球的速度快速增加。各大直銷公司都期待內地直銷市場徹底開放,為了搶占市場先機必須先行布局。雖然他們都以傳統零售的名義申請進入市場,也都在重要城市開設店面,但是深入去了解的話,還是可以發現公司員工仍然會鼓勵顧客去邀約朋友到店里來參觀、選購產品,給予介紹人傭金或折扣的優惠,甚至在公司內部登錄其為直銷商。換句話說,雖然沒有申請特許經營的直銷執照,但是私下還是有公司以直銷的模式在推廣。也可以說,直銷公司到內地之后,都入境隨俗采取以開店的方式來進行直銷,直銷商不強調到非特定地點去介紹產品或事業機會給潛在的客戶,改為帶他們到店里參觀,再介紹產品或事業機會給他們。
也許是因為內地特許經營的直銷模式帶給直銷公司的靈感,在臺灣地區有幾家規模較大的直銷公司也在1999年前后開始有了在重要城市開設展示中心的構想。它們先把原來的辦公室面積擴大,再隔離出一大半的空間,布置成產品展示中心,里面還有一個區域放置一些桌椅,供直銷商和顧客討論。這樣的擴充光是場地每個月的租金、水電費和裝潢布置的費用,以及聘專人來管理的薪資就是一筆很大的成本,所以開始的時候它們都是抱著嘗試的心態去經營。經過一兩年之后,它們發現設置展示中心帶來業績的成長遠超過它們投入的成本,這樣的效果迅速在直銷行業傳開來,一些規模較大的直銷公司紛紛起而效尤,遂造就了華人直銷市場的特殊經營模式。
2005年內地的《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將直銷市場重新開放,但也重新界定了直銷市場的游戲規則。首先是明文禁止“團隊計酬”的多層次直銷獎金制度,讓以多層次直銷為主的直銷業跌破眼鏡,大家必須在營運制度上做很大的調整。是否能夠調整成功,大家都沒有把握,因為對所有直銷業者來說,他們一直都是以多層次直銷的方式在經營,不論是經營理念、管理制度、教育訓練制度都已經施行多年;單層次直銷的經營方式和多層直銷有很大的不同,這樣的改變都是他們生平頭一遭碰到的事。
其次是將獎金發放的上限定為售價的30%,對多層次直銷而言似乎少了些,但對于單層次直銷而言還不太壞。但少了團隊互相扶持的力量,有多少直銷商靠單兵作戰能夠存活下來,是另一個未知數。因為在沒有“團隊計酬”的獎金制度之下,就沒有上級輔導下級的機制或動機了;每一個直銷員要自己去開發市場,自己去推銷產品;碰到挫折的時候沒有人來安慰、鼓勵,碰到問題的時候沒有人來協助解決。若沒有過人的毅力和膽識,可能做不了幾個月就放棄了。直銷從業者必須正視這樣的問題,擬定出一套取代上級輔導下級的機制,讓直銷員遇到挫折的時候有人可以投靠,尋求到安慰;碰到問題的時候有人可以咨詢,甚至幫忙解決。
《直銷管理條例》規定,直銷員可以到不特定的地點去向消費者推銷產品,恢復了直銷的精神,解除了直銷公司必須在各地開設店面的要求,省了直銷公司開店的成本。但是直銷公司是否因此不會在各地大量開設店鋪,也還是一個未知數。內地幅員廣大,若要在各地開店的話,其店鋪數量將十分驚人,將該數量乘每間店鋪的開店成本之后,會是一筆十分龐大的投資,只有財力雄厚的直銷公司才負擔得起。這也是為何財力雄厚的雅芳公司在內地也要以加盟為主,直營為輔的方式開店,店鋪數量才能超過6,000家的原因。
1998年內地特許營業的直銷規范,帶來直銷公司開店經營的創新模式,也激發臺灣地區直銷行業的渠道變革;2005年9月公布的《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將再一次考驗直銷從業者的應變能力,符合申請資格的直銷公司或準備進入直銷市場的公司,都紛紛提出申請,預計2006年3月第一批核準的牌照就會下來。獲得第一批牌照的公司將率先展示它們在法規規范之下的應變策略,是福是禍尚難下定論,因為那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那些還不符合申請資格,或者沒有拿到執照的公司該如何經營下去,更值得大家關心。如果這些公司走入地下,將使直銷市場更加混亂,讓消費者失去對直銷重新燃起的希望,也會使政府更疲于奔命,到處取締非法傳銷,這不是正規直銷公司所樂見的。
筆者建議這些沒有拿到直銷執照的公司,先采用連鎖加盟的方式,在各地開店,以優質的產品吸引消費者的喜好和信心,建立品牌知名度。等到直銷市場真正走上軌道,政府對直銷市場的管理有充分信心的時候,應該會漸漸開放“團隊計酬”的多層次直銷制度。到那時,應該會有許多公司,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后,資歷和財力可以符合政府的要求,申請執照獲準的機會增大,在品牌知名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推動直銷的經營模式將有如虎添翼的效果。而且這些中小型公司,可以跳過禁止“團隊計酬”的這段時間和必須摸索改變直銷制度以符合政府規定的過渡時期,也算是省下麻煩的另一種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