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資本的盛宴?
發布: 2005-09-02 00:00:00 作者: 趙志國 來源:

新秀涌入
9月21日,國內保健品業巨子健康元在深圳宣布將正式進軍直銷業,這家來自傳統行業的企業同時表示,公司今后將成為國內惟一一家以經銷商經銷與直銷兩種銷售模式并存的醫藥企業。引人注目的是,這是國內一家擁有十年以上保健品經營經驗,多個保健品強勢品牌,兩家上市公司的雄厚背景的公司,它的高調進入預示著在直銷法頒布之后,這一行業開始醞釀變局。無獨有偶的是,一直在華悄悄蟄伏的美國康寶萊公司也于近日在山東省青島市開設第一家服務網點,據稱在本月內還將在福州和沈陽開店。未來,康寶萊仍將持續不斷地在中國沿海省份布局,預計到年底其網點數量將達到30家。在石家莊,直銷業的變化也在出現,在中山路的繁華地段上,來自南方的李錦記也在石家莊開出了自營店,并宣稱要在短期內在全國開20多家自營店。受“直銷法”出臺千億元市場商機的驅動,加上直銷法取消了對店鋪數量的限制,目前各大外資直銷巨頭一邊備戰申請牌照,一邊也在提速開店。據了解,目前安利、如新、日暉、完美等直銷企業也在抓緊店鋪的布局。今年正式重返中國直銷市場的日暉表示,作為日暉“千店計劃”的一部分,其將在本月中下旬在上海開設兩家店鋪。由于看中了“直銷法”出臺的商機,今年下半年日暉的門店和營銷網絡的建設速度將更為迅猛和驚人。另外,身居十家直銷轉型“元老”之一的完美,在擁有了3000多家店鋪的基礎上,今年內也計劃將店鋪開設到4500家。而目前已擁有170多家店鋪的如新也表示,將繼續在全國主要城市和一些地級城市開設專賣店。業內對此的看法是,與上幾次的直銷開店潮不同的是,這一次很多企業實際上是出于自身經營需要而提速開店,搶占市場先機,利用政策過渡期的時機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成為直銷企業們考慮的重點。
資本博弈
9月2日,《直銷管理條例》出臺后,外資企業以安利為代表,內資企業以天獅為代表紛紛發表聲明:要對現有經營模式進行調整,并正在積極準備直銷牌照的申請。記者注意到,1998年國家批準的10家轉型企業,如今除了安利、雅芳等幾家外,超過半數的企業如今在直銷市場中已經銷聲匿跡,而隨著12月1日直銷法的正式施行,許多的新面孔正在擠入直銷行業,其中不乏國內知名的內資企業。盡管“多層次計酬”被嚴令禁止,30%的獎金上限也將改寫直銷的“暴利神話”,但對直銷企業來說,未來的直銷市場仍將是一場盛宴。事實上,許多企業早在幾年前就在悄悄地為進入直銷業做準備。按照我國入世有關承諾:對“無固定地點的批發或零售服務”,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三年內,將取消“市場準入限制”和“國民待遇限制”。而在去年“9·10”廈門會議上,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表示,“過去6年,對內資企業來說,有些是不公平”。這番話讓許多國內企業心理上有了些安慰,而她提出的“內外一致,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政策方向更讓眾多內資企業看見了直銷市場的希望。據有關人士預測,在未來5年內,直銷業在中國的規模將達到50億到70億美元,這將使中國的直銷業規模成為世界第三,僅次于美國和日本,號稱全球最具潛力的直銷市場。“無疑中國的直銷市場誰都不愿放棄。”雖然現在法規已出臺,但企業們的聲音是“游戲尚未結束,拿到牌照才是最終的角逐”。普遍的預計是從12月1日直銷法開始實施之日,牌照的申請也正式開始,由于有3個月的審查期,因此最早也要到明年3月才能揭曉誰能摘得國內第一批直銷企業的牌照。這也是一個博弈的過程。據了解,政府相關部門目前正在制訂直銷的相關細則,作為企業來說,未來的計酬模式和分配方式可以和政府進行協商交流,博弈的最后結果往往是政府妥協,也就是選擇市場中大多數企業都能接受的方案。我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表示,在直銷立法這個問題上,不可能只允許幾家外資企業搞,內資和外資企業要平等對待。業內認為,這一背景下,未來如安利、雅芳等世界級直銷巨頭將不得不重新面對內資直銷公司的正面競爭。
9月21日,國內保健品業巨子健康元在深圳宣布將正式進軍直銷業,這家來自傳統行業的企業同時表示,公司今后將成為國內惟一一家以經銷商經銷與直銷兩種銷售模式并存的醫藥企業。引人注目的是,這是國內一家擁有十年以上保健品經營經驗,多個保健品強勢品牌,兩家上市公司的雄厚背景的公司,它的高調進入預示著在直銷法頒布之后,這一行業開始醞釀變局。無獨有偶的是,一直在華悄悄蟄伏的美國康寶萊公司也于近日在山東省青島市開設第一家服務網點,據稱在本月內還將在福州和沈陽開店。未來,康寶萊仍將持續不斷地在中國沿海省份布局,預計到年底其網點數量將達到30家。在石家莊,直銷業的變化也在出現,在中山路的繁華地段上,來自南方的李錦記也在石家莊開出了自營店,并宣稱要在短期內在全國開20多家自營店。受“直銷法”出臺千億元市場商機的驅動,加上直銷法取消了對店鋪數量的限制,目前各大外資直銷巨頭一邊備戰申請牌照,一邊也在提速開店。據了解,目前安利、如新、日暉、完美等直銷企業也在抓緊店鋪的布局。今年正式重返中國直銷市場的日暉表示,作為日暉“千店計劃”的一部分,其將在本月中下旬在上海開設兩家店鋪。由于看中了“直銷法”出臺的商機,今年下半年日暉的門店和營銷網絡的建設速度將更為迅猛和驚人。另外,身居十家直銷轉型“元老”之一的完美,在擁有了3000多家店鋪的基礎上,今年內也計劃將店鋪開設到4500家。而目前已擁有170多家店鋪的如新也表示,將繼續在全國主要城市和一些地級城市開設專賣店。業內對此的看法是,與上幾次的直銷開店潮不同的是,這一次很多企業實際上是出于自身經營需要而提速開店,搶占市場先機,利用政策過渡期的時機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成為直銷企業們考慮的重點。
資本博弈
9月2日,《直銷管理條例》出臺后,外資企業以安利為代表,內資企業以天獅為代表紛紛發表聲明:要對現有經營模式進行調整,并正在積極準備直銷牌照的申請。記者注意到,1998年國家批準的10家轉型企業,如今除了安利、雅芳等幾家外,超過半數的企業如今在直銷市場中已經銷聲匿跡,而隨著12月1日直銷法的正式施行,許多的新面孔正在擠入直銷行業,其中不乏國內知名的內資企業。盡管“多層次計酬”被嚴令禁止,30%的獎金上限也將改寫直銷的“暴利神話”,但對直銷企業來說,未來的直銷市場仍將是一場盛宴。事實上,許多企業早在幾年前就在悄悄地為進入直銷業做準備。按照我國入世有關承諾:對“無固定地點的批發或零售服務”,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三年內,將取消“市場準入限制”和“國民待遇限制”。而在去年“9·10”廈門會議上,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表示,“過去6年,對內資企業來說,有些是不公平”。這番話讓許多國內企業心理上有了些安慰,而她提出的“內外一致,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政策方向更讓眾多內資企業看見了直銷市場的希望。據有關人士預測,在未來5年內,直銷業在中國的規模將達到50億到70億美元,這將使中國的直銷業規模成為世界第三,僅次于美國和日本,號稱全球最具潛力的直銷市場。“無疑中國的直銷市場誰都不愿放棄。”雖然現在法規已出臺,但企業們的聲音是“游戲尚未結束,拿到牌照才是最終的角逐”。普遍的預計是從12月1日直銷法開始實施之日,牌照的申請也正式開始,由于有3個月的審查期,因此最早也要到明年3月才能揭曉誰能摘得國內第一批直銷企業的牌照。這也是一個博弈的過程。據了解,政府相關部門目前正在制訂直銷的相關細則,作為企業來說,未來的計酬模式和分配方式可以和政府進行協商交流,博弈的最后結果往往是政府妥協,也就是選擇市場中大多數企業都能接受的方案。我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表示,在直銷立法這個問題上,不可能只允許幾家外資企業搞,內資和外資企業要平等對待。業內認為,這一背景下,未來如安利、雅芳等世界級直銷巨頭將不得不重新面對內資直銷公司的正面競爭。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