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條例生效-各地動態
發布: 2005-11-30 00:00:00 作者: zhixiaowang.com 來源:

寧夏市場準入直銷企業僅一家
繼《禁止傳銷條例》11月1日施行后,廣受關注的《直銷管理條例》于12月1日起正式施行。11月30日,記者從自治區工商局相關部門了解到,盡管在寧夏注冊的直銷企業已經達到5、6家,但是目前市場準入許可的僅為雅芳寧夏分公司一家。從12月1日起,以前通過熟人直接銷售產品,不開具任何售貨憑證的直銷方式將按照相關規定納入嚴格管理,即經過培訓的直銷人員應帶證上崗,且成交后向顧客出具發票和售貨憑證。
工商人員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初,一些國外直銷公司開始進入中國。由于當時市場監管力度不夠,有些直銷逐漸發展成為各種形式的傳銷活動,以發展下線謀取高額利潤為鉺,稱為“拉人頭”。傳銷多侵害下崗職工、老年人、農民等經濟實力不高的群體,一些人被騙后迫于無奈,開始從事偷盜、搶劫甚至賣淫等違法行為。而傳銷行為更對市場經濟秩序造成了破壞。因此在保護直銷行為的同時,工商部門還將繼續嚴厲打擊傳銷行為。
云南將展開全面摸底調查
“我省貫徹執行《直銷管理條例》,不會只轉發紅頭文件就了事,省商務部門將在全省范圍內展開摸底調查,為下一步拿出符合云南實際的貫徹措施作準備。”昨日,省商務廳市場處有關負責人說。據悉,我省調查的重點主要有兩個方面:計劃從事直銷的省內企業的情況、意愿;國外直銷巨頭在滇分支機構的狀況。省商務部門表示,直銷是眾多現代經銷模式中的一種,對我省的內貿流通業而言則是一件新生事物,所以要摸清家底后才便于出臺相應政策。但是,市場處的領導對今后可能出臺措施的內容三緘其口。
業內人士就此分析,直銷這種經銷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對促進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流通發展有著積極作用。但是,由于這種經銷模式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很大程度的信息不對稱性,直銷人員也具有分散性的特點,所以較容易引發一些不規范,甚至是違法行為的發生,進而損害廣大消費者和直銷從業人員的切身利益。由此,政府部門對直銷行業、相關規定采取審慎態度,不難理解。
泉州市:直銷產品只能“約定三包”
12月1日起,《直銷法》正式生效,泉州工商為此出臺了有關直銷的行政指導意見。據泉州市工商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消費者、直銷員在購買直銷產品時,消費者自購買直銷產品之日起30日內,產品未開封的,可以憑直銷企業開具的發票或者售貨憑證向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所在地的服務網點或者推銷產品的直銷員辦理換貨和退貨外,由于商務部和工商總局目前確定的直銷產品并不在“法定三包”商品之列,故當前直銷產品不存在“法定三包”的情況,但雙方可在合同約定“三包”責任,這就是“約定三包”。“約定三包”責任的具體內容按照公平自愿原則由消費者、直銷員與直銷企業雙方自行協商。
直銷條例生效 南京內企緣何卻步
昨天是《直銷管理條例》正式生效首日,南京市工商局得到一個令人失望的結果:南京申請注冊“直銷”的內資企業數為“零”。
隨即,記者采訪了南京幾家銷售額過億元的相關企業,有關負責人回答耐人尋味。
一位化妝品品牌公司的老總說,“這次申請‘直銷’的門檻太高了,我們想進也進不去。《條例》規定,要想申請成為直銷企業,實繳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8000萬元,還要再繳保證金2000萬元。對于我們企業來說,這個條件過于苛刻。”
另一位年銷售額達二十億元的保健品企業營銷部經理說,像他們這樣的企業雖然具備了申請的資格,但固有的營銷模式一下子難以改變,所以暫時不會考慮采取直銷這種營銷模式。
東南大學商學院朱志堅副教授認為,“直銷”內資企業注冊登記遭冷遇原因是多方面的。直銷申請門檻提高是主要原因,它表明國家決心把不具有太強實力,并有可能在直銷中變質的中小企業剔除在外。目前絕大多數內資企業真正通過直銷人員和消費者面對面交流把產品展示給消費者,將產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的直銷行為雖有所涉及,但所占營銷手段比重極小。“暫時不考慮”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還有一個“真直銷”、“假直銷”問題。“真直銷”以創名牌為主,“假直銷”以賺錢為主,短期投機尋求暴利。一些內資企業的產品往往質量不過關,不得不弄虛作假、夸大其辭,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直銷管理條例》的施行,讓“假直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無良企業只好選擇逃遁。
朱志堅副教授同時也表示,直銷作為營銷模式的一種方式,并不適合多數內資企業,內資企業選擇怎樣的營銷策略,應該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目標來制定。直銷“現款現貨”的低成本、低風險,加上《直銷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直銷有著良好的市場預期,它向內資企業提供了一個新的創富機會,但不是唯一之路。
直銷業平靜應對新法實施
備受關注的《直銷管理條例》等相關法規已于本月1日起正式實施,業內反應較為平靜。記者從市工商局公平交易處獲悉,我市3家企業申請直銷牌照的相關材料已報送到省商業廳。而監管部門表示,當前的工作重點仍然是打擊傳銷。
剛剛在我市開設了直營店的康寶萊(中國)保健品有限公司,表示此前就一直在對直銷法進行學習、研究和培訓,將全力配合條例實施,目前正在申請首批牌照。安利大連分公司有關人士說,10月份直銷條例公布以來,安利就已經向單層次模式轉型并下調價格,以適應新的管理條例。內資企業則更顯得低調,無不三緘其口,表示在牌照頒布之前不愿透露信息。
市工商局公平交易處有關人士介紹說,目前在我市從事直銷相關經營活動的企業共有近50家,3家欲申請直銷牌照的本地企業———富饒、美羅、珍奧,已在第一時間將相關材料送到省商業廳。根據相關條例,商業廳將在7日內向商務部報送,商務部在90日內作出批復。因此,直銷企業如果能夠獲得首批牌照,也應該在明年3月份左右。
江蘇工商局:“違規者不發直銷牌照”
在商務部系統為迎接“直銷申牌”緊鑼密鼓做準備時,各地工商系統開始強化市場監管。昨天,江蘇省工商局召集安利、雅芳、玫琳凱、完美、康寶萊等12家直銷企業內部開會,對各巨頭再敲警鐘,“違規企業不可能獲牌”。
昨天,江蘇省工商局牽頭安利、雅芳、玫琳凱、如新、康寶萊、李錦記、天獅、歐瑞蓮、仙妮雷德等12家在江蘇有經營業務的直銷企業負責人召開了為期一天的“貫徹實施兩直銷條例座談會”。會上,江蘇省工商局相關負責人就直銷與傳銷的區別、條例對直銷行為的規定、傳銷的危害等進行了詳細講解,希望各企業嚴格貫徹執行條例。
而對于安利、雅芳、玫琳凱、完美等幾家直銷轉型企業,江蘇省工商局昨表示,轉型企業不等于直銷企業,在現階段仍應該按照“店鋪+雇傭推銷員”的方式經營。據悉,《禁止傳銷條例》和《直銷管理條例》已先后于11月1日、12月1日正式實施。
一與會企業負責人昨對記者表示,工商局方面在會上明確表示,如果有企業涉嫌傳銷,不僅不可能獲得直銷牌照,而且還將受到工商局的嚴厲打擊。
查看心情排行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支持
高兴
震惊
愤怒
无奈
谎言
枪稿
不解
搞笑
无聊
标题党
顶一下0
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