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法》標桿于近期在廈門初立
發布: 2004-09-02 00:00:00 作者: liyaqiu 來源:

消費日報 2004-9-22
9月10日,被業內人士稱為“直銷立法起點”的“直銷法規座談會”
在廈門舉行,16家外資企業及福建福龍、廣東太陽神、大連珍奧、北京新時代等6家內資企業應邀參加了這次會議。
與會前觀察人士預測的一樣,《直銷法》的準入原則,成了這次會議的核心話題。
由于時值《直銷法》出臺前的敏感時期,商務部和與會的直銷企業代表都持低調態度。
盡管如此,會后仍有一些新的消息傳出,而《直銷法》的“大廈”,正隱約顯出模型。
業內人士表示,與適合直銷模式的其它行業相比,化妝品市場格局并不會因此發生太大變化---
明降暗升的門檻
從年初我國將制訂《直銷法》的消息傳出開始,《直銷法》將設置怎樣的準入門檻,就成了社會各界關心的話題。在廈門會議之前,一種普遍的說法是外資先行,內資后行。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國內的直銷企業,無論在資金規模還是規范程度上還與外資企業有較大差距。
但在廈門會議,直銷立法的“內外有別”原則卻首先被“內外一致” 原則所取代。這個消息,對眾多國內直銷企業來說,不啻是一個天大的喜訊。但這些企業很快就發現,雖然不在內外有別,但這并未代表準入門檻降低。
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賈亞光分析認為:“雖然直銷立法采取的是內外一致原則,但從草案的內容來看,內資企業未必就迎來了直銷的春天。”
據悉,此次準入直銷的企業,必須具備以下硬性指標:注冊資本金不得低于1000萬美元;外資企業必須在海外有3年以上直銷從業管理經驗,且是世界直銷聯盟組織成員;企業在申請時的前三年(連續)累計營業額須超過5億元人民幣;企業須交納保證金2000-3000萬元人民幣;企業須有店鋪、廠房及只能銷售自己生產的產品等。
武漢瓜拿納董事長張華會后對媒體表示:“目前,除了已變身外資的天獅,沒有一家國內企業連續3年的累計銷售額可以達到5億元,按此草案規定,內資企業將無一家符合條件。”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在原則上肯定了“內外一致”,但由于擔心將門檻放得太低,將引發新一輪的傳銷熱,直銷立法將比原先預想的還要嚴厲。在這個大前提下,肯定還是外資企業走在前面。但令人擔憂的是,如果以此標準為衡量的話,國內直銷企業在取得直銷權之前,將如何過活?
保健品漸成熱點
由于雅芳、安利、玫琳凱等大型外資直銷企業,均是出身日化行業的原因,人們通常將化妝品歸為直銷的主打產品。但值得關注的是,前不久雅芳總裁鐘彬嫻訪華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向中國市場推廣雅芳的保健品。
而另一大巨頭安利,這幾年在中國給人的印象更是重保健品輕日化產品。保健品行業的逐漸走紅,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這次的廈門直銷研討會上,有4家內資企業的主打產品為保健食品,新增的幾家有外資直銷背景的企業也以銷售保健食品為主。最近很多國內化妝品企業,不知是否受到雅芳、安利的影響,也開始涉足保健品領域。相信隨著直銷立法進程的推進,保健食品企業將成一股越來越活躍的新勢力。
事實上,直銷市場開放在即,被認為最合適選用直銷模式的產品主要是:健康食品、健康器材、日化用品、美容化妝品等。
有觀察人士認為,直銷模式并不適合所有產品,作為零售業態之一,只會在部分行業中受到重視,特別是受到健康食品、生物制品等目前在營銷方面尚未達到規模化的成長型行業的關愛。
相比而言,《直銷法》出臺后,給化妝品市場帶來的沖擊卻似乎并不大。
化妝品市場格局依舊
雖然很多化妝品企業十分關注直銷立法的進展,也有諸如雅芳、安利、玫琳凱這樣的化妝品企業參與其中,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使《直銷法》出臺后,也不會對國內化妝品市場的格局造成太大影響。
營銷專家分析,在化妝品市場上,傳統企業如寶潔、聯合利華等跨國巨頭已在中國占據半壁江山,營銷手段和渠道日漸成熟。
另外,越來越多的專業美容美發企業進入日化領域分割市場份額。在這種情況下,化妝品企業在直銷上已沒有太多的拓展空間。
寶潔在中國的銷售額已經超過150億元,霸主地位十分穩固,這是雅芳、安利們在很長一段時間不能比擬的。即使在《直銷法》出臺前,雅芳依靠廣開專賣點的形式,已經開拓了一條新的營銷模式,不大可能再投出更多的精力來玩直銷。也很難想象安利會減少他們在保健品領域中的注意力,全面開展化妝品業務。
雖然有如新、玫琳凱和一些國內企業的加入,但化妝品市場在一段時間內將保持固有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