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直銷立法會議回顧
發布: 2004-10-01 00:00:00 作者: only 來源:

直銷立法會議3小時40分決定行業生存和發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經貿世界》雜志
文/本刊記者 胡茜
2004年9月10日,廈門,全球關注的焦點,“廈門外商投資洽談會”重中之重——“中國直銷立法座談會”在此舉行!
此次會議中,萬眾企盼的“中國直銷立法”相關草案將浮出水面。這是中國直銷業界的盛會,是中國直銷從業者的生存機遇,是世界直銷趨勢的未來風向標。
從這一天起,中國直銷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紀元,然而,這個新紀元帶給我們的究竟會是怎樣一幅前景呢?
廈門會議現場 3小時40分
9月8日,廈門,煙雨朦朧。每年一屆的“廈門外商投資洽談會”在這里如期舉行。然而,多方消息表示,本次廈門會議的重中之重是“中國直銷立法座談會”。而在此之前,“該會議極有可能是第一批拿到直銷經營許可牌照的選秀會”的言論,早已傳得沸沸揚揚……
9日的廈門酒店與往常并沒有什么不同,但記者知道,能到這個酒店的81015房間領取一張通行證,將代表著一種被官方承認的榮耀。參會企業在8日晚由商務部部長薄熙來親自圈定并臨時通知,此名單屬高度機密,在進入會場之前,即使參會的企業之間也不知道同行的其他企業是否在受邀范圍之內。
業內人評價,這是一場精彩絕倫的游戲。
下午5時許,廈門悅華酒店海宇樓大廳,滿堂皆是直銷界泰斗級“風云人物”。除上屆廈門會議入圍企業及本次會議新增的十余家企業負責人外,不少未獲邀請的國內外直銷企業、準直銷企業亦來到該酒店,一是為探探政府立法草案內容的虛實,二是也希望在會議中能找到機會爭取臨時參與。然而,在場的所有人都表現得異常的低調,即使相熟的企業老總之間,亦多是點頭示意之后便匆匆告辭。
據知情者透露,不只是記者,眾與會嘉賓亦未被告知會議內容及主旨,所以才有如此的審慎表現。
一切似乎都只待會議之后才可見真章。
直銷立法會議3小時40分決定行業生存和發展(2)
場外 無奈
10日,下了一夜雨的天空似乎仍然沒有放晴的跡象,記者早早趕到廈門悅華賓館凌云閣國際會議中心會議廳外,由商務部組織,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家工商總局、公安部及稅務總局共同參與的“中國直銷立法座談會”將在此召開。
得到消息趕至會場的還包括新華社、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周末、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等重量級媒體的大牌記者。
早9時許,與會嘉賓陸續到來,但都是迅速向保安出示入場證后即匆匆入場。想來心急是其一,其二是怕麻煩,特別是在這個極其敏感的時期,避開媒體免說一些不必要的敏感話題是為上策。
這就使得比已經“走漏風聲”的研討會,更加令媒體著迷,也更驗證了政府作為 “內部研討會”的決心。
即便如此,大多數記者仍然滯留會場周圍,在風雨中苦苦守候,期待溜入會場的機會。
會議大概在9點半以后正式進入了主題,而原本執守在大門口的保安也退到了大廳內通往二樓的樓梯口。記者們蜂擁而入,欲借勢沖入位于二樓的會場。但局面很快被大量保安控制。事后據可靠消息稱,除會議中心底樓的大廳有保安外,二樓會議室門口還有警察、保安把守,媒體記者們的“沖動”從根本上講就是一個“不智之舉”。
而另一邊,與記者們天性的張揚相比,未被邀請與會而到場眼巴巴守候時機的企業老總卻是顯得沉穩而低調,在9時左右無望進入會場后,就再找不到他們的身影。若不是此前親見他們并得知其此行目的,真會懷疑他們是否到場。至于他們的真實去向,記者猜測可能是仍在積極尋找機會從其他通道進入會場(記者的此一猜測在會后得到印證,部分未受邀企業負責人中途曾進入過會場)。
會議進行至3小時左右,會場中傳出消息,預計時長3小時的會議延長了,具體結束時間暫時未知。
此消息的傳出再次引起記者們的騷動,開始向保安要求允許最后時間進入并產生了對峙。12點30分,會場突然傳出本次會議已經結束,與會嘉賓已然在工作人員的刻意安排下從其他通道離場。這時,記者們才大呼上當,趕出大廳尋找各企業參會者身影。而部分與會嘉賓卻已乘車離開,未及上車的嘉賓在記者的圍追堵截時對會議內容亦是三緘其口。
整整3小時40分鐘的會議,一個上百萬直銷業界人士關心的會議,居然就這樣在媒體無奈中結束了。而一個行業會議,為何會如此地“懼怕”媒體呢?一位消息靈通人士的解釋似乎提供了答案:原本此次會議有望邀請媒體參加,皆因數月前某媒體炒作“雅芳拿牌事件”風波影響頗大,亦因該次會議的敏感性,政府本著低調的態度,收回了本次會議加大透明度的初衷。
那么,在這3小時40分鐘的討論里,到底討論了些什么呢?
直銷立法會議3小時40分決定行業生存和發展(3)
場內 秩序井然
與會場外的躁動不安相比,會場內的整個進程顯得井然有序。
與會人士80余人,企業代表43人,由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鄧湛主持立法說明,其后是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女士講話,工商總局公平交易局副局長、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制度處處長路政閩女士等政府官員就相關法規進行了通報,最后是與會嘉賓發言。
會中,一個中國國情下制訂的直銷法規體系浮出水面,它由3部法規:《中國直銷管理辦法》、《反金字塔欺詐條例》、《推銷員培訓管理辦法》組成。而通過座談會議,正式向22家參會企業征求意見。
最熱門的自然是《中國直銷管理辦法》,就該辦法的內容,鄧副司長進行了詳盡的說明。(記者注:因為消息封鎖嚴格,記者最終沒有一睹該“辦法”真面目,只在依據對多個參與嘉賓的采訪,就其精神進行了重點性總結,詳見后文批露。)
會上,馬秀紅副部長的發言應該是最受歡迎的,她對中國直銷的歷史進行了確切的表述,她認為:直銷在中國并不是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十幾年歷史,而是1998年出臺法規以后的6年。直銷歷史必須明確區分一個時間點!直銷只有6年歷史,否則的話,對于直銷企業和行業是沒有好處的,是直銷與傳銷的混淆。
與此同時,馬副部長還對直銷立法的原則進行了幾點綜述性的表述,其中包括:適合中國國情原則;區分直銷和傳銷、金字塔詐騙根本區別原則等等,并將上述內容歸結為12字方針:“內外一致,公平競爭,共同發展”。
在談到內資企業時,馬副部長語重心長地說:“我也承認,過去6年對內資企業來說,有些是不公平的。所以這次直銷會談中,應該是對所有的、只要符合條件的、愿意進入到這個領域并按照我們這個制度合法經營的企業,都應該讓它們進入。所以,我們的直銷立法一定要有廣泛性。它不是只適應于一些大的企業,國內的一些企業,只要是具備條件的,應該說都可以。”
對于馬副部長的本次發言,行業分析人士認為,此次22家參會企業并非就絕對是中國合法直銷企業的首發陣容,沒有與會的企業,只要達到政府的相關審批標準,并真正做到合法經營,都有希望成為第一批在中國內地市場上以直銷模式營銷的企業。
而對于內資直銷企業來說,馬副部長的話更似一顆定海神針,穩住了他們忐忑不安的心,肯定了他們這6年來不懈的努力,并標志著他們終于有望走出灰色地帶,沐浴在絢麗的陽光之下!
直銷立法會議3小時40分決定行業生存和發展(4)
然而,某參會人士的一句話“在整個過程中,會場很安靜……”令記者百思不得其解,作為一個立法的座談會、研討會,怎么可能在整個3小時40多分鐘里都表現得很“安靜”?
據傳,此次會議中公布的企業準入門檻是相當苛刻的,即便如此,難道也沒有企業提出異議?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對此,業界分析家認為,這種“安靜”極有可能來源于企業的兩方面考慮:其一,因為對此次會議從內容到形式的不了解,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不知從何說起;其二,不敢說,怕說多錯多,畫虎不成反類犬,反而給自己第一批準入造成不必要的阻礙。
盡管此一說法只是業界的一些猜測,但無風不起浪,自應有其一定的道理,想來,企業與政府的此一溝通平臺還需要更大力度的共同努力以期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通氣”。
政府 市場安定
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看,立法是勢在必行的事。一來,兌現WTO承諾,對全球在華投資企業表現出應有的誠信;二來,正確區分直銷與傳銷、金字塔詐騙,引導直銷市場的有序發展,維持一個行業的健康,從根本上遏制非法傳銷的蔓延。
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女士會中發言里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立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有序和依法的發展,所以我們的法規里應當為直銷企業發展留出更大的發展空間,簡言之就是立法要為經濟發展服務。”由此可見,政府對本次立法的根本態度即是為經濟發展服務!
當然,在此基礎之下的根本是安定!社會的安定、經濟環境的安定、市場格局的安定。在安定中求發展,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基本國策,也是對企業的基本要求。
從透露出來的“辦法”來看,政府對中國直銷企業的要求相對嚴謹,甚至可以說是苛刻。究其原因,在于中國政府被非法傳銷折騰怕了。
在中國,大多數的政府官員對直銷都沒什么概念,甚至到1998年傳銷被禁止的時候也都還不了解。就在他們還沒來得及明白什么是直銷的時候,傳銷便在極短的時間內泛濫成災,最后甚至發展到了影響社會安定的程度。政府怎能不怕?如今要給直銷立法,又怎能不嚴?
在安定團結的大前提下,從宏觀的角度制訂嚴謹、苛刻的法規自然也就可以理解。
直銷立法會議3小時40分決定行業生存和發展(5)
企業 生存與發展
此次參會企業在會場中波瀾不驚的表現,讓很多行業人士頗為不解,但從企業的角度分析,亦有其合理之處:作為一個市場經濟下的企業,其首要任務是什么?生存!失去了生存的權利,其他一切都是空談。自然,參與此次會議的企業,他們更關心的亦是這個生存的問題。
于是,本次直銷研討會便以生存為界限,明顯地分為兩大陣營:外資直銷企業與內資直銷企業。
此前,某內資直銷公司負責人曾對外資直銷軍團在推動中國直銷立法進程上高度一致的團結精神表示由衷的欽佩。從2003年9月9日“廈門會議”的7家外資公司,到2004年5月18日“蘇州會議”成立“外資企業關注直銷工作小組”,到2004年6月9日該工作小組召開第一次專題會議新增4家外資公司為止,他們團結一致敦促中國政府盡快為直銷立法,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在基本解決了生存問題的基礎上,眾外資直銷公司負責人還就市場準入條件、保證金制度、計酬制度、培訓、分支機構設立、產品限制等展開了積極而卓有成效的討論,對中國政府的直銷立法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與之相對應,內資企業在外資軍團竭力加強政府公關以入圍本次會議時,顯得出人意料的“平靜”。更有公司負責人說:“我得到的信息是這次(筆者注:指本次廈門會議)只是外資的會議,根本不關我們的事。”不知此情景應該歸結為信息的閉塞還是重視度不夠?
其造成的結果明顯地表現在本次會議的內外資企業比例(外資企業16家,內資企業6家)及各自的發言中。在自由發言的過程中,作為內資直銷企業龍頭的天津天獅集團代表希望政府在立法過程中,選擇少數有代表性的企業為試點,并希望自己能在該試點范圍之內;福建福龍代表希望國家在考慮政策的延續性方面,給合法的企業一個寬松的環境,也到內資企業走一走、看一看,不要見到內資就害怕;廣州太陽神的代表對能參加此次會議表示高興,對直銷規范表示贊同,希望自己有可能借助該模式發展;大連珍奧代表希望能給一個參加的機會,并表示有信心能做好……
會后,某業界資深人士感嘆地說:“參會的內資直銷企業只有6家,不到1/3,其中還有3家企業根本沒做過直銷,甚至有一位代表還當場說:‘我們沒做過直銷’,而門外卻關著為數不少的內資直銷企業負責人不能進入會場,試問,如何能表達出內資企業的真正聲音?”
直銷立法會議3小時40分決定行業生存和發展(6)
雖然在會議未開始之前,整個進程及內容都屬高度機密,外資企業在入場前亦是毫無相應準備。但從其發言中不難看出他們的實力,例如:安利代表談到,政府在制度直銷立法時不應過多介入,有關人員發展及薪酬制度等本屬企業經營管理范疇的事務應由企業自己確定,而應將精力放在行業準入的高標準制定、從業人員的規范化與專業化考核以及全面的社會監察上;尚赫代表提議對直銷商的社會責任與公司責任作相關規定;完美代表建議在國家制定好準入門檻后給予符合該門檻的公司更多的機會,不要讓他們轉入地下,對30%報酬比率的問題也提出應充分考慮公司利益,以免造成企業之間的不公平競爭;雅芳代表對反金字塔詐騙條例的頒布非常支持,并希望政府定期發布新聞,提高正規公司的可信度,嚴厲打擊非法傳銷;優莎納代表希望30%標準有個明確的規定,不可有更特別的例外規定,以建立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
有分析人士認為,眾外資直銷企業在此次會議中不僅希望看到一個政府的立法承諾,還希望在符合自身條件的基礎上給其他企業設置進入壁壘,甚至有打壓競爭對手的意愿。
由此可見,姑且不論實力的強弱,無論是內資直銷企業還是外資直銷企業,都希望通過本次會議實現一個根本性目標:即—生存!發展!
新紀元
據可靠消息稱,《中國直銷管理辦法》有望于2004年12月出臺,2005年1月1日正式實施。同時出臺的可能還包括《反金字塔詐騙條例》。
屆時,工商部門與公安機關將進入有法可依的時代。
當然,這個法規尚處于初級階段,所以這次立法也是具有局限性的,中國政府只是在6年的管理經驗上給出的一個框架性的原則,完善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在就此次立法的表述上,馬副部長還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1995年就公布了有關投資性公司的規定,到現在依然每年提出建議,我們依然每年做出修改。拿出現在的版本,和1995年相比,內容詳實多了、規范多了、完善多了、廣闊多了。鄧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摸著石頭過河”,我們直銷立法也是一樣,這次先把直銷的合法地位確定了,公司的直銷資格給出了,以后再逐步探討和解決更多的直銷方面的問題。
雖然本次立法目前仍是一個框架性的原則規定,但對中國直銷來說,卻無疑是一個里程牌。
它給了中國直銷業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
我們相信,此次會議的精神將帶領中國直銷走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直銷也將因此開始新的紀元!
《中國直銷管理辦法》重點解讀
附:《中國直銷管理辦法》重點解讀
立法內容分總則與分則兩大塊10個部分。
1. 總則
對直銷、直銷企業及推銷人員做了一個明確的定義。
2. 直銷企業的設立與登記標準
(1)投資者必須有良好的信譽,近兩年內沒有從事違法違規投資;
(2)針對外商投資直銷企業有兩條特別規定:a. 3年以上的經營管理直銷業務經驗和良好的行為機構;b. 世界直銷聯盟或分支機構的成員;
(3)對申請直銷活動的企業前3個財政年度的產品銷售收入初步設定為5億元人民幣;
(4)門檻:注冊資金至少在1,000萬元以上,擁有在中國境內投資設立生產直銷產品的工廠,店鋪經營,2,000萬~3,000萬元保證金注冊地開戶,建立計算機聯網制度等。
3. 直銷企業經營范圍及責任
(1)產品:只能是保健食品、美容化妝品、日用消費品三大類實物性產品;
(2)定價:零售價和直銷商價格公開,且總體價格水平不應該明顯高于同一個地區、同一個時期、同一個檔次的同一種產品或類似產品的市場平均價格;
(3)推銷員資格:必須獲得國家商務部頒發的直銷經營許可證和由國家工商局發的營業執照,外商投資企業還必須出示外資企業的聘任證書,直銷企業必須從取得推銷員資格的人員中雇傭推銷員;
(4)傭金標準:推銷員傭金、獎金及其總和不得超過其零售總額的25%,最高不得超過30%;
(5)不允許任何非企業成員的境外人員在中國境內從事直銷活動;
(6)企業與推銷員負有銷售的連帶責任等。
4. 直銷企業與分支機構
分支機構由直銷企業自行設立,從事直銷企業自產產品的零售,并承擔為推銷員和消費者辦理退/換貨、提供培訓場所、協助企業處理消費者投訴和為消費者提供售后服務等經營活動。
5. 保證金制度
暫訂2,000萬~3,000萬人民幣保證金,用于支付拖欠。
6. 監督檢查機制
采用聯合年檢制度,消費者可向有關機構和主管部門申訴,主管部門有權隨時進行檢查。
7. 推銷員雇傭合同
直銷企業必須與推銷員簽訂明確雙方責權利的合同后,推銷員才能從事直銷活動。
8. 推銷員資格及其權利與義務
推銷員必須擁有推銷員資格證書,與企業簽訂雇傭合同,對企業不符合相關法規的規定享有拒絕權,與此同時,在直銷產品有質量責任時亦有義務與企業一起對消費者承擔責任,不得跨省跨區推銷產品等。
9. 教育與培訓
分從業前培訓與崗位培訓,崗位培訓必須是免費的,總公司600人以上、地方分公司400人以上、市級店200人以上、直銷商團隊50人以上的培訓必須向工商、公安等部門申請批準。
10.處罰
廈門會議全程一線跟蹤報道花絮
■花絮之一
9月9日下午6時許,記者正與幾家參會企業老總在進行交流,突然大廳肅靜。原來,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女士在陪同人士的簇擁下,步入大廳。記者從在場人士處打聽到,吳副總理極有可能主持明天的直銷立法研討會,早幾日赴廈門的商務部長薄熙來屆時也極有可能參加。這不由得使記者想到了本站常年法律顧問、北京華一律師事務所大律師劉忠先生就此次“9.8廈門投資貿易洽談會”中的會中會—“直銷立法座談會”的評語:“此次會議將是本屆‘9.8’投洽會的重中之重!”
■花絮之二
9月10日上午9:00,各大直銷公司陸續進入在悅華酒店的凌云客國際會議中心會議室。而會場外,《新營銷》、《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都市報》、《南方日報》等重量級媒體記者,期待能有機會進入會場。
而本站記者通過觀察,最終確定了參加此會議的22家內外資直銷企業和部分參會人員名單:安利何凱立、黃德蔭,天獅李金元、閻玉鵬,如新林克禮,大連珍奧陳玉松、徐興城,北京寶健李道、吳學誠,雅芳孫長青,李錦記楊國晉、黃秉玉,北京新時代殷鶴聲、黃永剛,日暉李政雄,完美胡瑞連、倫玉環,瓜拿納張華,福龍楊蘭欽;此外,還有太陽神、自然美、廣東紫薇星、仙妮蕾德、優莎納、歐瑞蓮、富迪、尚赫、康寶萊、玫琳凱等公司。
另外,會前,有非22家公司的部分外圍內外資企業老總滯留會場門口外。據說,竟有一家馬來西亞、一家泰國的直銷企業也欲進入本次會議,未果。而內資準直銷企業老總大連富饒孫景業、盛仕銘的李路梓在現場積極爭取后獲準進入會議。
■花絮之三
直銷法規座談會議于9時多正式開始,整個會議過程非常封閉。與會企業方人士近40余人。而政府方面,各大主辦部門分派了1~2個官員參加此次會議。會議一開始,由外資司副司長鄧湛主持并對直銷法條例做了說明,其后由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女士講話,工商總局公平交易局副局長主講《反金字塔詐騙條例》、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制度處處長路政閩女士主講《推銷員管理辦法》。關于WTO承諾上,外資司一位司長也對政府在這方面的工作做了肯定。
此前,記者預期會參會的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女士、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均因其他原因未能出席本次會議。但據業內權威人士分析,此次會議的主辦方如果連人大法工委也在內的話,就意味著本次直銷法規的探討已經進入最后定稿和審議通過的階段。
■花絮之四
12時左右,凌云閣樓下大廳會場外,直銷法規座談會并未在正常時間結束。凌云客樓下的大廳等候已久的各大媒體記者開始出現騷動。其中南方某媒體一記者開始與執守保安和警察進行交涉,要求進入現場采訪、觀察,遭保安和警察及相關政府官員拒絕。
■花絮之五
記者有幸在凌云客大廳接觸到掛有參加“9.8廈門投洽會”胸牌的美商奇威公司董事陳健隆先生。問及奇威有無入圍本次會議,陳先生表示此次與公司另一高層前來,自己未能進入會場,至于另一位高管人士有無進入不得而知。
據記者所知,美商奇威進入中國市場已有時日,原名為美商雅柔。此次未能入圍可能與此有關。
■花絮之六
12:50時,如新大中華區總裁林克禮先生步入海宇樓大廳,各大媒體記者再次紛紛前往采訪本次會議內容及如新企業的相關問題。林克禮先生很有禮貌地作了回答:“此次會議內容涉及敏感話題,直銷法也并未最終定案,所以暫時不能作過多解答。但是,如新公司看到了中國政府在直銷法上不僅僅是參考了美國的直銷規范經驗,還對許多國家的立法都做了相關考察。中國政府在立法上面會有很好的導向,我們也非常有信心看到這一點。如新公司將繼續堅持‘店鋪+推銷員’的模式在中國進行守法、誠信的經營。”
與林克禮先生站在一起的,還有業界及媒體都極其陌生的瑞典歐瑞蓮公司駐上海的首席代表比恩.候姆森。林克禮先生離去時,眾記者不失時機地對比恩先生進行采訪。比恩先生表示基于本次會議內容和尊重政府的精神,回答與如新林克禮先生基本一致。當記者進一步詢問到立法具體條例中,直銷商是否有底薪規定、產品是否可以為虛擬產品(如教育、服務型產品)時,比恩先生確切地回答說為尚未探討底薪問題這一塊,而在法令中規定必須是實物產品。
在大廳另一群媒體記者的包圍圈中,日暉上海企業副總裁李政雄先生也正在接受相關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