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市場年底開放天獅要殺“回馬槍”
發布: 2004-09-02 00:00:00 作者: only 來源:

來源:中國稅務報
9月10日上午,由商務部牽頭組織,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總局、公安部有關官員參加的直銷立法座談會在廈門舉行。
作為為數不多被邀請的國內企業之一,天獅集團有關負責人參加了這場意義非同尋常的座談會。會后,負責該集團新聞事務的嚴先生表示,他們“對于直銷立法非常歡迎,相信國家會制定出一部科學完善的法律來規范和促進直銷行業的發展”。
直銷觸雷移師海外1994年,天獅創始人李金元憑借著天獅營養高鈣素迅速成就了在國內直銷行業中的領先地位。那時,國內直銷業尚處于混沌狀態。1997年,國內直銷企業多達6000多家,這一年天獅一舉創下20億元的銷售紀錄,甚至把世界著名的直銷企業安利甩在了后面。
正當天獅事業蒸蒸日上之時,1998年4月21日,國務院發出《國務院關于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規定除10家外資企業可轉型以“店鋪+推銷員”的單層直銷模式在中國銷售產品外,其余企業均不得從事直銷業務。
天獅以往的市場優勢不復存在,企業面臨生死存亡危機,被迫將直銷業務移師海外。目前,天獅已在全球9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產品銷往170個國家,在美歐亞非的數十個國家發展出一個擁有數百萬客戶的龐大營銷網絡。
但是,對于一個在中國本土成長發展起來的企業,天獅集團其實對于國內直銷市場的開放一直都有所企盼。
市場開放迎來轉機2003年9月,事情出現了轉機,中國承諾在2004年底開放直銷市場,當時的中國外經貿部召集7家外資直銷企業舉行首屆廈門直銷會議,征集直銷立法建議。
2004年9月10日上午,《中國直銷管理辦法(草案)》在廈門直銷法規座談會上首度由商務部和國家工商總局分別宣讀。這一刻意味著,中國直銷市場的開放就在眼前。
行業資深人士胡遠江判斷近期直銷行業格局時認為,絕大部分外資企業和極少數內資企業將成為立法后拿到直銷牌照的首發陣容,大型外資企業占絕對市場份額的格局仍將延續一段時間。
據了解,正在制定的直銷法規分別是《中國直銷管理辦法》、《反金字塔欺詐條例》和《推銷員培訓管理辦法》。另外,在此次會議上還將討論《外商投資直銷企業管理辦法(草案)》。按照參會人士的說法,這次會議主要討論直銷法規草案的成熟版本和直銷的市場準入條件,可以說,直銷業相關法規有望年底出臺。
根據《草案》的規定,外資直銷企業的注冊資本金最低為1000萬美元,必須交納市場權益保證金至少2000萬元人民幣,必須在中國設立工廠,產品必須自產自銷等。對內資企業的要求是:企業申請、申報之前,必須連續3年營業額累計超過5億元人民幣。《草案》還規定了各直銷公司的傭金比率為25%,特殊情況也不得超過30%。
在《草案》的立法說明中,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鄧湛提出了“嚴格市場準入、杜絕傳銷和變相傳銷泛濫”的總體要求。他表示,對直銷的放開和準入,將遵循16字原則:“內外一致,資質嚴格,嚴謹審批,逐步放開”。
公平競爭比拼安利事實上,各界對于此次立法的內容存在著普遍爭議。
天獅集團的嚴先生告訴記者,自從1998年以后中國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直銷企業了,大家其實都是采取了一種“店鋪+推銷員”式的經營模式,沒有一家企業敢宣稱自己進行的是直銷行為,“因為直銷在中國的法律上是明令禁止的,如果企業說是直銷其實就是表明自己在違法經營”。現在企業終于盼到國家要以立法的形式開放直銷市場。
安利代表在座談會上就表示,如果傭金比率限定在20%~30%以內,安利則必須向單層次直銷方向轉型,這與海外直銷慣例有著顯著不同,與WTO背景下關于直銷的入世承諾也有所違背。而雅芳代表在會上對這種管理規定的出臺表示了贊成。
直銷業研究專家王萬軍分析說,對傭金的限定,印證了直銷法規草案對單層次直銷模式傾斜的傳聞,因為25%可以促使企業盡量減少直銷層次,同時達到反暴利的監管的目的。北京成功智業營銷研究中心研究員黎少華則認為,監管部門如何對企業的傭金進行管理是個兩難選擇,不作限制性規定會給一些違規企業可乘之機,作出硬性規定又很難考慮到每個企業產品價位、內部管理制度的多樣化特點。
黎少華表示,此次立法重要的意義在于:首先是確立了市場準入的公平條件,即對內資外資企業同時開放,而不是此前盛傳的“外資先行”;其次是抓住了直銷行業管理的關鍵點:不是開不開放的問題,也不是對誰開放的問題,而是何種行為允許、何種行為禁止的問題;第三,對直銷監管的難點問題比如對推銷員的培訓管理、納稅等有了具體的規范和管理的手段。
“如果我們和安利在一個起跑線上競爭,相信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們會戰勝安利,我們有能力、有條件,能夠適應國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規,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要求。”在展望直銷立法前景時,李金元如此說。