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部直銷法30天內將出臺 降低門檻已無望
發布: 2004-11-01 00:00:00 作者: only 來源:

中國首部直銷監管法規的出臺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階段。
昨天,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獲悉,由商務部起草的《直銷管理條例》上周達成內部一致意見后,本周已送各部委征求意見,隨后將上報國務院法制辦。同時,國家工商總局起草的《禁止傳銷條例》第6稿的討論進展順利。直銷法規進入最終報批階段的信號已經亮起。最遲今年12月11日,這兩個條例將與《推銷員培訓管理辦法》一起,正式構成我國直銷業的三大“鐵律”。
內容只做了細微修改
“雖然幾易其稿,但與9月10日廈門會議上曝光的直銷法草案相比,最終成型的條例只做出了細微調整。”
一位接近立法過程的人士向記者透露,根據新的行政許可法精神,起草時被定名為《直銷管理辦法》和《反金字塔欺詐管理條例》的兩個重要法規,現已更名為《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但具體內容其實并沒有大的改變。
這位人士稱,《直銷管理條例》除了對直銷和直銷企業的概念有了更明確的闡述外,在涉及外國直銷企業時,“須在其他5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業務”的規定沒有再提,這是成稿與草案相比惟一明顯的變化。
內資直銷商很失望
但是,對于內資企業來說,這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在經歷了數月討論后,內資企業翹首企盼的“門檻”降低卻最終沒能實現。此前,這一點是草案中受質疑最多的內容。
據了解,“內資企業申請申報之前,該企業須連續3年年營業額累計超過5億元人民幣”“每家直銷企業必須繳納2000萬至3000萬元人民幣保證金”等硬指標仍然是絕大多數內資企業難以逾越的“門檻”。
“防止開放之后出現一擁而上的直銷局面顯然是職能部門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上述人士表示。在這種精神的指導下,送其他各部委審定的《條例》已經基本定型,再出現降低門檻這種重大調整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境外投資者躍躍欲試
與內資企業的“失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外資企業和境外投資者的蠢蠢欲動。
直銷專家胡遠江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條例》對直銷公司的資金和銷售提出了“苛刻”要求,國內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能夠達標,這無疑給外資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同時,由于中國直銷立法出臺時間逼近,對規范而龐大市場的預期已經吸引境外投資者對此產生極大興趣。
“摩根士丹利已經著手對中國直銷市場展開調研。”胡遠江向記者透露,日前,這個著名投資機構負責亞太投資的專家曾親自來華考察中國直銷行業的發展狀況、市場環境,以此作為投資中國直銷業、直銷市場作權威性科學評估報告的依據。中國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投資機構也紛紛向中國內地派駐人員。
國際直銷業一直在關注中國直銷立法的進程。昨天,記者注意到,《華爾街日報》題為“中國將頒布首部直銷監管法規”的文章發表后,以美國如新為代表的直銷企業在紐約證交所的股價攀升了5%。
如新是世界最大的直銷商之一。2001年,在中國上海設立了第一家個人保養品工廠,2003年在中國開始零售業務,上海如新是它在中國的獨資子公司。
事實上,在許多外資企業眼中,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直銷市場”的代名詞。(記者 劉映花)(責任編輯:馬軼群)(來源:北京晨報)
昨天,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獲悉,由商務部起草的《直銷管理條例》上周達成內部一致意見后,本周已送各部委征求意見,隨后將上報國務院法制辦。同時,國家工商總局起草的《禁止傳銷條例》第6稿的討論進展順利。直銷法規進入最終報批階段的信號已經亮起。最遲今年12月11日,這兩個條例將與《推銷員培訓管理辦法》一起,正式構成我國直銷業的三大“鐵律”。
內容只做了細微修改
“雖然幾易其稿,但與9月10日廈門會議上曝光的直銷法草案相比,最終成型的條例只做出了細微調整。”
一位接近立法過程的人士向記者透露,根據新的行政許可法精神,起草時被定名為《直銷管理辦法》和《反金字塔欺詐管理條例》的兩個重要法規,現已更名為《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但具體內容其實并沒有大的改變。
這位人士稱,《直銷管理條例》除了對直銷和直銷企業的概念有了更明確的闡述外,在涉及外國直銷企業時,“須在其他5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業務”的規定沒有再提,這是成稿與草案相比惟一明顯的變化。
內資直銷商很失望
但是,對于內資企業來說,這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在經歷了數月討論后,內資企業翹首企盼的“門檻”降低卻最終沒能實現。此前,這一點是草案中受質疑最多的內容。
據了解,“內資企業申請申報之前,該企業須連續3年年營業額累計超過5億元人民幣”“每家直銷企業必須繳納2000萬至3000萬元人民幣保證金”等硬指標仍然是絕大多數內資企業難以逾越的“門檻”。
“防止開放之后出現一擁而上的直銷局面顯然是職能部門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上述人士表示。在這種精神的指導下,送其他各部委審定的《條例》已經基本定型,再出現降低門檻這種重大調整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境外投資者躍躍欲試
與內資企業的“失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外資企業和境外投資者的蠢蠢欲動。
直銷專家胡遠江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條例》對直銷公司的資金和銷售提出了“苛刻”要求,國內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能夠達標,這無疑給外資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同時,由于中國直銷立法出臺時間逼近,對規范而龐大市場的預期已經吸引境外投資者對此產生極大興趣。
“摩根士丹利已經著手對中國直銷市場展開調研。”胡遠江向記者透露,日前,這個著名投資機構負責亞太投資的專家曾親自來華考察中國直銷行業的發展狀況、市場環境,以此作為投資中國直銷業、直銷市場作權威性科學評估報告的依據。中國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投資機構也紛紛向中國內地派駐人員。
國際直銷業一直在關注中國直銷立法的進程。昨天,記者注意到,《華爾街日報》題為“中國將頒布首部直銷監管法規”的文章發表后,以美國如新為代表的直銷企業在紐約證交所的股價攀升了5%。
如新是世界最大的直銷商之一。2001年,在中國上海設立了第一家個人保養品工廠,2003年在中國開始零售業務,上海如新是它在中國的獨資子公司。
事實上,在許多外資企業眼中,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直銷市場”的代名詞。(記者 劉映花)(責任編輯:馬軼群)(來源:北京晨報)
上一篇:嚴查超范圍經營 隴西開展直銷網點專項檢查 下一篇: 華爾街日報:中國將頒布首部直銷監管法規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